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最美家庭”太有爱!“两大”带“两老”传“一小” 一家三代五口合力做公益

成都晚报 2016-07-08 14:54 大字

拉“一大”

“爱有戏”成立初期,刘飞还未辞去血液中心的工作,她希望丈夫杨海平能停下手中的工作来帮忙。连着三天晚饭后,刘飞跪坐在地毯上游说丈夫。杨海平同意帮忙,前提是兼顾着自己的本职工作。 

带“两老”

一趟行程,改变了习正婉的想法。刘飞和志愿者动身前往邛崃市夹关镇鱼坝村拍摄留守儿童,习正婉背着相机一同去采风。返回成都后,习正婉立刻加入刚刚成立的“爱有戏”,并撰写了一篇文章——《习婆婆决心跳到前台摇旗呐喊!》发布到各大论坛,为女儿站台。  

传“一小”

刘飞收集了一些首饰让7岁的儿子杨晋宇拿到义集上去卖,最终换得的五袋大米、三桶食用油,分别捐给了8户困难家庭。

活动结束后,刘飞将一只手套和垃圾袋递给儿子,请他将活动现场的垃圾捡干净。杨晋宇应声接过,连地上的一个烟头都不放过。

沿着锦江区政府政务中心右侧的台阶步行上二楼,走到尽头不足10平方米的2-6房间,是5A级社会组织“爱有戏”(爱有戏社区文化发展中心)的“总部”。从这间办公室“出发”,年满“5岁”的“爱有戏”平均每月服务家庭1360户,服务个人约8000余人次。

进门右手边的墙壁上,一条橙色的丝带将80余张社区公益活动照片围成一个心形,写下“协力构建最具幸福感的社区”的注解。其中一张,创始人刘飞、杨海平夫妇一同举着“大爱无疆”的书法条幅,比肩而笑。

今年5月,全国“最美家庭”揭晓,杨海平一家榜上有名。这个由“两大、两老、一小”组成的5口之家,全部都是志愿者。

妻子强拉丈夫“入伙” 公益夫妻深夜“吵”公益

父母刘铭富、习正婉,加上刘飞、杨海平与儿子杨晋宇,一家五口住在航空路某小区约120平方米的房内。客厅里2米高的木质旋转书柜,堆放了近百本与社会工作、社会学专业相关的书籍。深夜2点,当儿子、父母早已入睡,刘飞、杨海平仍一人捧着一本书,埋头读着。

有几次,里屋的习正婉听到客厅里吵得大声,便拉开门缝偷听。“女儿女婿从来不因为生活琐事闹矛盾的嘛。”悄悄掩上门的习正婉觉得好奇怪。在她眼里,大女儿9岁的女婿杨海平,个性内敛,沉稳,有些保守,不像刘飞,有激情、爱冲动。

女儿喜欢做公益,这一点,母亲从16年前就清楚地知道。那时,国家刚刚开始实行无偿献血,时任成都血液中心团委书记的刘飞就带头组建了成都无偿献血宣传服务队,动员市民来献血。从那时起,刘飞结识了一批“同道中人”,如“爱有戏”的品牌宣传杜灿灿、工会主席张利君,就连丈夫杨海平,也被她“拉入伙”。

2010年,“爱有戏”成立初期,刘飞还未辞去血液中心的工作,她希望丈夫能停下手中的工作来帮忙。一向支持妻子做志愿者的杨海平犯了难,“男人该有自己的事业,怎么能把公益当职业。”刘飞连着三晚,跪坐在地毯上游说丈夫。最终,杨海平同意兼顾本职工作的同时帮妻子的忙。

当时,“爱有戏”与水井坊街道办合作,协力社区院落开展居民自治。由于居民间互不信任,工作很难推进。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杨海平愈发觉得,推动公益并不简单,需要居民、社会的共同参与,更需要志愿者全身心的投入。“这个项目还没做完,海哥就辞职来和我们一起做公益。”张利君回忆。

20几个志愿者来家打地铺 害得“两老”曾想搬走

平日里,刘飞夫妻俩早出晚归,就连周末,也常因社区公益活动需要加班。2003年,儿子出生后,为了照顾家里,刘飞的父母便搬来与他们同住。

2010年,刘飞计划拍一部关于留守儿童的公益电影——《最好的未来》。由于志愿者都是学生,财力有限,刘飞常把志愿者带回家中开策划会,免费吃住。最多的一次,120平方米的家里坐着20几个志愿者,到了晚上,木地板上横七竖八打着地铺,挤得满满当当。“总带陌生人到家里来,睡得晚,起得早,已经打扰到家人的正常休息。”习正婉直言,老两口多次萌生搬走的想法。

一趟行程,改变了习正婉的想法。刘飞和志愿者动身前往邛崃市夹关镇鱼坝村拍摄留守儿童,喜欢摄影的习正婉背着相机一同去采风。

汽车行驶在村道上,路边有孩子光着屁股跑来跑去,拿木条挑弄草丛里的蛇。当习正婉打算拍下路边村民打谷子的画面时,她发现一个本该坐在课堂里的孩子,由奶奶领着,表情木讷地在田里打谷子,泥巴已淹到了大腿,习正婉特别心酸,她当下意识到,女儿在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

返回成都后,习正婉立刻加入刚刚成立的“爱有戏”,并撰写了一篇文章——《习婆婆决心跳到前台摇旗呐喊!》,发布到各大论坛,为女儿站台。老伴刘铭富因为身体不好,无法到现场支持,则义务包下了活动横幅、社区对联等书写工作。

3岁发传单7岁搞义卖

“一小”已是元老级志愿者

在父母、长辈的影响下,杨晋宇3岁时,就已经帮着刘飞在大街上分发关于“义务献血”的传单。如今,他已是“元老级”志愿者。

2011年10月,“爱有戏”在水井坊交子社区发起了第一次义集,普通居民可以带上旧物或DIY的物品,拿到义集交换,所得资金、物资将用于帮助社区的困难家庭。刘飞收集了一些首饰让7岁的儿子杨晋宇拿到义集上去卖,最终换得的五袋大米、三桶食用油,分别捐给了8户困难家庭。

活动结束后,刘飞将一只手套和垃圾袋递给儿子,请他将活动现场的垃圾捡干净。习正婉在一旁看着,笃定外孙肯定不愿意。谁知杨晋宇应声接过,连地上的一个烟头都不放过。当外婆问起,为什么愿意捡垃圾,杨晋宇一本正经地回应,“我是一个志愿者,妈妈就是这么做的。”杨晋宇至今保持着参加义集的习惯,不卖东西时,就帮着发发传单,帮盲人推销唱片。

“身正为范,上行下效,教育要从孩子抓起。”正如刘飞儿时,刘铭富教给她的那样。习正婉、刘铭富都是人民教师,刘飞是大女儿,小儿子叫刘翔。过去,刘铭富常利用午休时间与儿女谈心,从思想教育到时事要闻。并在午饭后,带着他们到户外玩耍。刘铭富给子女取名“飞”、“翔”,正是希望他们能够为人正派,志存高远。

邻居吴晓青从朋友圈得知刘飞一家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后,曾留言“实至名归。”。她至今记得义集发展初期,刘飞带着儿子杨晋宇来敲门,邀请她和儿子张子杰一同加入义集。张子杰整理出闲置玩具、书本、衣服,委托杨晋宇帮忙售卖。此后,只要时间允许,吴晓青常带着儿子到义集现场支持。

成都晚报记者 林姝霏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总投资1.2亿元中央储备油项目落户邛崃 规模达3万吨,将建成全省最大储备油脂油料基地

昨日,中央储备油仓储设施建设项目正式落户邛崃市高埂镇。据悉,该项目储备油规模达3万吨,总投资1.2亿元,建成后将成为全省最大的储备油脂油料基地。据介绍,该项目的建设对有效提升邛崃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邛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邛崃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