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重塑成都经济地理 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成都商报 2017-06-29 01:15 大字

“百闻不如一见,这一次收获很大。”去年11月23-24日,“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专家组抵达成都。考察和评估了众多点位后,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德群不禁赞叹,“我看了好几个城市,成都的人才、产业、军民融合、创新创业等方面优势突出。”

今年4月,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成都提出了坚持完善城市体系与提升城市功能互促共进、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和经济地理的重大战略。

成都提出,发展壮大城市经济,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重点,就是要推进差异化布局。按照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功能分区,科学定位20个工业园区、10个工业集中区的产业方向,制定园区产业发展目录和规划建设导则,创新园区发展体制机制,推动优势产业、优秀企业向特色园区集中,引导优质资源配置向特色园区倾斜。

拓宽城市空间,重塑经济地理,全新的产业体系正在成型。在新一轮机遇里,成都各区(市)县有哪些产业基础和目标定位?将如何聚焦聚力主导产业,发挥资源配置机制?从成都各区(市)县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我们可以窥见一斑。

龙泉驿区:

抓“东进”机遇

向智能制造迈进

成龙大道旁,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哈工大机器人集团联手打造的哈工大机器人科技产业园项目正加紧建设,一根根直立的钢结构宣告该项目已进入主体钢架施工阶段。该项目一期占地21亩,已于2017年4月初开工建设,正在基础施工,计划2017年10月竣工。

建成后,这里将成为西南首家以机器人为主题的展示中心,打造成国内一流的专业机械智能制造基地。

在经开区东区,吉利BMA项目的建设正在加紧施工,车辆、大型机械忙碌不停。去年11月,成都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及《吉利BMA乘用车项目投资协议》。随着吉利BMA项目的建设加快,将进一步壮大成都经开区汽车产业发展。

成都“东进”,龙泉驿区将进一步做大汽车产业,瞄准智能化、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主攻方向,加快发展以汽车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推动成都制造向“成都智造”“成都创造”转变。

一方面,发展以汽车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力争到2021年,整车产能突破300万辆、整车产量突破200万辆。同时,进一步推动吉利BMA、沃尔沃全新SPA平台等整车制造项目快投快建,并尽快释放产能,大力促进东风神龙量产及P84下线上市,加快引进一汽大众30万辆SUV技改扩能项目落地开工,今年力争新开建整车产能90万辆。

该区还将聚焦智能化、新能源汽车产业等领域,围绕制造、研发、试验、检验、教育、租赁、后服、消费、文化等九大环节,龙泉驿区还将着力引进中国汽车技术中心西部研发基地、瑞典SGS等研发和检测项目、吉利大学等教育项目、吉利国际赛道等汽车文化项目,加快构建全产业链、全价值链。

此外,龙泉驿区深入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探索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及时把握全球汽车行业新趋势和整车企业新动态,力争通过5到10年的努力,初步建成西部领先、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新型汽车城。

成都天府新区直管区:

重大项目相继落户

环兴隆湖规划布局六大产业组团

4月初,在兴隆湖畔成都科学城,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项目开工仪式在这里举行,这标志着成都与北航的合作迈上新台阶。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军领军的多个院士团队,围绕空天数据、航空特种功能材料、微纳电子等多个重点领域,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与新区展开深入合作。

与此同时,北航团队入驻的四川省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产业园亦于同期揭牌。北航团队入驻的成都科学城,其使命之一即是助力成都建设以军民融合为方向的综合性科学中心。

4月7日,中国兵器激光科技创新基地项目签署投资合作协议,项目选址成都科学城,总投资约25亿元,用地面积约396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国防重点装备系统、军用探测器和北斗技术研发,军民融合创新研发等。项目将建设成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国际一流水平”的激光光电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品生产全产业链基地,将对成都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同样是在4月,成都和紫光集团就项目落地的具体事项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紫光半导体制造基地项目、紫光IC国际城项目等是协议的重要内容。据悉,去年12月成都与紫光集团签订《紫光IC国际城项目合作框架协议》,预计项目投资2000亿元,双方将在集成电路制造、研发设计、产业投资基金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打造集研发设计、制造及配套于一体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生态圈。

目前,成都科学城环兴隆湖规划布局了信息网络、生物医药、科学研究及应用转化、军民融合、国际合作、创意设计六大产业组团。引进包括中科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诺基亚全球技术研发中心、亚信网络安全产业技术研究院、西南交大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等在内的重大项目。未来,还将有更多新兴产业以及国家校院地协同创新孵化基地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新都区:聚焦三大产业集群

发展轨道交通、航空发动机、现代物流产业

6月21日,2017年二季度四川省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开工仪式的“重头项目”——安博新都国际物流港项目落户新都,该项目总投资超8亿美元,这是安博中国区最大的物流项目,也是安博公司携手亚投行在中国投资的第一个“一带一路”建设相关项目。

围绕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新都区致力于打造千亿级的物流园区。先后已引入传化物流、普洛斯、德国邮政DHL、中国物流、宝湾物流、五粮液安仕吉物流、阿里巴巴“菜鸟”、京东集团、国美、安博、嘉民、丰树等大型平台物流企业、电商企业,二次招商集聚企业1600余家。随着新都物流园区重大项目的落成和实施,物流园区正建成以公路港、电子商务物流、高端城际城市配送、物流总部经济等功能为核心的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标杆。

而轨道交通产业,则依托园区中车项目为龙头,新都轨道交通产业园以西部地区城际动车组、城轨装备造修基地、西南地区城际动车组维保和高级检修基地、轨道交通客运装备造修出口服务基地、西南地区新能源动力及工程化研发制造基地为目标,力争到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亿元;到202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目前已聚集了包括今创集团、新誉庞巴迪、鼎汉技术、株洲时代电气等行业标杆在内的21家配套企业,总投资超过130亿元,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

结合产业发展特色,新都区突出主业主导,发展轨道交通、航空发动机、现代物流三大产业,建成投产总投资53亿元的今创、新誉庞巴迪、阿里菜鸟等项目,开工建设100亿元的安博国际物流港、京东亚洲一号等项目,签约落地瑞典丹纳、德国克诺尔等22个重大项目;疏解低效和非主导产业,启动首批1819家企业“一关两转”行动。

该区还将加快载体建设,投资100亿元建设天府动力新城,建成5平方公里起步区,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打通“三个通道”,与前海金控设立百亿级轨道交通和航空发动机产业基金;建立企业产业联盟,助推本土企业转型;开工建设12万平方米国家航空发动机研发总部和6万平方米西南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加快动能转换。

邛崃市:构建千亿级产业园区

未来5年形成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6月8日,总投资35亿元的威高医疗装备产业园项目落户邛崃,威高集团将在天府新区邛崃产业园区投资35亿元,建设威高医疗装备产业园项目。项目占地约300亩,总建设周期4年,建成后,预计年产值60亿元,可提供3000个就业岗位,产品辐射中国中西部地区。

如今,天府新区邛崃产业园区正加快第一期基础设施项目4条道路建设,其中羊纵七线已基本实现通车能力,启动实施泉水湖、规划馆等配套设施项目建设,今年将形成100亿元基础设施投资规模。

目前,邛崃形成了以融捷集团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以威高集团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以达能、伊利、巴克斯、古川酒业等为代表的食品饮料(优质白酒)产业,以阿克苏·诺贝尔、立邦、大宝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步长制药、神威药业、升和药业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

记者获悉,邛崃将全力做好园区产业规划,为产业发展提供指引。以融捷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园为中心,引进发展中下游关联正负极材料、隔膜、锂离子应用、新能源整车装配等项目,打造新能源产业;以威高医疗装备产业园为依托,打造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以达能集团、金六福酒业、巴克斯酒业为重点,打造食品饮料(优质白酒)产业;加快实施立邦新材料、大宝新材料、阿克苏·诺贝尔新材料等重点项目,打造新材料产业;以步长医药产业园为重点,打造生物医药产业。

力争通过未来5年努力,形成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构建千亿级产业园区,着力打造双核共兴重要产业承载区。

成都商报记者 叶燕

新闻推荐

邛崃市试点企业新型学徒制

本报讯(记者任云)记者昨(13)日从省人社厅获悉,邛崃市近日在四川金六福酒业有限公司举行了“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试点”启动仪式,率先在成都市开展此项工作,传承弘扬师徒文化,着力打造成都工匠,探索校企深度...

邛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邛崃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