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美丽幸福新家园 打造邛崃“重建典范”

成都日报 2014-04-17 23:57 大字

4月14日,记者来到夹关镇鱼坝村十三组的陶开均家时,他正和家人一起做午饭。“快了,马上就要搬进新家了!”陶开均所说的新家是郭坝安置点。经过紧张的建设,安置点一期部分房屋已封顶,同时硬化道路、绿化景观、亮化路灯等一系列配套齐全的现代生活设施正在逐渐成形。如今,邛崃市规划建设的42个住房重建安置点已全面开工,郭坝正是进入主体施工的安置点之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夹关周河扁和高何寇家湾2个安置点已全面竣工,这里的村民分到了新房,让“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的期盼变成了现实。

走出临时安置点

“小组生”里过幸福生活

“走出临时安置点,我长长舒了一口气,总算是熬出头了,好日子要来了!”见到记者,高何镇毛河村6组村民寇显军笑得更灿烂了,他的脸上洋溢着对新生活的憧憬。

走进寇家湾安置点,宽阔的院坝,精致的小花园,古朴的门房……无一不冲击眼球。走在铺设完毕的青石板道路上,身后的农田、远处的高山、竹林和新房相依相衬,融合在一起,一片和谐美景。

“这样漂亮的新家,马上就装修完了,本月搬进去是板上钉钉的事!”寇显军今年70岁,已经有了曾孙,是真正的“四世同堂”。“早在3月24日,经过三轮抽签,253户群众分到了新房。现在已有部分村民装修了新房,只等搬家了。”高何镇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按照规划和要求,目前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都已同步完成,新房里打开水龙头就有自来水,打开炉子就有天然气。

在依山傍水、错落林间的夹关镇周河扁安置点,自项目完工后,已有部分群众陆续搬进新居,不少村民正忙着装修房屋。“我家的新房已经装修得差不多了,都搬进来住起了哦。”刚刚采完茶叶回家的鱼坝村村民雷代蓉热情地招呼记者参观自己的新家,“你看我家新房子漂亮不?这是厨房,那是客厅……”雷代蓉脸上绽放着笑容,她告诉记者,安置点的环境非常漂亮,今后准备搞农家乐旅游,相信日子会更加好过,美丽并幸福着……

周河扁和寇家湾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均为按照“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和“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规划理念打造的安置点之一,规划建设中注重体现川西民居特色和保护传统民居风貌,构建“四态合一”、产村相融的现代新村。预计灾后重建完成后,该市西部山区10个受灾镇乡70%的受灾农户将实现生产生活方式转变。

科学重建

打造统筹城乡的“重建典范”

3月30日,邛崃市各个住房重建安置点工地上,车辆穿梭、机声隆隆……当天共有14个住房重建安置点项目开工,掀起了住房重建的又一轮高潮。此举标志着该市规划建设的42个住房重建安置点全面开工。

据了解,邛崃市将灾后重建与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生态移民工作相结合,先后打响了灾后重建两大“会战”。“要让群众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尤其需要提前做好规划!”邛崃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市综合运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组织省市14家优秀规划设计单位和5个专家团队,集中开展“规划会战”,编制完成了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农房重建安置点规划等62项规划;并集中开展“建设会战”,打好用地、进度、服务、质量四个“攻坚战”,截至目前,42个重建安置点已全面开工,17个正在进行主体工程建设,2个全面完工,300余户群众具备入住条件,9月底住房重建任务将基本完成。

记者行走于邛崃高何、夹关、火井等灾区镇乡重建安置点位,到处呈现出一派重建家园的火热场景。在高何季家大院安置点,数台挖掘机一字排开正在作业,几辆装载车来回穿梭……该镇工作人员汪一告诉记者,季家大院安置点规划安置190余户,目前正进行基础施工,预计7月份可竣工。“没事的时候我都爱来看看哦!”在临济镇黄庙三期安置点,村民李辉专程骑着摩托车,来看项目的建设进度,“我选的是4人户,一家人就盼望着早点住进新房子,用上自来水和天然气,像城里人一样生活。”

“为推进科学重建,邛崃集成用好灾后重建、‘增减挂钩\’、公共服务配套政策,建立民主管理、委托代理、督查指导制度,强化调优产业促增收、规模经营促增收、一三互动促增收、转移就业促增收,努力推动灾区可持续发展,努力促进灾区发展振兴、人民生活跨越提升。力争‘走在全省前列,成为重建典范\’!”邛崃市重建办负责人说。本报记者 杨华春 文/图

新闻推荐

长征路上看今朝

8月,凉山大地阳光明媚,行走在德昌县安宁河谷,只见近百米长扇叶的风力发电机在笔直延伸的京昆高速路旁缓缓转动,甚为壮观。昔日红军作战地,建起中国首个山谷风力发电场、四川首座风力发电场,安宁河谷的...

邛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邛崃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