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政府给补贴种地添帮手 春耕时节种粮大户当上“甩手掌柜”

四川农村日报 2015-04-24 09:02 大字

编者按

集中育秧、机插秧、机械化烘干……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保障。去年,四川省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出台了《关于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的意见》,并结合省内实际,制定了相关实施方案,在全省遴选出12个县(市、区)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

眼下,正是大春备耕如火如荼之际,该项试点工作也陆续在部分试点县(市、区)拉开帷幕。试点情况如何?有怎样的预期效益?对于其推行和发展又有怎样的建议和企盼?今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探访四川省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敬请读者关注。

□本报记者 刘佳 廖晶莹

“今年我这儿共有1000亩地全交给服务公司来进行育秧和机插秧。”4月22日,邛崃市牟礼镇曹店村种粮大户曹国财告诉记者,今年通过服务公司提供的专业农业服务,他完全可以在大春生产期间当上“甩手掌柜”。

帮大户种地 省钱又高产

曹国财口中的服务公司,指的是邛崃市金丰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全省12个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的县(市、区)之一,今年春耕时节,邛崃市在全市遴选出了10家具有资质的经营性社会化服务组织,以政府购买的形式,开展集中育苗、机插秧和机械化烘干等项目的试点,金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正是试点的参与者之一。

“现在的种粮大户越来越多,规模上去了自然也就需要缩减种植成本。”金丰农机专合社社长王超给记者算了笔账。一亩水稻人工种植,育秧、插秧的人力成本约为400多元,而专业合作社开机器来做,每亩收费仅为260元。另外,由于机插秧的密植,也可以让单亩的水稻产量较传统种植提升近50公斤。

今年,金丰农机专合社在邛崃市牟礼、回龙、冉义等乡镇共承包了3000余亩地提供育苗和机插秧服务试点,这不仅让当地种粮大户省了费用,落了清闲,而且由于参与试点,合作社也可以领到60元/亩的政府补贴,干起活来也积极许多。“现在3000亩地的水稻秧苗我们基本准备完毕了,等再过两天就下地插秧!”王超说。

社会化服务 解决生产难题

“四川省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目的就是要解决一些政府统不了,单家独户也干不好的事情。”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四川省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面还很小,所以开展此项试点工作,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有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通过中央财政拨付6000万元,下发到12个试点县(市、区),集中支持水稻、蔬菜两个重点产业。并根据各地农业生产特点和对社会化服务需求的不同解决相关生产难题,主要环节则涉及水稻集中育秧、机插秧、机械化烘干、病虫害防治,以及部分蔬菜、叶菜类优质商品苗培育和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等。

“以政府购买形式给予补助,为的就是进一步调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积极性,助推其快速成长。”该负责人如是说。而这样的初衷也在不少试点参与者那里得到印证。

“因为增加试点补助,我们的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试点参与者之一,广汉市安平粮食专合社负责人缪世壮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合作社承包的2600亩水稻,完全采用机械化集中育秧,这主要得益于增加补贴后,合作社今年的育秧流水线增至两条,为集中育秧提供了条件。

“国家有补贴,我们肯定要优惠给农户,我们也会更用心。”试点参与者之一,绵竹市庆均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光均告诉记者,参加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后,他们虽然备耕时间及内容和往年变化不大,但对农户的收费却大大降低。

试点全程社会化服务,将带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不过在服务开展前,对于服务主体的选择是农业主管部门和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6000万资金分撒到12个县,每个县仅拿到500万元,如何真正让这些补贴“毛毛雨”幻化成支撑农业生产重点环节的“源头活水”?本系列报道的第二篇将对此问题进行调查了解。

新闻推荐

抓住牛鼻子为农业现代化做新注解

芦山县龙门乡隆兴村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猕猴桃农业种植基地助农增收。本报记者何海洋摄□本报记者吴平1月20日,大寒节气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热烈召开。翻看30个县(市、区)提交的交流材料,“现代农业”5次...

邛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邛崃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