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邛崃砥砺前行 三年跨越蝶变

四川日报 2016-07-20 22:52 大字

□锦舟 图片由邛崃市委宣传部提供

“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邛崃认真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探索实践“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重建新区群众广泛参与”的重建新路子,按照省、成都市要求,综合运用改革的思路和统筹城乡的办法,以提升重建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群众增收致富能力为核心,切实担负主体责任,全面实施重建任务,促进重建新区发展振兴。

截至目前,邛崃地方实施的96个总规项目完工95个,完工率、投资完成率均达到99%,地方自主实施的97个重建项目全部完工。把住房重建作为民生首要任务,创新实行“项目代理业主制”,采取以集中安置为主要方式,全面建成42个新村安置区,5.3万重建新区群众入住新居,重建新区新型城镇化率达80%。并按照“城乡统筹、成片连线、集成示范”原则有序推进了后续16个幸福美丽新村安置点建设。

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重建作为提升重建新区综合发展能力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一批事关长远的交通、水利、电力、能源等项目投入运营,新改建山区旅游道路450公里,新建自来水厂8座、污水处理厂6座、变电站2座、学校21所、卫生院16所、农贸市场10个、农村客运站3个。

将调优产业结构作为重建新区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构建以文化旅游业为主导,以特色农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不断增强重建新区自我“造血”功能。

一方面,坚持“成片连线”的理念,将6个重灾镇乡作为重点,对受灾的西部片区进行整体规划,串接受灾镇乡安置点形成旅游环线,成片规划、集成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100公里西部山区旅游环线初步形成。通过挖掘茶马古道文化、红色文化,为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注入文化灵魂。

另一方面,突出抓好茶叶、粮经、林竹、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建成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1万余亩,一批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初步建成,乡村旅游整体提升,三次产业联动发展。

3年时间,重建新区面貌发生根本性转变,城镇带动辐射功能大幅提升,产业吸附聚集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得到真切实惠。

火井镇依托地热资源,把温泉项目作为火井发展的核心引擎,结合古火井历史文化资源和文井江等生态资源,在古镇两江沿岸区域建设“一心一带”,力争5年内初步形成温泉养生度假产业发展区。同时,结合世界第一井“火井”等深厚历史资源,按汉唐风格对全镇风貌进行改造。

南宝山镇以特色羌文化为核心,结合1500亩高山蓝莓采摘体验形成三产互动。以南宝山大峡谷综合旅游、高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等为带动,整体推进南宝山旅游综合开发,用5至10年将南宝山镇打造成川西旅游环线上的特色文化旅游强镇。

高何镇依托土地整理项目,将灾后恢复重建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配套相结合,场镇规模较重建前扩大5倍。场镇风貌焕然一新,风貌改造基于民国时期建筑与川西民居的结合,同时融入具有红色文化元素的景观小品,形成具有红色文化内涵、川西田园及民居风光的特色红色山水小镇。

天台山镇依托 “平乐古镇-天台山景区”打捆创建国家5A级景区契机,大力提升丰富天台山景区“天际山水·云中禅林”旅游形象,同时将住房重建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实施“旅居一体化”建设,加快“农业劳动者”向“旅游从业者”角色的转变。

夹关镇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按“四态合一”的理念建设5个场镇安置点;按“小组生微”理念,布局了6个依山傍水、错落有致、体现川西民居特色的新村聚居点,全镇新型城镇化率达82%。如今围绕 “水寨茶乡,千年古镇”定位,走出一条“记得住乡愁”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道佐乡创新安置点后续管理,开展农村新型社区管理模式。通过成立场镇安置区管理办公室,引导各村建房户通过民主推选组建业主委员会,并采用委托选聘方式引入专业物管企业,对安置区实行现代化物业服务管理。同时,成立“竹韵山居”联合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对安置点管理,促进“正能量”传递。

邛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邛崃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