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创业女能人 ——记年纯利50万元的刘月霞和她的养殖场
初秋时节,笔者驱车来到东坡区柳圣乡石榴村,只见村民刘月霞的100亩养殖场里,山脚周围圈着钢网护栏,山顶高处便是白鹅“栖息”房屋。看到圈舍内外一群群长势健壮的白鹅,刘月霞喜上眉梢地介绍:“去年我出栏的白鹅和天鹅达到4万只,除去养殖成本,获纯利50万元,这不,今年饲养规模更大,截至8月底,就已出栏白鹅3.5万只,以每只获利12元计算,收入42万元,力争到年底出栏量达到6万只。”陪同采访村支书时正安赞叹,“勤劳巧干的刘月霞,若大的养殖场和兼搞的种植业几乎全靠她一个人打理,吃苦耐劳的精神男同志也比不上她。”
外出打工辛苦劳累
找到门路返乡创业
今年47岁的刘月霞告诉笔者,为了摆脱贫穷的窘境,丈夫长期去新疆务工,刘月霞也去过云南务工,在建筑工地挑过砂浆,在市场做过转手生意,很想家,收入也不高。到2007年,刘月霞去了成都市蒲江县一养殖场工作,帮助老板从事生猪和鸭群的饲养管理。有一天,刘月霞在同一位来养殖场收购生猪和肉鸭的贩运商在闲聊中,该商贩叹息地向她透露,“现在市场上肉鹅价高量小,很不好收购,甚至走进农户家中,三五只我都收,但仍然难以满足商家对肉鹅的需求。”刘月霞茅塞顿开,赶紧建议养殖场老板饲养肉鹅。于是,该老板首批购进雏鹅苗500只,并让责任心强的刘月霞饲养管理。“其实我也不懂养鹅技术,没几天鹅苗就病死了200多只,弄得我心里很是愧疚。”刘月霞坦言,“好在老板并没有责怪我,还重新添购进了雏鹅苗300只。”刘月霞找准雏鹅病死的原因,边摸索着饲养边向有关行家请教,从严把好疫病防疫关口,使600只肉鹅成功出栏,一共纯赚了9000元,继续扩大饲养,钱也就越赚越多。这让刘月霞看到养鹅大有“钱”途,至此,刘月霞返家创业发展的念头油然而生。
自主创业不畏艰难
养殖“蛋糕”越做越大
2009年5月,刘月霞返回贫困落后的家乡石榴村,搭建起简易房蓬作养殖场,喂起雏鹅苗500只,仅用65天时间鹅就全部出栏,第一批出栏鹅共获纯利7000元,接着她又把饲养规模从500只增加到800只,到年底一共出栏三批肉鹅共2100只,当年实现养鹅纯收入29400元,比在外打工高很多。
创业带来的“第一桶金”,让刘月霞信心倍增。从2010年开始,她将鹅的存栏量从800只扩大到3000只,随着养殖规模和效益的增加,刘月霞承受的压力也愈来愈大:首先是饲料来源不足。因为养鹅大多以青饲料为主,过去饲养规模不大的时候,自己到附近的山坡田野割青草来喂鹅基本能满足,现在饲养规模成倍增加,再从野外割青草饲喂已远满足不了需要,养殖设施条件明显落后,成为养鹅产业更大发展的主要难题。于是,从2014年开始,刘月霞以每亩300元的租金,一举在石榴村流转荒山坡地100余亩,共投入资金50多万元,除修通3米宽600米长的水泥路,还新建成200平方米的养殖房,配套修建起育雏温室、备料库房、钢网围栏、用水管道等设施齐全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存栏养鹅规模随之从3000只扩大到6000只。同时,她还增种黑麦草2亩,购置了专用饲料加工机械,年收购加工鹅喜吃的鲜红苕颗粒料10多万斤,并搭配部分玉米、青草、菜叶、西瓜皮等之类的鲜饲料进行喂养,除小鹅吃一些商品饲料,鹅全部吃有机鲜饲料。因此,她养出的肉鹅品质相应较高,颇受市场欢迎,也就特别好销。
既当老板又当员工
多业发展带民致富
“创办和经营如此规模的家庭养殖场,你忙得过来吗?”刘月霞回答道:“巧作安排,早起晚睡,勤劳苦干,事情再多,忙而不乱,忙时请人帮忙。”就这样,她一个人把养鹅产业搞得风生水起,而且今年还新养存栏鸡3000只,云南斗鸡100只,购养香猪6头。刘月霞介绍,她近年通过土地流转,还新栽种“茵红李”20亩、“皮球桃”10亩,今年新栽种生姜达到50亩,另外,还种了8亩水稻,雇佣工人帮忙既让附近村民就地务工挣钱,又为发展种植业解决了养殖场肥料出路问题,从而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有耕耘就有收获,付出的回报让刘月霞富裕起来了,而且还带动当地10多户村民走上了脱贫增收之路。“我去年出栏白鹅1000只,纯收入12000元,要不是刘月霞指点和帮助,我没有能力发展这个养殖项目”。石榴村8组60岁的村民杨淑华赞叹说。
陶广汉 叶宏
新闻推荐
日,由蒲江县总工会、蒲江县农林局、蒲江县科协主办的“最美蒲江猕猴桃”评比大赛,在四川省猕猴桃技术研究工程中心圆满落幕。在本次评选中,蒲江全县县域内种植金艳猕猴桃品种达到亩以上的农村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