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往复的田园牧歌 ——画家邓平及其作品印象
◎桑 眉
邓平:198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为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美术家协会会员,市美协理事。职业画家。
从小,邓平的理想就是成为一个画家,尽管中途他曾走上从商的“歧途”,但从未放下过笔,直至前几年完全抛下“事业”,重新拿起画笔。他说,“时间不等人呵。现在,且不管是否胜任‘画家\’这一称谓,至少要做一个认真画画的人。”
邓平是一个关注现实,回望原乡的“怀乡主义”画家。乡土或田园,是一个宏大的题材,乡愁也是!瓦利诺斯说,“哲学就是带着乡愁的冲动,到处寻找家园。”说起来,有许多中外画家寄情乡土,反复摹写心中“乡愁”,譬如安德鲁·怀斯。至于邓平为什么会选择“乡土”作为题材,他的理由再朴素不过了,“它们离我很近,是我熟悉的!”
“川西平原,雾蒙蒙的,常见的太阳就是这种‘花花\’太阳,照不出清晰的影子……我就是要如实地反映这个地域的风貌。”他的“乐土与原乡”系列作品已延续多年,截取较多的意象,如:老妇人、农人的侧影或背影、水牛、狗、农具……都是现实存在而不是想象出来的,这种说法,固然成立但不精确!一个画了几十年的画家,无论是国画家还是油画家,不管是属于“浪漫主义”还是“写实主义”,他撷取意象、构图必有自己的一套逻辑。
很长一段时期,光在邓平的作品中,是唯一的暖色。尽管他的“乐土与原乡”系列表达的是“家园”——这样温暖的主题,画面中到处都是草树,但它们要么是被清晨的雾岚罩成灰蓝,要么被黄昏的暮色掩得苍黄,要么干脆莫名地覆上一层清霜……星移斗转,他儿时撒欢的场景虽然仍旧葆有一份恬淡幽静,却不免有“回不到从前”的轻微忧郁。它,是灰调子的。
邓平喜欢用中性色,作品笔触细致,画面肌理好。近看:除开天空与水洼处,鲜用大笔涂抹,每一笔皆如工笔一般,层层叠叠又形迹分明,像凿工精细的浮雕……如果将画翻拍成黑白照,会发现这些油画作品瞬间变成中国画的大写意,美得简直令人赞叹:果真是仙境!它们不但有强烈的明暗对比,就连那抹隐约的“光”,都能够在画中恰到好处地呈现。想来,邓平或许喜欢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风格,他喜欢印象派,“印象派的色彩与光,与我儿时的感觉不谋而合。”
邓平生在文君故里——邛崃,童年是在乡下度过的。那时候,妈妈在乡下一所中心学校教书,这所集小学、初中于一体的学校,和学校周围的山坡、石崖、小河就成为了他的游乐园。常常和小伙伴们一起,跑到小河游泳,或者跑到山坡上去玩,玩累了就坐在坡上胡乱张望。
能在大自然中“张望”该是多美妙的事情呵,少年不识愁,什么落在他眼中都幻化得美好、有乐趣!追溯起来,那个草坡就是邓平画家梦开始的地方吧?或者说,那个草坡就是打开他慧眼、让他捕捉天际的光的地方。
近期,他的画作更加令人惊喜,比如《原乡·网》:网纱漫天飞舞,卷裹着羽毛,有几片羽毛跌落在山冈上;网纱几乎遮挡了整个天空,像雾霾,隐约透出点天光;周遭暗淡,只有羽毛和天光是白的……尽管主要基调仍是灰的,但表达方式却较从前轻盈,这是画家的好技艺与大智慧,使作品具备了一种举重若轻的力量。
需要注意的是,邓平近期作品多数是暖色调的,甚至是带有些浪漫主义情调的。截取的画面,也突破了“乡土”变得更田园、更山水,气息也较从前更盎然、喜悦。譬如山中杂树围绕着一垄菜花,近旁点缀着紫色花;譬如大山深处,远山接云如白首,近山黢黑陡峭,一座桥畔有人家,一丛丛绿簇拥桥和人家;譬如野花铺满山径,一直拐着弯,铺到山径尽头……它们都那么明净、安谧,自然流畅。仿佛一首总也唱不尽的田园牧歌!
新闻推荐
李勇(坐轮椅上者)生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从7月17日开始,在邛崃市殡仪馆内,一波接一波的志愿者陆陆续续前来吊唁李勇,并在朋友圈...
邛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邛崃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