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 高效落实“两项试点”公共文化服务浸润生活
自2013年成都市成功创建国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全市公共文化服务配套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2014年,成都市被文化部批准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城市,是全国唯一一个同时获得两项国家级试点“入场券”的省会城市。2015年,在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和省文化厅的指导下,成都市按照 “顶层设计、目标管理、特色打造、示范带动、社会参与、统筹推进”的思路深入推进“两项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和经验。
□思忆图片由成都市文广新局提供
项目落实 资金到位硬件软件齐发展
近年来,成都市从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人员保障、经费保障、活动开展等方面入手,初步构建起了“15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在此基础上,成都市通过开展“两项试点”工作,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和均等化。
全市已建成图书馆、文化馆各21个,其中26个达国家一级馆标准;国有美术馆1家,民办美术馆和画廊近80家;大中型演艺场所18家;国有博物馆45家、民办博物馆76家;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中心)315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3363个,农家书屋2837个。
成都市委、市政府先后3次出台专门文件,明确各级文化工作人员数量、待遇;实施“公共文化百千万工程”,培训挂牌上岗的公共文化业余骨干1000余人,培养成都文化志愿者1.7万人。
在项目落实的同时,全市各级公共文化服务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自2012年起,市本级统筹设立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1亿元,县级每年落实经费约1.1亿元。自2009年起,乡镇(街道)常年公共文化服务经费,按区(市)县常住人口每人每年6—10元的标准,纳入区(市)县财政预算;设立村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专项资金(每村/社区每年30万元),其中,用于公共文化服务经费比例不得低于10%;市县两级分别设立政府采购公共文化服务专项经费,全市每年落实采购资金5000万元。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断优化,基本文化活动常态化发展,大型文化活动品牌化发展,群众文化活动专业化发展,基层文化活动特色化发展。“金沙讲坛”“百姓故事会”“成都大庙会”“成都诗圣文化节”“成都金沙太阳节”“文化四季风”“文化四进活动”等文化活动都已经扎根成都市民心中。
深入调研 强化整合各路资源助力“两项试点”
成都市在开展“两项试点”工作过程中,始终围绕切实提高服务效能,推动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目标。
统筹安排部署,强化监督考评,以目标管理为手段强化试点工作重要性。为推进试点工作深入开展,确保全面完成试点任务,2015年,成都市将“两项试点”工作列入市委重点工作和成都市《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并纳入市委深改领导小组2015年工作要点和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专项目标。同时,成都市文广新局针对“两项试点”分别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重要性,统筹部署安排,还制定了专项督查方案和绩效考评方案,全面推进“两项试点”工作。
深入基层调研,综合思考分析,以问题为导向破解试点工作重点和难点。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合作,采取问卷调研、座谈会、实地走访、入户调查等多种手段,围绕公共文化阵地及场馆情况、基础公共文化设施的情况、公共文化活动开展情况、人均享有公共文化资源和参与文化活动的情况、各级财政经费投入的情况、群众对公共文化设施以及文化服务需求的情况、人才队伍的情况、购买社会服务的情况八个方面进行了调研。进一步了解掌握当前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短板和问题,为开展“两项试点”工作提供了参考。
建立协调机制,加强资源整合,以协调机制建立为动力综合推进试点工作。依托原成都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领导小组,形成市级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以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管理、使用、绩效评估为主线,将文化、体育、科技、教育、卫生等部门掌握的公共资源进行合理统筹,并制定相应标准,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提高综合效益。
“小中心”整合“大文化”
2014年,成都市成为文化部批准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城市。“真正满足广大群众需求,才能让群众满意。我们先从基层调研入手。”成都市文广新局公共文化服务处处长夏凛介绍,成都市文化基础设施虽然已经基本实现全覆盖,但仍然存在“空置”问题,设施设备利用率低,文体活动不丰富,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群众满意度不高。成都市决定以问题为导向破解难点,创新思路,通过“小中心”整合“大文化”,探索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新模式。
“这种整合,不是简单叠加,而是项目、经费、资源和人才等因素的优化重组,延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使基层文化服务中心不再内容单一,实现真正文化惠民,促进基层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夏凛说。除了文化宣传、便民服务外,成都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还根据当地实际进行“定制”服务。
比如,万安街道小区多为失地安置农民,小区中心则重点抓再就业培训和劳务介绍,让安置农民掌握了1到2项专业技能,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大林街道因外出打工人员较多,中心把重心放在关心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上,通过家政服务、陪聊、阅读、培训、托管等形式,让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有所依、有所乐,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成都市还引入社会资源,鼓励群众参与,推动社会力量积极融入试点工作。蒲江县与社会组织“3+2读书荟”签订了服务协议,委托其为县内5家敬老院开展“为老人读书”服务活动、托管5家农家书屋、在20个村开展流动书屋阅读推广服务,打破了农家书屋门庭冷落的尴尬现象,让更多基层群众积极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高新区西园街道采取政府采购服务的方式,委托社会组织成都安逸社区服务中心项目团队管理“青工文化驿站”,丰富了青年工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让“青工文化驿站”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孵化器。
创造性地打造“公共文化服务超市”是成都建设基层文化服务中心的亮点。他们集合全市各级文化馆、图书馆、艺术院团和各类社会文化组织的文化资源,以“超市化”供应、“菜单式”服务的方式,在政府、社会力量、群众三者之间搭建起高效、便捷、规范的采购服务平台,畅通了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双方信息沟通渠道。
新闻推荐
锦城观察根据7月14日成都市经信委提供的统计数据,今年1月至5月,成都全市完成工业投资766.5亿元、同比增长27.8%,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2.4个百分点、17.3个百分点,完成量、增速分别位居副省级城市...
蒲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蒲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