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邛崃平乐:灵关道上的丝路重镇

华西都市报 2015-04-04 18:17 大字

邛崃骑龙山古驿道

马帮塑像

平乐古镇是南丝之路的重要水道

很长一段时间,古南方丝绸之路在中国西南境内由三大干线组成,分别是灵关道、五尺道和永昌道,全长2000多公里。这三条干线中,跟四川关系最大的可能是“灵关道”。

灵关道(牦牛道)的路线是这样的:成都(古蜀都)——邛崃(古临邛)——雅安(古青衣)——荥经(古严道)——汉源(古窄都)——西昌(古邛都)——云南大姚(古青岭)——大理(古叶榆)。

八百里灵关道,山川险阻,或峰巅嵯峨,山耸十里,山者险恶,道路盘折,或山岭重叠,溪河密布,山高谷深,坡陡地薄,或江滚滚,白浪腾空,银花飞舞,天险难渡。

而邛崃(古临邛),就是南丝之路西出成都后的第一个重镇。

临邛北街:“永不散场的老集市”

每次来到邛崃临邛古城,我都仿佛被什么东西牵扯着,不自觉走进一条深邃的时光隧道,脑子里也总是构想出一幅客商流连、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繁盛景象。临邛古城有一条大北街,自古被称为“一个永不散场的老集市”,曾是古南丝之路的必经之道,街道两旁店铺林立,酒肆、茶馆众多,清代时,这里已修成宽约3米的大街,与临近的“小北街”相得益彰。今天,整条大街之上,古城楼、民俗馆、老茶馆、古祠堂、临邛戏院、临邛古玩市场等文化遗址和特色民居院落,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古代南丝之路的氛围十分明显。

邛崃地方志介绍,明清时期,临邛北街格外繁荣,每天,各路客商和马帮都要云集此地洽商买卖,都要在这里歇脚拴马,久而久之,专为来往客商服务的客栈也兴旺起来。萧马店是临邛北街的“老字号”客栈,因有专为客商代为养马的大马圈而得名。而建于清雍正、乾隆年间的五显庙,因庙内有五尊铁铸神像而得名,这五位神灵的封号都有“显”字,故称五显庙。该庙为清初江南移民所建,功能上,大有护佑丝路商旅的意味。

骑龙山上司马相如走过的驿道

作为古南方丝绸之路的古渡口,平乐古镇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位于邛崃市西南部的平乐古镇,距成都93公里,东接临邛、成都,西连雅安、康藏,水陆交通发达,是昔日南方丝绸之路灵关道上的第一驿站,也是川藏茶马古道上的第一镇。

平乐镇骑龙山上,至今仍保存着完好的古驿道遗址。当地人说,这条古道宽约1米,唤作临邛古道。我那次在骑龙山上登高远眺,顺着蜿蜒起伏的山脊,古道时隐时现,一段是鹅卵石,一段又换成了石板路,有的地方石板又压在了鹅卵石上。中央用平顶大鹅卵石砌成一条笔直的中心线,两旁鳞次栉比地用鹅卵石铺砌路面,十分牢固,显示出当时设计施工者的智慧和匠心。地方志说,临邛道最早的修筑时间,当在秦汉时期,由鹅卵石铺成;宋元年间,当地百姓又在鹅卵石上加了一层石板。

今天的古道上已少见行人,偶尔能看到附近村庄的妇女,行色匆匆地从古道而过,消失于某条叉路口上。

当地文史资料介绍,公元前二世纪,司马相如即由这条“临邛古道”出使西南夷。它也是当时成都通往吐蕃、党项、南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要道之一。《三国志》说,蜀汉丞相诸葛亮曾经从这里出发,平定南方少数民族的叛乱。

平乐古镇“乐善桥”与大清纸商

平乐古镇旧称“平落”,四周群山环绕,盛产慈竹,造纸业发达,早在宋代便是有名的“纸乡”,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有“成都草纸半平落”之说。

旧时,心灵手巧的平乐女将女儿家的心思和心血,赋予在一件件精美的竹制品上。这里的竹编产品所选用的材料,多是邛崃山脉中生长两年的青慈竹,节距在2尺以上,无划伤斑痕,经选片、烤片、锯节、起薄、染色、定色几十道工序精细加工,做出来的竹制品工艺极高,在印度和西亚一带尤其名声遐迩。

在平乐镇,承载水路运输的是穿镇而过的白沫江。白沫江上有四五个码头,今天这些码头虽然不再有航运上的功用,却是小镇人家浣衣淘菜的地方,是古镇乡村里独有的一种情趣。

白沫江上的古老石桥堪称一绝,建于明代的“乐善桥”,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通过这座古桥,从成都运来的丝绸、瓷器,连同邛崃本地的茶叶、草纸、竹制品等,通过马帮和船只一路南下,运往云南和国外的缅甸、印度及西亚等地。

平乐旧时是著名的产纸基地。银家大院的主人曾经是清朝有名的纸商,乾隆年间还在成都开设了“银福兴”纸庄。而清咸丰时花秋山茶商李洪楷生产的草纸,更是远销南洋、西亚,李种植的“花楸之茶”也一度是南丝之路运载较多的品牌茶叶。

华西都市报记者李贵平文/图

新闻推荐

法治因地制宜 重视留守儿童法治教育

社区常组织留守儿童一起学习法律知识。刘净伶四川法制报记者曾昌文社区简介黄庙社区位于邛崃市临济镇,位于成都市茶产业的核心区。黄庙社区现下辖25个居民小组,总人口4025人,留守儿童超过40...

邛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邛崃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