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在中国白酒原酒的发展史中邛酒曾书写了辉煌篇章邛崃食

四川日报 2016-04-11 08:11 大字

在中国白酒原酒的发展史中,邛酒曾书写了辉煌篇章,邛崃食品工业由此一举登上成都市第一个食品工业“亿元县”榜单。在经历一场持续数年腥风血雨的市场洗礼中,邛酒遭受重创,以至半数酒企停产或半停产,产量大幅削减,库存累积严重。从辉煌走向低谷,邛酒暴露出了怎样的弱点?面对白酒行业企稳回升的新机遇,邛酒又将如何扭转局面?

□本报记者 陈碧红

4月5日,位于邛崃市卧龙镇的中国名酒工业园内,四川宏达酒业有限公司酿酒车间的4名工人,正冒着绵绵春雨,甩开膀子,将酒糟铲进巨大的圆形蒸馏池里,阵阵酒香扑鼻而来。

尽管产能只投入了60%,但宏达酒业董事长朱登沛并没有放松生产。在他看来,今年开局喜人:1-2月,企业原酒销量达2000吨,相当于去年半年的销售量;实现税收200多万元,是前年的两倍。

企稳回升,宏达酒厂似乎和整个白酒行业一样,正迎来第二春。作为邛崃为数不多的酿酒大师,从事白酒酿造30多年的朱登沛和他的酒厂,共同见证了邛酒发展的兴衰史。

辉煌问鼎

从瓶装酒到原酒的变革崛起

从宏达酒厂门口穿行而过,朝着南北双向延伸的酒源大道,串联起中国名酒工业园里的各大酒厂。

6年前,朱登沛将新厂建到了这里,准备大干一番。在朱登沛的印象中,由于气候、水质、土壤等天然优势,上世纪末邛崃大小酒厂已是遍地开花,“当时这里就是全国最大的白酒原酒产区了,几乎是乡乡办酒厂。”

盛况,在邛崃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的资料册中也能找到印证:“上世纪80年代以来,邛崃建起了468个酒厂,以生产瓶装酒为主,共注册商标480个,其中有108个邛酒品牌先后获部省市优质产品和行业优质产品称号。以文君酒为代表的邛酒各种品牌在全国迅速打开市场,远销港台地区,乃至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当时的邛酒,迅速发展成为邛崃的经济支柱,邛崃也一举成为成都市第一个食品工业“亿元县”。

转折在1989年发生。那年,文君酒在全国评比中主动放弃全国优质产品银奖,退出评比,轰动一时。这一行为,被市场解读为邛酒将弱化成品酒建设,转向原酒。这也将国内一些厂家的目光吸引到了邛崃原酒(基础酒、调味酒)上。

数据显示,在1992年—1997年间,邛崃原酒每年以二十万吨左右的规模,销往山东、湖北、内蒙古、新疆等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甚至由香港转口销往台湾,一举奠定了“邛酒走天下,天下有邛酒”的地位。

1993年,朱登沛顺应潮流,在邛崃乡镇上办起酒厂。尽管约百余吨的年产量不高,但利润“相当不错”。

到1996年,一场市场波动敲响了警钟。“当年,全国白酒产量达801万吨,酒类市场的供大于求,加上一批‘广告酒\’衰落,当时年产28万吨的邛酒,至2010年时仅约8万吨。”邛崃经信局产业发展科科长敖成回忆说。

经历碰壁后,一批邛酒企业开始回头做自己的品牌或注册新的品牌。随后几年中,邛崃全市的酒类注册商标又恢复到400多个,其中有效注册商标208个。

但已经伤了元气的瓶装酒却再难以重回巅峰状态。

重创来袭

产业深度调整下的“重灾区”

尽管经历了波折,但邛酒仍然是邛崃的重要产业。敖成表示,目前邛酒年生产能力25万吨左右,约占全川白酒产量的20%,年外销省外原酒约占出川原酒的70%。

2010年,朱登沛投资6000万元新建厂房时,也对这个产业满怀信心。他怎么也没想到,第二年整个白酒产业竟会遭遇“滑铁卢”。更让他没想到的是,这场行业风暴,一直持续了将近4年。

“2012年,是中国白酒行业的一个分水岭。”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常务理事长王少雄,曾率队对四川白酒产业进行摸底调研。

在他看来,2012年以前,四川白酒产量和销售收入连年保持13%和23%的年平均增长率,是白酒急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在此期间,四川地区“六朵金花”享誉全国,尤其是五粮液和泸州老窖的成功,为川酒打开了更大市场。

但也是这十年,白酒行业供需矛盾、结构失衡等内在问题和冲突日渐加剧,遇上国内外整体经济运行趋势下行的“明火”,2012年底,白酒行业潜伏的“炸弹”终于被点燃。

王少雄认为,这彻底暴露出原酒概念模糊、产业集中度低、原酒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缺少统一标准界定等几大关键问题。

以邛崃为例:目前全市拥有白酒生产许可证企业172家,窖池3万余个,但规模以上的仅23家。当地一位酒企老板坦言,在这场风暴中,由于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品牌效应,长期“卖了东家卖西家”的经营状态,让酒厂缺乏抗风险能力,遇到资金紧张时就只能贱卖产品。“实在搞不动,就干脆停产。”

统计数据显示,在邛崃、绵竹、宜宾、泸州四大原酒产区中,邛崃和绵竹有超过半数原酒企业处于停产状态。

4年时间,风暴渐渐平稳,整个白酒产业也开始趋于稳定。经历了“动荡”的邛酒,2015年产值约20亿元,尽管依然增长3%,但与高峰期的50亿元相比依旧相去甚远。

逆势转向

供给侧改革开创新“蓝海”

去年6月,由邛崃市建投公司牵头,联合当地8家骨干酒企共同出资组建的四川邛酒集团有限公司成立。目的很明确: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推动打造邛崃原酒品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邛酒长期处于产业链中效益最弱的生产环节,究其原因,既缺少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又缺乏区域品牌的影响力。”邛酒集团总经理周志元认为,集团首先发挥的是公共平台作用。

统一标准、统一工艺、统一仓储、建立可追溯体系,短短几个月时间内,邛酒集团已逐步理顺了框架体系。去年11月30日,邛酒集团与广东企业粤科创投界合作推出首款众筹产品“平落老烧坊”特色典藏酒,截至目前,2000坛瓶装酒已经顺利销售超过70%。

总结经验,周志元觉得,实施“互联网+邛酒产业”这个战略走对了:经过邛酒集团专家筛选认证的白酒产品,让品质有了保障。此外,集团还创新思路:消费者购买该产品后,既可以喝,也可在三年内让邛酒集团以销售价格的5%进行回购,作为一种投资。“可以说,这批产品基本是没有赚钱的。”在周志元看来,现阶段,打响名气远比眼前的利益重要。

改革破冰,重振邛酒雄风的步子也越迈越快,越迈越大:2015年12月31日,邛崃市人民政府与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原酒产业发展暨战略合作协议,四川发展将拿出15亿-20亿元,设立专项基金,用于邛崃白酒原酒的收储、监管、品牌打造与推广;今年3月,邛酒集团与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签订“邛酒标准技术服务合同”,研究院将在4个月内编制完成《邛崃白酒原酒生产技术规范》标准并构建邛崃白酒原酒生产技术标准体系框架……

从质量监管到标准建设,从重塑品牌到兼并重组,借力供给侧改革,邛酒产业正逆势而兴。

思路放活

邛酒文化奠定核心竞争力

去年9月以来,川酒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利税、利润三项指标全部企稳回升,大环境变化也为邛酒发展迎来春天。

一批白酒企业负责人也在跟随变革的步伐。

2014年,邛崃蜀粮液酒厂正式更名为成都有缘坊酒业有限公司,从以散酒销售为主转为散酒+瓶装酒并重的格局,开始加快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的开拓;宏达酒业,近年来也加大跨界合作的力度,为有实力的企业进行贴牌生产,借此打响自己的原酒品牌。

邛酒发展的步子,还从横向到纵向延伸。邛酒文化,成为提升魅力指数、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在中国名酒工业园管委会办公室负责人唐国利看来,中国名酒工业园,是邛崃建设“世界名酒文化长廊”的重要一环。“密布在酒源大道两侧的各家酒厂,大多都是按照汉唐风格等进行外观打造,实际这也是一道风景。”

不仅如此,临邛镇已经建成了供游客休闲娱乐的中国酒村,不仅可以体验酿酒过程,还能在餐饮娱乐结束之后订购邛酒产品。

据悉,目前在“中国白酒原酒之乡”和“邛酒”地标的支撑下,邛酒地标区共约450平方公里内,正按照贸工农一体、文博旅相融的发展思路,加快形成以邛酒生产加工、原料基地建设、邛酒商贸旅游为主的贸工农旅一体化产业链。

新闻推荐

“六一跳蚤市场”让城乡孩子互助互爱

本报讯(蔡骏记者陈碧红)5月29日,由邛崃市“我在深山有远亲”公益互助会主办的关爱留守儿童“六一跳蚤市场”拉开帷幕,通过结对活动相互认亲的成都家庭和邛崃山村留守儿童,各自纷纷带上玩具和家里的土...

邛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邛崃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