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大学生遭遇社会“第一考”
投入近30万元、栽培近2年的葡萄快熟了,却仍未找到销路—— 开栏的话
7月,又到高校毕业生走出校园迈向社会的时节。
本报从今日起推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路有多远?”专栏,将通过呈现具有时代特性的典型个案故事,多角度、深层次揭示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同时,结合四川省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出台的各项扶持新政,为其提供就业创业指导,敬请关注。
□刘莹莎 本报记者 刘春华
从育苗到挂果,经过近两年的辛劳,四川农业大学毕业生查静种植的第一茬葡萄,在今夏快成熟丰收了。然而,满园丰硕的果实,却没能让查静脸上露出笑容:6月底,原本承诺收购葡萄的公司,突然让种植户自寻销路,而7月中旬20多亩地的葡萄就将陆续成熟……如何把丰收的葡萄卖出去,这让初尝创业滋味的查静愁得一宿一宿睡不着。
回报父母
川农学子辞职回川创业
7月4日,记者来到位于成新蒲快速通道一侧的邛崃市牟礼镇南河葡园,这个葡园占地近700亩,是该镇重大农业招商引资项目。查静的25亩葡萄园,便在园区之内。
中午,阳光照耀着丰收的葡萄园。26岁的查静此时正拿着剪刀,站在葡萄架下修剪多余的果子,丝毫不敢懈怠。藏在鲜绿叶子中的一串串葡萄,泛着晶莹的光芒,就像查静当初的创业理想一样美丽:“我从老家遂宁来这里种葡萄,是想改善一家人的生活,目前已投入全家所有财力近30万元。”
2010年,查静从四川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后去上海工作,年薪能拿到8万多,但她一直放心不下父母,“我是农村孩子,父母为了让我读大学,从我高中开始就在浙江打工,为我付出太多。”在上海工作一年半后,查静决定辞职回川。
2012年5月,查静从亲戚处得知邛崃市牟礼镇南河葡园在招商,“因为自己是学农的,家里也有亲人是种葡萄的技术员,我认定‘种葡萄\’这事能做。”赴实地考察后,查静不顾父母反对,来到南河葡园种下25亩葡萄。此后,父母也结束在浙江的打工生涯,回来支持女儿创业。全家人在没有收入的近两年里,坚持耕耘着同一个梦想。
首战受挫
葡萄熟了不知销路在哪
“葡萄从栽苗到最后结果,要19个月。”近两年的辛苦劳作,查静从曾经的文艺女青年,蜕变成了皮肤微黑的女汉子,“起初10个月是最辛苦的,除芽胞、绑铁丝、剪花、打副芽……一样都不敢马虎。”查静告诉记者。
在查静及家人的精心种植下,园里的巨玫瑰、夏黑、美人指、红提、黑色甜菜等品种,今年均结出了丰盛的果实。然而就在6月底,园区公司突然召开会议宣布,除种植的酿酒葡萄公司负责回收外,其余的品种由种植户自寻销路。这让查静及家人的心情跌入低谷。
查静共种植了7个品种的葡萄,其中巨玫瑰和夏黑两个品种,7月中旬就该采摘了,美人指和红提7月底也要成熟。“就好比到达一个目标需要走100步路,目前我们已经走了99步,眼看目标就要到达,最后一步却不知该怎么走了。”
为了把葡萄卖出去,查静和南河葡园的其他种植户曾开会想办法,但大家最终没有达成一致想法。目前,最让查静犯愁的是,家里只有一辆农用三轮车,“想把葡萄拉到远一点的地方去卖,都没有办法。”她想由顾客按株数来认养葡萄,每株保证每年给认养者提供保底数量的葡萄。但今年葡萄成熟在即,这个办法也不可行。“听说镇上7月下旬有一个葡萄节,我会去碰碰运气,希望能把葡萄卖出去!”查静说。
查静遭遇的困难能解决吗?目前大学生在创业中是否都会遭遇类似的情况?本报将就此作进一步调查,敬请关注。
新闻推荐
按照全市第三轮农村扶贫总体规划的安排,成都市民宗局从2013年起对邛崃市油榨乡直台村进行定点帮扶工作。本着“以点带面,摸索经验,滚动发展,共同致富”的原则,在局农村扶贫工作小组的领导下,2013年6月...
邛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邛崃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