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旮旯成乡村旅游热点他是村里新生活的领头人和实干人 杨华春

成都日报 2016-08-06 21:10 大字

一栋栋小洋楼掩映在青山绿水间,平坦的柏油路穿过村庄通向远方,村民或在田间劳作或在家门口闲聊……日前,记者走进邛崃高何镇靖口村,一幅幸福美丽新村画卷展现在眼前,并以其良好的生态本底和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成为了旅游投资的热土。山旮旯里为何能成乡村旅游热点?除了党委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还得归功于村里一位实干人杨邦俊和群众的共同努力。

引进项目开启新生活

依偎匍匐在山间的大棚、阡陌纵横的田地、忙里忙外的农户……上午时分,当记者走进邛崃高何镇大窖新村“天府红谷”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禾园有机农场,戴着草帽手拿锄头的王友霞正忙得不亦乐乎,此时的太阳虽然没有正午那么毒辣,但她的额头依然沁着汗水,脸上仍然挂着灿烂的笑容。

高何镇靖口村支部书记杨邦俊也来到了农场里,“多亏党委政府支持,才引进了‘天府红谷\’项目。为了这个项目,我们杨书记可没少操心!”王友霞感激地说,灾后重建开始后,在杨书记的动员下,王友霞报名参加了大窖新村建设,不久“天府红谷”项目便在新村附近破土开建,她便顺势在这里打起了短工。先是在项目建设时做建筑工人,项目运营后她又在里面当起了保洁员,现在,她又成了 “天府红谷”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禾园有机农场的“合伙人”。

“‘天府红谷\’建设初期我们村有100多人参与建设,现在一期建成了,解决了10多个人的就业问题。全部建成后将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杨邦俊说,这样的项目,让村里变了样,新生活的一个关键就是让村民实现增收。

为了“增收”,可谓想了很多办法,让村民成“合伙人”是办法之一。杨邦俊介绍说,经过多次协商,在流转了当地村民的土地后,“天府红谷”项目方又拉拢农户“入伙”种起有机蔬菜,并成立了“康禾农耕农业有限公司”,给农户提供有机蔬菜种植的技术、幼苗和冻库、大棚等基础设施。同时,项目方还和农户一起与客户签下订单,让客户在农场认购一定数量的有机蔬菜,蔬菜成熟后由项目方直接送往客户手中,农户则和项目方共分利润。

“他们提供技术,我付出劳动,少了任意一环都不行。”如今,“合伙人”的身份让王友霞干起农活来变得更有劲了,“第一批蔬菜上周已经送出去了,客户反响都很好,越来越多的人前来签单订购,我觉得生活更有奔头了。”说着说着,王友霞便开心地笑了起来。

山旮旯里掀起旅游热

中午时分,王友霞回到了自己大窖新村装修一新的新居里,“杨书记带着我们一起奋斗,住进新房就是一个新开始!”王友霞真诚地说,村里还真不能少这么一个实干人。

记者在村里转了转,灾后住房重建让全村320多户受灾群众住进了新房子,每个安置小区水电气视讯配套完善,这在以前山里人想都不敢想。“如果不是灾后重建,大家修不起也住不了这么好的房子。”陪着记者来到重建小区,杨邦俊坦言说,重建之初自己时常担忧:农民集中居住,经济收入从何而来?产业重建给了他答案。产业重建政府招商引资,一个个旅游项目入驻靖口村。不仅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就业岗位,也带来了发展机遇。

“我的梦想就是重建靖口村,发展靖口村,让群众安居乐业。”杨邦俊说,经过三年重建,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梦想一点点实现,心里既欣慰又自豪。记者从其口中得知,现在村里的一件大事就是发展民宿旅游。村里开始租用当地闲置的新房改民宿,将村民的闲置资产变成一份稳定的收益。目前,“天府红谷”二期正在建设,致力于发展生态旅游、有机农业,为当地群众做示范,同时,村里正在实施的镇西山城堡、索道项目也将会助推靖口村产业发展走上“高速通道”。

“现在村里农家乐从地震前的4家增至7家,游客也越来越多,村民的日子‘一天一个样\’……”说起现在的靖口村,杨邦俊脸上满是笑容,目前村里正在全力抓产业建设,发动群众依托入驻企业发展旅游产业,做好相关配套服务,将当地的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财富,“天气这么热,避暑旅游也会越来越旺,一到周末,硬是火爆得很哟!这条乡村旅游路,我们还要一如既往走下去!”

李燕茹 方舟 本报记者 杨华春 文/图

新闻推荐

邛崃:有机茶叶构筑万亩生态产业梦

□黄泽君图片由邛崃市委宣传部提供3月8日,春日阳光灿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邛崃市卧龙杯土万亩有机生态茶叶园内,工人们忙个不停,得赶在春天气温最适宜的黄金期,将最为优质的嫩芽采摘下来。“邛...

邛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邛崃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