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溪铺上念“醉乡”

成都日报 2018-07-30 02:45 大字

侯新渠(蒲江县)

甘溪铺街上有家苍蝇馆子叫“醉乡”,是不是很有味?

老板看没看过《醉乡民谣》我没问过,但是他的女儿应该是看过的,而且,很有可能他的女儿是看了太多的电影和书,最后终于成了从甘溪铺出走的少女。

小镇少女去大城市学了新闻,后来也如愿当了记者,除了在报纸上出简讯,也给杂志撰稿。好几次,我坐在飞机上,看到署有她名字的文章都觉得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惊喜,又看她假期去了哪里玩,吃了什么好吃的,又因为那些好吃的勾起了对故乡的回忆,心里暗自欢喜:她思念的味道,我只要抬脚走上街就可以吃到。

我们去醉乡的次数,细细一想,多得令自己惊叹。

家里来了客人,一定要请他们去尝尝“醉乡”老板欧师的甘溪快炒,坐在店里看大卡车络绎不绝,听着抽油烟机的轰鸣,忽然一道火光蹿起,紧接着香味就往鼻子里钻,每个人都对“垂涎欲滴”四个字有了更真切的体认。

团队聚餐,醉乡是首选,10多个人,先点一个凉拌肉,再点一份回锅肉,跟几个俏荤菜和两三个素菜,加个汤,结账的时候给出去两张百元大钞通常有找。

要是哪一天忽然不想煮饭,或者被事情耽搁了没有买到菜,醉乡就是我们一家人上街觅食的首选。长年不变的老三样:笋子炒肉片(如果没有就替换成回锅肉)、豆腐干炒芹菜、清炒时令绿叶菜,欧师娘看到我们就开始自动进入配菜程序,欧师也是,把火一点就开始演奏锅与铲的进行曲。这份默契,正如两口子看到远方的女儿回了家,让我们倍感安慰,也让我想念那个只见过一面的少女——她和当年的我是多么相似,为了理想,背井离乡。愿她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在广袤的宇宙里永不失落。

算起来,我们去醉乡吃晚饭的时候更多一些。

作为一个开在318国道边上的小餐馆,醉乡的主要服务对象除了卡车司机,基本都是镇上的街坊邻居,生意集中在午市,晚饭时间就很清闲。所以我们也喜欢晚上去“西餐厅”(欧师谐音欧式),除了有更多的时间聊天之外,吃完了饭,我还可以转到墙角那张桌子去瞄一眼,关心一下欧师和欧师娘的晚饭吃什么。

不是说鉴别一个厨子对烹饪是不是真爱的方式就是看他(她)为自己做什么吃吗?欧师给自己做的那些菜,简直太有想象力了,而且真的从来都没有重复过。比如有一天,他们两口子吃的是冬瓜排骨,用青椒节节和豆瓣酱烧出来,红红绿绿一大盆,肉香扑鼻,吃完了冬瓜和肉,盆底的酱汁还可以拌饭。这道菜充满了想象力,充分体现了一时一地的乡土气息,诱得我真想赶紧照着这个方子回自己的厨房试一试!

蒲江因为水多,饮食以河鲜出名,几乎家家馆子都卖鱼。欧师当然也会做鱼,常常有村民骑着电瓶车来端那种装在不锈钢盆子里的鱼。我很少点那种盆盆鱼,因为甘溪铺最著名的吃鱼方式是把现捞的鲫鱼过油,加上宰得蒙蒙细的盐菜和青椒一起“笃”入味。醉乡的菜谱上当然也有这道菜,这道菜也是那个从小镇出走的少女的乡愁,所以,我希望这里的水田可以尽量多的保留,等到某一天,那个少女回家的时候,就能吃到她爸爸在田里现逮的鱼,用她的妈妈头一年伏好的盐菜,“笃”出她在童年时曾经品尝过的、久久萦绕心头的甘溪味道。

新闻推荐

2717名搬迁群众喜圆“新房梦”

对于搬迁群众来讲,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早日分到安置房,住进新居。7月23日,雨城区大兴镇穆家安置小区迎来了许多前来选房...

蒲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蒲江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