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松土种丑柑 身价陡涨15倍蒲江县实施耕地质量提升3年行动计划,大幅提高水果品质
夜幕下的北京灯火辉煌,在京城最大的小区天通苑,邓先生一家打开刚收到的包裹,取出散发着清香的柑橘,轻轻剥皮儿塞入嘴里。“嗯,好甜!”一家人分享着来自四川的美味。
他们吃的柑橘,来自千里之外的四川蒲江县。
镜头切换,在蒲江县两河村的柑橘林里,一条条蚯蚓勤劳地在土里钻来钻去,改善土壤,增加土壤的肥沃度,让柑橘树长出一颗颗汁多味甜的果子……借助互联网,这种口感颇佳的丑柑飞向全国各地,与越来越多的人舌尖相遇。
创富故事
IT男回乡当“网管”
线上销售水果660万元
2015年,两河村党支部书记姚庆英三顾茅庐,曾斌最终决定告别天府软件园的格子间,与IT男身份挥挥手,回到家乡蒲江县两河村,为当地的水果销售搭建电商平台,开垦线上销售渠道,自己也学起了水果种植。
从大都市回到农村,“85后”小伙子曾斌犯过难,生活会不会不适应?前途在哪里?“从小家里就种柑橘,印象中过去卖柑橘很头痛,价格起伏不定,滞销也是常有的事。”幸运的是,曾斌赶上了好时代。在他的帮助下,家乡的柑橘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飞过高山大海,抵达千家万户。去年一年,仅线上的水果就卖出了660万元。
市场需求在哪里?
“消费者的餐桌上,需要绿色无公害的水果,”作为年轻一代的曾斌,清醒地看到了市场的蓝海所在。在这样的创富理念下,他和乡亲们致力于提高水果的品质,通过提高品质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价格。
“我们的水果品质高,好吃,所以卖得好。”曾斌自豪地说,2016年两河村的柑橘销售额是4000多万,猕猴桃销售额1600多万,草莓销售额1000多万,曾斌强调:“只算本村4800亩土地上的。”
两河村原有水果种植面积不到5000亩,为了扩大种植,近来年村民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陆续从邻村流转回11000亩土地,而最早流转回来的土地里,柑橘已经开始挂果。
柑橘好看又好吃
蚯蚓改良土壤立大功
夕阳余晖中,茂密的柑橘林里,曾斌的身影被拉得很长。他俯身刨开一堆土,见几只蚯蚓扭曲着散开,便心满意足地将土再覆上。
“在有机土壤里,水果就长得好,也更好吃。”这个面相秀气的眼镜男,说起农业一板一眼。
为了提高柑橘品质,蒲江县从2014年10月开始启动耕地质量提升3年行动计划,组建起2.5亿元的耕地质量提升产业发展基金,引导各界力量搭建养土肥田、生物防控、高效农机、有机质循环养地利用、土壤环境大数据平台等五个工程。在当地,农户不再施用化肥,转而改用农家肥及生物有机肥和土壤改良剂,提升土壤的有机质和腐殖酸含量,蚯蚓是他们请来的最重要帮手之一。
土壤改良带来最直接的结果是水果提质,搭建起从餐桌到田间地头“有机废物—生物腐植酸—土壤修复—生态有机农业”的产业链。
蒲江县副县长赵武斌介绍,该县成立了耕地质量服务中心,建起覆盖全县的物联网系统,对纳入土壤改良计划的果园进行严格监控,形成土壤大数据。指着地里一根类似电线杆的装置,曾斌告知,杆上安的测量仪、定位器、光伏板、传感器等,就是土壤环境大数据监测系统的前端采集器,通过无线网络可以将数据传到后台系统。
水果传奇
果子挂在树上
早早就被销售一空
农业,在一些人看来是充满了风险的行业。在丰收季节,一些地方的农产品卖不出去,烂在地里。然而,蒲江的丑柑上演了一段水果传奇:它们还挂在树上,还没成熟,就已经被销售一空。两河村今年12月份才开始成熟的柑橘,来自上海、广州、深圳等沿海城市的订单目前已经逼近上限。
近两年,蒲江盛产的丑柑都是在树上被一抢而空,亩均增收3000-5000元。另外,蒲江猕猴桃在当地土壤进行有机化改良后,其公共品牌价值由10.55亿元飙升至102亿元。来自北上广的水果商有发言权。
“这里的柑橘卖得最贵,”北京果商林建军在两河村进购柑橘已经有3年,他说,这里的柑橘品质好,用离地价买走的柑橘,在北京市场卖出的价格最多能涨15倍。
水果的品质高,口感好,有销路,给农民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收入提高了。
“村民都住小洋房,年收入10万以上的家庭比比皆是……”姚庆英说,从10年前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5000元,到2016年人平纯收入33150元,这都是种植水果带来的转变,也可以说是农业供给侧改革谱写的致富经。
建集配中心
互联网+把川果卖得更远
6月8日,两河村的果品集配中心正在加紧施工,预计8月底投入使用。根据规划,这里将是电商平台的集聚中心,也是物流中转基地。“所有的鲜果以后都从这里运出去,村民线上买进的产品也在这里中转,”姚庆英说,这里也将实行农产品检验和配送“标准化”,进一步提升“两河村”鲜果品牌。
在蒲江另外一家水果物流中心,能看到有关“标准化”的探索。在这里,对一盒12个猕猴桃的大小误差范围、酸甜度范围都有标准规定,通过设备进行检测,而且产品的溯源体系也已经建立,消费者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可以获得购买的水果在哪里种植、由谁种植、产品等级等信息。
借助电商,村民们把农产品更快地送到更远的地方。成都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已经初步建成了现代农业农村电子商务流通服务网络,电商在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中的比重明显上升。据统计,2016年全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超过53亿元。
有专家称,像两河村这样立足特色农产品,加强电商与农业产业的良性互动,不仅可以有效地打通“川”字号农产品对接全球市场的渠道,同时也可以倒逼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李媛莉 新闻推荐 去年成都市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增至23亿元日前,记者获悉,据成都海关统计,2016年,成都市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从2015年的8.5亿元快速增至23亿元,增长的幅度达270.6%。其中B2C进口14.1亿元,出口8.9亿元,还实现了... 蒲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蒲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