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猕猴桃穿上“新衣” 期盼好收成
袁代弟查看猕猴桃套袋后的长势。
本报讯(马茂军 记者 刘佳 文/图)“我家有600多株红阳猕猴桃,今年的产量预计1.7万斤左右。”5月24日,成都市蒲江县复兴乡庙峰村的肢体二级残疾人袁代弟正在地间忙着给猕猴桃套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猕猴桃套袋后,后续只用做好简单的施肥,待成熟后就可以上市了。
“去年猕猴桃花开得好,但后来一场大雨就让刚挂果的猕猴桃掉落不少,不知道什么原因,去年3—4亩处于盛产期的猕猴桃才收了6000—7000斤。”后来袁代弟了解到可能是种植技术的问题。
2018年11月,袁代弟将200余株“金艳”猕猴桃通过嫁接改为“红阳”,今年初挂果,预计明年大规模投产。她还主动参加复兴乡政府、乡残联组织的每季度一次的猕猴桃种植培训,学会了不少技术:“今年猕猴桃长势比往年好,就是因为技术过关。去年冬季复合肥施太多,苗子看着不错,但刚结的果子长着长着就掉了不少,很是痛心。种猕猴桃就像照顾小孩子,要精细管理。”
因为从小患上小儿麻痹症,袁代弟左腿和右手行动多有不便,但这两天她仍然拄着拐,在闷热的地里套袋,一站就是10余个小时,站久了腰酸背痛,但她一想到丰收的喜悦,就觉得什么都值了。
“先疏果、后套袋。套袋也很讲究,一不留神,果皮容易被手指刮花,卖相就不好了。”袁代弟说,她和老伴用一个多星期时间套了5.5万个袋子,每天能够套7000—8000个。虽然速度比较慢,可能还比不上一个年轻人一天的工作量,好在技术过硬,套过袋的果子品相好,也能有好收入。目前,她又购进了3万多只果袋,准备和老伴一起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将剩下的果子套完。
新闻推荐
逆转人生 90后残疾青年绝境创业记 “3个月卖4000万元农货并不重要。对我们来说,这不是一个生意,它是生命的意义。”
“3个月卖4000万元农货并不重要。对我们来说,这不是一个生意,它是生命的意义。”▲杨添财(前排中)和吴云(站立者)看望在家...
蒲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蒲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