远在深山有石窟 成都蜀道上的大唐遗风
文物档案
名称 邛崃石窟
地址 邛崃城区竹溪湖附近
始建年代大唐贞元十四岁寅(798年)
特点虽然隐身于深山之中,但这处石窟对研究佛教早期造像、艺术风格、时代变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论石窟,中国“四大名窟”开山造像,气势恢宏自不必说,如果要在成都一睹这些石刻风采,也不是不可行,成都往西两个小时的车程内,就可以看到散落山林的“迷你版”石窟。成都邛崃石窟,就是茶马古道上的大唐遗珍,其中位于花石山的花置寺,更是“静坐”在三面环水的小岛上,鲜有人知。作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花置寺摩崖造像不仅因成于唐代而知名,更对研究佛教早期造像、艺术风格、时代变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宦小淮 实习生 韩金雨 摄影记者 王红强
鲜有人知
三面环水开岩造像
识得石窟的人不多
花置寺摩崖造像距离邛崃城区仅有六七公里,坐落于竹溪湖附近,景区虽然常有行人走动,但对于湖水对面的这座深山石刻,就鲜有人知了。
如果从竹溪湖到花置寺摩崖造像,需要乘船,船到岸头,登岸赏石刻,别有一番趣味,不过,因为水库维修,湖中水位下降,去往这里,只有从邛水路沿着仅容一车通行的村道前往。
山与竹林相呼应,田园与农家三三两两,行进大约五公里,就可以看到花置寺,往石山走去,石窟就在左手一侧。村里人一提到这个石刻,就一脸骄傲, “有点年头了哦,是唐朝的!”不过,对于更多的信息,他们也不太清楚。或许是因为地势偏僻,也可能因为景点过于小众,很少有人会专程造访这里。
“都到旁边的竹溪湖景区耍去了,这里没那么热闹。”附近的居民表示,石窟平时还是比较清静。
罕见精品
千佛龛震撼出场
石刻上方
还有西游记壁画
踩着落叶,踩过十多厘米厚的砂石石板,很快就能看到立于壁上的石窟。石窟内最醒目的就是一尊高为4.7米的无量寿佛立佛,石刻背光饰以忍冬纹,祥云缭绕。衣袂轻柔,宛若飘舞。从雕刻手法来看,这算是唐代摩崖造像中罕见之精品。
在佛像右侧,是千佛龛,高为25厘米的小佛像连成一片,均为左肩着衣,右肩袒露,坐莲台上。总共1745尊刻于红砂岩上,蔚为壮观。在千佛群上,还有两龛突出的佛像,在崖壁之上,仿佛3D效果图,层次鲜明,层层递进。
千佛龛的上方,还凿刻出了藻井,如果仔细辨认,就不难看出这是唐玄奘、孙悟空等形象,一共四幅西游记墨画,根据当地文献记载,这是明代以后维修时所绘,但通过这些形象,也可以看出古人构想中的孙大圣是个什么样子。
历史印记
唐代名僧主持建造
宋代文人骚客留墨宝
根据石窟旁的《花置寺新造无量诸像石龛像记》碑文载,造像竣工于“大唐贞元十四岁寅”(798年)。并记述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裔上京章敬寺大师(马)采奉旨来此造像建寺。
唐代宗李豫在长安修章敬寺,曾敕赐僧马采为“懿德大师”,并在章敬寺“主讲纲维,因而”声驰上国,名重神都“。贞元年间,僧马采带着唐王朝的旨意南下弘扬佛法,越过秦关蜀道,在邛州白鹤寺设坛,宣扬佛法。并在花石山“前山、后山、或龛、或室”,开凿了“千亿万佛”的庞大造像群。现存的九龛造像,系僧马采当年创建幸存下来的。
在千佛龛左侧,还有一些带有纪念的宋人石刻题记, “郡守陈知存,宇文邦彦,建中靖国改元(1101年)暮春十八日,临邛令、孙校、椽蹇明、程度……休于此。”从这些墨宝不难看出,曾经的石窟还是文人墨客、郡、县官员的打卡之地,曾经的石窟一带,也是古代成都的一个知名景点。
艺术价值
茶马古道上的故迹
从这里一探唐代成都
唐代以来,一直流传着“扬一益二”的说法,安史之乱后,成都的经济实力也开始慢慢赶超扬州,茶马古道作为我国古代川、滇、藏地区的一条交通要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这条对外贸易的通道,对于成都经济,是一大利好,而这些摩崖石刻,正是这个时代的一些遗迹。
“露滴成仙岛,岩开聚佛场”,正如石窟的题记记载一样,这处得天独厚的石窟遗存,造像本身颇有中国佛教早期造像的庄重、雄浑和丰满诸特征。衣饰简朴,线条轻快流畅;布局严谨,刀法遒劲圆熟,充分体现出造像上承北魏、盛唐的传统造像风格。其中净土变佛龛中所刻佛国天地,上面的飞檐、人字栱等建筑风格,还为研究唐代建筑艺术提供了资料。虽然隐身于深山之中,但这处石窟对研究佛教早期造像、艺术风格、时代变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新闻推荐
一、助人为乐类(4名)杨晓清(女)锦江区退休人员杨雪莲(女)大邑县大邑中学退休教师,现任县关工委副主任阎刚邛崃市国家税务局第一...
邛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邛崃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