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安置房建设质量怎样?安置村民当“监理”

四川日报 2013-08-29 15:36 大字

攀枝花拆迁安置房建设首次请群众监督——

8月23日一早,攀枝花市仁和区前进镇普达村村民彭正友吃过早饭,就来到普达阳光新村示范基地工程的安置房建设工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站在一幢幢正在拔地而起的新楼房之间抬眼望去,他知道其中有一套房将是自己未来的家。

彭正友的工作比较特殊,不是在工地打工,而是在安置房当工程监理。再过一段时间,1600名待安置村民将搬入此地。

从今年8月当上该安置房建设的工程监理后,彭正友见证了安置房“逐渐成长”的全过程。

包括彭正友在内,如今在普达村的安置房建设中,正活跃着一支4人的村民工程监理队伍。请被安置村民参与监督安置房工程建设,担任群众“监理”,这在攀枝花拆迁安置房建设中尚属首次。

□本报记者 秦勇 文/图

4名村民当上”监理”

陈第银是普达村的一名普通拆迁居民,曾经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了10年,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受聘为安置房的群众“监理”,成为村民代表直接参与这片805套安置房的质量监管。“自己的房子自己来监督建设,更让人放心。”他难掩自己参加这一“兼职”的喜悦。

新楼房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每个安置村民未来的安居乐业,他们十分关注工程建设的每一步。普达村村支书田维新说,基于这个考虑,村上和开发商一合计,决定从村民中招聘群众“监理”,请他们全程监督安置房建设。

并不是每个普通村民都能戴上安全帽,进入到“监理”的行列。普达村“两委”要求:必须是搬迁房小区将来的业主,在村民中有一定威望,办事公道正派,有建筑行业经历的优先考虑。

经过群众推荐、村组审核、镇党委审批等程序,产生了目前的4名群众“监理”。

名单出来后,攀枝花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根据村民要求,把4名群众“监理”请到一起,进行岗前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工程监督管理知识。

现场监督一丝不苟

谈及这份“工作”,陈第银如数家珍:每天早上7点就到工地,和其他3名“监理”一起进行现场监督,“钢筋、混凝土等原材料质量是否符合要求?脚手架搭建是否规范?一直要干到18时才走,甚至有时晚上有事也要赶来。

同样是村民“监理”的王启美认为这份“工作”很有用处:“以前就听说其它地方的安置房建设出过质量问题,而现在自己的房子自己看好管好,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所有要搬来的村民负责。”

4名“监理”每天下班前会填表,反映看到的问题并提出意见。“他们提出的意见也为我们及时了解和解决建设中的问题提供了第一手的根据。”工程总监理马林说。

发现的问题得以解决

一次,群众“监理”邹胜林发现有幢房子某一楼层浇筑后,有些地方有“蜂窝”,他立即通知监理方,经协调后立即用同一标号水泥进行填补,保证了楼面平整。

陈第银发现部分钢筋焊接质量存在问题,他迅速向监理单位反映,监理单位立即要求施工方全面排查所有钢筋焊接点,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重新焊接。

截至目前,4名“监理”已经累计发现各类细节问题十余处,均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整改。

在马林看来,如此大规模的安置房建设,牵扯到上千村民的未来生活,他们中的代表参与到建设中,对工程质量起到了“双保险”的作用。

因为建设周期的缘故,村民“监理”们还有近两年的任期。明年3月,在安置房工程结束后,还将有上万平方米的安置门面开工建设。

新闻推荐

强化监督检查 护航“两个跨越”

——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加强监督检查工作综述□本报记者陈松去年,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充分发挥监督执纪问责职能,更新监督理念、突出监督重点、改进监督方式,加强督促检查工作,贴心服务全省工作大局,为推进...

邛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邛崃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