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村怎么建 村民说了算

四川日报 2015-06-21 10:12 大字

□本报记者 黄泽君

6月15日清晨,成都市蒲江县大兴镇炉坪村,阳光照着荷塘里已展露尖尖角的荷花。村民陈云起了个大早,在院子里摘了几颗青菜,打开水龙头淘米洗菜,不一会儿就为家人熬上了一锅香喷喷的粥。

地里的猕猴桃已经套好袋,陈云的生活有些闲适,“早晚去健身广场锻炼,有时还要去村里的图书馆看会儿书”。

在炉坪新村,村民的生活正随着新村建设而改变。陈云记得:“以前住在土坯房里,雨天要漏雨,村道晴天扬灰雨天烂泥,车子开不进来,我们种的东西也卖不出去。”

2012年,村里开始建新村,作为村民代表的陈云参加过不下10次议事会。“在哪儿建新村,选哪种瓦,户型哪种更合适,都由咱们说了算!”“一共选了3个点作为新村建设新址,由村民自己选择。”蒲江县乡村规划师小组长郑朝宇说。坝坝会上,100余户村民纷纷表达意见。经过投票,90%的村民选择在离原村2公里的公路下延处建设新村。

确定了地址,下一步就是新村风貌。屋檐用材按群众意愿用了大瓦。小区绿化方面,由于众口难调,紫荆花树等观赏类苗木连同桃树、枣树一并进了炉坪村。户型规划也提上议程。“我们一户一户了解情况,确保每户都有适合居住的户型。”郑朝宇说,一共规划了5种户型,每种户型都有2个以上的选择方案。

同年,炉坪村成为成都探索村民自建的试点之一。“市上将在炉坪村选择1-2个项目作为村民自建的试点,实施什么项目、什么时候修,都由乡亲们说了算。”这个信息让大家兴奋了很久。

经过协商,炉坪村村民决定将山丘区抗旱提升工程和村综合服务中心两个项目作为村民自建的试点项目。村民代表大会上,泥瓦匠、装修工被选为工程项目的监督员,德高望重的村民成了项目招投标和资金的监督员…… 2013年1月22日,抗旱能力提升工程提前30天完成项目建设,项目实际投资135万元,节约资金13.76万元。炉坪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则提前40天完成项目建设,节约资金55万元。村里按属地管理、分段包干原则,将已建工程确权给每个组,并签订管护责任合同,再由组与受益农户签订管护责任合同,形成已建工程有人用、有人管理的长效机制。

如今,炉坪村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整村规划产业,规模种植猕猴桃、茶叶、柑橘,村民人均纯收入已从2011年的5000多元增长至12600元。

新闻推荐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省农业将走好六条路子

本报讯(记者李淼)9月9日,全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暨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现场会在蒲江县召开。会议明确,四川省将紧紧围绕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核心,牢牢把握构建现代农业经营、生产及产业体系重...

蒲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蒲江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