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镇建设记得住乡愁
老木料做门 学生学“跳马马灯”
新城镇的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句话,已经成了负责城镇建设的邛崃市夹关镇副镇长陈建元的口头禅。
9月24日,记者在白沫江河畔与陈建元谈及这一理念,他解释说:“我们不是要再造一个黄龙溪,再造一个平乐古镇,而是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夹关镇。即便是多年以后再回到这里,仍然会让人觉得还是那座桥,还是那块碑,还是那座城。”
□本报记者 唐泽文
硬件建设,不要漂亮要记忆
眼前,白沫江河畔的房屋已经开始“穿衣戴帽”。“预计今年内就能全部完成。”说起新城镇的打造方案,陈建元如数家珍。“房屋我们用这种偏黑的颜色,更加符合河边潮湿的环境……”
在新城镇建设的过程中,如何保持夹关镇本身的历史元素?这成为了设计方案多次改动的主要原因。“早期的方案把城镇设计得很精致、漂亮,但我们并没有采用,那样修出来的已经不是夹关镇了。”陈建元说。
设计方案最具争议的地方,是夹关镇中心地带的城中村——“台子坝”。台子坝始建于清朝,曾经是夹关镇重要的社会活动场地,士农工商汇集,车船马轿集合,热闹非凡。“随着岁月的变迁,这里慢慢衰落,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脏乱差的城中村,主要住着一些老年人。”
经过与设计单位的不断沟通,台子坝的改造方案最终确定——以不改变这些房子基本的穿斗结构为前提,进行保护性修缮;台子坝的28栋老房子,每一栋还都制定了专门的修缮方案。
在台子坝社区居民杨大品家,记者看到了张贴在他家门口的修缮方案。“这门都是用老木料做,小时候我们这个地方就是图上这样的。”63岁的杨大品指着正在改造的大门说。
不仅如此,为了充分还原夹关的历史风貌,陈建元还查阅了许多历史资料。“以前台子坝的戏台,现在也已经没有了,我们将根据历史资料对其进行还原,重现当年的风貌。”
软件提升,打造一村一品
“只在硬件设施上保留记忆还不够,软件的打造也得跟上才行。”这是夹关镇组织员张建的期望。
当天,在熊营村,记者看到了正在进行排练的熊营村马马灯文化队。这支队伍目前共有队员10余人,每周大家都会聚在一起进行排练和创作。68岁的高登瑞就是节目创作的牵头人,“我们的马马灯节目,不只是跳热闹,还要通过节目表演,将乡亲们的生产生活内容也反映出来。”
张建介绍,目前夹关镇各个村都有自己的文化队伍和特色灯舞。如鱼坝村长达50多米的竹龙灯,要15人以上协同合作才能完成表演;在福田村和二龙村还有各二十来人的狮灯队伍……“我们的计划是打造一村一品,每个村组建一个文化工作小组、成立一支文化表演队伍,编制一个文艺表演节目,每年一次文艺交流活动。”
下一步,夹关镇还打算让特色文化走进校园。在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的基础上,结合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编写乡土教材,加强对夹关高跷、马马灯等特色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训练走高跷、跳马马灯等活动,从学生抓起,从小娃娃抓起,以此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打算组织以文化人员、学校老师为主体的课题组,在学校开设以夹关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文化探索和研究,让我们的特色文化走出成都,产生更大的影响。”张建说。
新闻推荐
邛崃羊安镇——12月8日,位于邛崃市羊安镇北部新城起步区内的规划展示中心进入最后调试阶段。本月启用后,这个中心不仅将展示未来新城规划布局的全貌,同时还具备了镇政务服务中心、城乡产权流转交易...
邛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邛崃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