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留下来沾沾种果树的光

四川日报 2016-02-15 08:34 大字

□本报记者 冉倩婷

2月4日,立春。28岁的小伙子温泉冒着寒潮的“余威”站在村道边,一边把双手揣进裤袋里取暖,一边看着丰收的柑橘一车车往外运。他在盘算着“租不到地该怎么办”。

几天前,在深圳打工的温泉,返回位于成都市蒲江县大兴镇水口村的老家,他惊觉自己成了村里的“异类”——原本占了全村人口一半左右的外出务工人数,已经从一千多人缩减到了一两百人。

更刺激他的,是满眼的新房、新车。听亲戚说现在家里每年每亩地纯收入都是一两万元,他急了:“我在外头每个月也就五六千块钱,还跑出去干什么?”

温泉也想留下来种柑橘和猕猴桃,却发现水口村乃至蒲江县的土地都“紧俏”得很,“几乎租不到。”

白天村里看果树 晚上“下班”城里住

其实温泉家在村里有地,但只留了3亩柑橘地,其他的早就流转给了亲戚。“当时哪儿想到现在种柑橘、猕猴桃这么挣钱?真是后悔都来不及。”说到这里,温泉叹了一口气。

旁边的村支部副书记李辉接过话茬:“这两年蒲江的‘三业\’搞得好,水口村的土地差不多都流转了,确实紧俏。”

李辉口中的“三业”,是指柑橘、猕猴桃、茶叶,这也是蒲江县近年来围绕特色农产品制定的主要农业发展战略。目前,水口村已经形成了4500亩猕猴桃、5000亩柑橘的种植规模。“都是优质品种,销路很好。”李辉算了一下账,2015年,水口村人均纯收入2.3万元,比2010年的5000多元,增加了3倍以上。

为了让果子销售更便利,2013年到2015年间,村里先后筹资新修了25公里村道,交通一畅通,买车的人就多了起来,“车价从几万到几十万的都有。”还有四十几户村民到县城买了房子,“白天来村里头‘上班\’看果树,晚上‘下班\’回城里住。”

没法租地种果 就去网上卖果

没地可租,温泉决定去找同村的“电商达人”应伟学点经验。

应伟以前也在广州打工,2015年春节返乡期间,他从水口村的蜕变中看到了机遇,决定留守家乡。不过,应伟没有跟大家一起去种柑橘,而是利用自己在外学到的电商知识,把蒲江的柑橘和猕猴桃等特色水果“挂上网去卖”。“我就在产地出货,有价格优势;这几年在外面打工,也学到不少图片展示、预售等营销策略,都用得上。”

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短短六个月就获得纯收入10多万元的漂亮“战绩”,不仅为应伟打响了水口村“电商达人”名号,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这个春节,他就能“鸟枪换炮”——把几万元钱的旧车,换成二十几万元的新车。

从电商获益的不止应伟。在大兴镇镇政府工作人员及水口村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的引导下,目前,水口村的猕猴桃和柑橘,已经在天猫、微店、京东、1号店等多个渠道进行网上销售。

2月4日中午,温泉找到应伟“拜师”——他说,也想沾柑橘、猕猴桃的“光”,“多挣点钱买部好车。”

新闻推荐

“小农水”为蒲江“三业并举”做强基础

进入3月,运送柑橘的货车在蒲江县的公路、村道上来来往往,异常热闹。蒲江县西来镇敦厚社区9组村民杨清龙算了一笔账———今年,他家的柑橘地,总产量将比去年提升三分之一。“多亏了‘小农水\’工程!”...

蒲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蒲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