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个村子的蝶变故事——蒲江县全域推进新农村建设

四川日报 2013-12-09 14:25 大字

12月5日,冬日晴朗的阳光照射在 “幸福炉坪”4个大字上。陈云早早地起了床,他拧开水龙头、打开天然气,烧水洗脸,煮了碗热面条。今天,他要去村里打造的猕猴桃园,把最后一批枝头上的“金艳”采摘下来。

对于陈云以及炉坪村的2187名村民来说,现在的生活与往日似乎有了太多的不同——用水不再靠挖井了、做饭不用靠烧柴了、生活来源不再仅仅依靠以往种玉米或其他经济作物。水电气全通,给日常生活带来了便捷,而产业的崛起,让新生活显得倍加有盼头。

今年,蒲江被确定为四川省第二轮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示范县,建设区域涉及全县8个乡镇37个村,蒲江计划用3年的时间,将该区域率先建成新村建设、产村相融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标杆典范。

炉坪村的幸福新生活,是蒲江县全域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里的一个缩影,更多的新画面,正在蒲江580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徐徐展开。

□黄泽君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蒲江县统筹办提供

产业 新村建设的根本力量

新农村的建设中,蕴含着多重力量。其中,产业的重新规划和打造,成为新村建设的重中之重。规划好产业发展的路径,引领村民共同致富,才是新村建设最深刻的内涵。这一深刻的内涵,已然跃动在蒲江县新农村发展之中。

以炉坪村为例,以前村民们靠种植玉米、茶叶等多种植物,年均收入仅5000余元,产业没有种类,更不成规模。新村建设启动后,炉坪村共流转出土地近8500亩,规划打造茶业基地3500亩,猕猴桃基地5000亩。如今,炉坪村种起了高端猕猴桃“金艳”和“红阳”两个品种,并通过与大企业合作,建成了1000亩猕猴桃种植示范基地。

现在的炉坪村,通过产业发展焕发了新的活力,产业带动村民致富的作用也逐步体现出来。去年,炉坪村全村人均收入就从此前的5000元提高到8000余元,今年更有望逼近1万元大关。有些村民提前富裕了起来,买上了小轿车,做起了大生意,嚷着要增建停车位的村民越来越多……

在成佳镇麟凤村,村民熊巍正期待着新的发展。麟凤村此前开始集中种植茶叶,拥有较好的产业基础,然而新村的建设,也让村民们做着新的“致富梦”,以“茶海之岛”命名的麟凤新村,以组团的方式分隔出一个又一个此起彼伏的“茶海小岛”,绿油油的茶树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青葱,美丽的乡村期望迎来一三产业的良好互动。

原来,在建设之初,蒲江就考虑了麟凤村未来的旅游产业发展,为每户村民预留了1-2间的农家旅舍房间,并在新村里打造了景点,规划在这片山水之中,形成一三产业的互动发展。“我已经布置好了房间,家里已经有接待能力了,现在就等着客人入住!”熊巍笑着说。

今年,在省级新农村示范片的推进下,蒲江完成了茶叶、猕猴桃两个10万亩产业基地发展规划,将打造与国际接轨的有机农业基地,今年新增猕猴桃1.5万亩,建设标准茶园1万亩。此外,还成功引进联想控股佳沃公司“中国猕猴桃之都”和成都廊桥生态农庄等多个项目。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收入9208元,同比增长16.2%。

产村相融 新村建设的和谐画面

按照产村相融的理念,蒲江以“四态合一”和“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的规划建设理念,推进新村全面进行改造。

在炉坪村,依托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占地100亩的“幸福炉坪”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聚集农户215户。又按照川西民居风貌,在考虑整体环境协调的同时,在内部分成7个院落组团,形成了错落有致、林房掩映、现代风格与生态气息相融的川西民居格局。

如今走在炉坪村,独具川西民居特色的联排小楼此起彼伏,新村里绿树成荫,道路平坦开阔,综合服务站、体育健身场地、社区便民小超市等设施为大伙提供了舒适的生活条件。

此外,炉坪村还建设了外连路、集中居住区道路、农业产业道路25.9公里,运用村民自建的方式,新建了33口蓄水池以及铺设供水管道3公里,为猕猴桃、茶叶产业的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

如何让新产业与新村彼此融合,功能协调?蒲江在新村建设中,按照每个新村的产业发展以及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对村子里的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的整治以及完善。

今年,蒲江计划完成村组道路60公里、5条观光道路绿化工程,并整治河道沟渠50千米,建设堰塘7000立方米,并完善示范片区农村电网的建设,在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的原则之下,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实现产村相融。

除新村建设外,对没有搬进新居的散居农户和院落民居,蒲江制定农房“四改”及院落整治以奖代补政策,采取“一户一策”方式,帮助农户进行规划设计,提高农户建设新家园的主体积极性,寿安镇的凉水井、西来镇的两河口等院落和1500余户民居焕然一新。

改善民生 新村建设的最终目标

“300多户村民世世代代沿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传统耕作方式,挖井取水,劈树砍柴。”炉坪村村民徐大全说,新村第一期已经建成,100余户村民从老旧的土坯房里走了出来,搬进了新家,过上了拧开水龙头就能用水、打开燃气灶就能做饭的生活。

空闲的时候,村民们三三两两相聚一起,在新村的步行道里散散步,在体育健身场地锻炼身体。用陈云的话来说,就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日子,现在已过上了。陈云家有4口人,新家是一栋两层的小洋房,1楼是客厅和工具房以及厨房,2楼是卧室。根据等额补差,陈云仅补贴了3万元,就住进了新家,有些村民甚至补偿款还有剩余。“能过上现在的生活,心里特别开心,以前进城看着城里人的生活,除了羡慕只有羡慕,我们的村子建好了,倒是许多来新村的城里人羡慕起我们了!”陈云说,城里生活有的设施,村里基本上都有了,而城里人享受不到的生态环境,新村里处处都是。

除了让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过上更现代化的新生活,蒲江同时也尽可能地保留和尊重村民的原始生活习惯。在每户村民的门前留一块空地作为“小菜园”,几户或者10余户共享一个庭院,在每家每户的家里预留一个堆放农具的工具间……在新村建设中保持房前屋后瓜果梨桃、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和农村风貌,让新村更具吸引力和人文关怀。

蒲江集业态、生态、文态、形态为一体的新农村建设,逐步发挥出最大的惠民效应,让农村群众充分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在蒲江县长秋乡,这样的新生活更让村民们为之沸腾。世世代代伴山而居的长秋乡村民们,长年来生活在山腰上,不仅生活不方便,在汛期更饱受地质灾害之苦。前年开始,长秋乡启动全乡的“整乡生态移民”工程,在平坝地区为4000余名村民建成了“石马新村”,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山水田园一幅画,产业新村一盘棋。新村建设,不断提升着蒲江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村民们的生活环境,新生活带来的幸福感受,在每一位村民的笑脸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新闻推荐

把团圆送到老人们身边

清汤肘子、红烧肉、白果炖鸡、家常鲤鱼、银耳汤……1月24日,在蒲江县福利院,在喜庆的鞭炮声中,91名老人开心地吃起团年饭。在福利院物质条件得到不断改善的情况下,老人们更需要的是精神层面的关心。...

蒲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蒲江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