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画家邓维彬的藏地情缘

金融投资报 2013-12-18 23:27 大字

邓维彬作品《我家就在此山中》192×180cm

邓维彬作品《达维印象》120×180cm

邓维彬作品《大地情》180×87cm

邓维彬作品《雪地藏獒》136×68cm

邓维彬作品《祥云——牧羊女》195×175cm

邓维彬作品《紫气东来》280×580cm

邓维彬作品《卫士》78×120cm

邓维彬作品《双宝图》

邓维彬作品《家园》140×85cm

邓维彬作品《松风长啸》

邓维彬作品《落日》

知名画家邓维彬,在全国他又是一名涉藏画家,从上世纪80年代到藏区工作那一天开始就被这片土地的神秘、宁静、纯粹和优美所吸引,开始了他独特的对于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的朝圣之路。这片土地给了他无数的创作灵感。他在这里找到了向往己久的纯净自然和人性之美,找到了独特的绘画语言,从21岁到藏区工作,再到后来成为职业画家,藏地一直看作是自己的艺术创作源泉。他不仅擅于创作藏区的山水画卷,还擅于工笔动物走兽画,其作品通过独具匠心的构图与精致细密的刻画,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表现出人、自然、动物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本报记者 卢建波

·人物简介·

邓维彬,字少儒,号雅石。毕业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现为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画师、成都画院特聘画家、四川省工笔画学会副秘书长、四川省工笔画学会少儿创作基地主任、西藏自治区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巴蜀书画艺术院特聘艺术家、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当代工笔画研究会理事。作品多次参加中国美协、江苏美协、国家画院、文化部、中央统战部、中国美术馆等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各类奖项38个;并在《中国美术馆》、《美术报》、《中国文化报》上刊登发表,2012-2013年 《高原印象》等6幅作品参加由中央统战部、中国侨联主办的“和美西藏”美术摄影作品在德国(柏林、汉堡)、澳大利来(堪培拉、悉尼、墨尔本、新西兰)等地的海外巡展,获得了广泛好评。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不久前,邓维彬在他的画室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回忆起他绘画经历,邓维彬说,他对绘画的兴趣始于小学一年级。“上世纪60年代文革开始后,各种与文革有关的漫画、宣传画盛行。受其影响,我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抄描文革漫画,那时看到画得好的画作,我就会临摹下来拿到学校去展出。”邓维彬说,由于经常“抄漫画”,他的绘画兴趣逐步被培养起来了,画漫画也就成了他儿时的最大爱好。

邓维彬告诉记者,大概在上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中午放学路过成都市工艺美术研究所,看见里面有很多画家在画画,他就站在窗外看。“当时朱任君老师正在竹帘上画画,朱老师画的作品栩栩如生,当时心里很生羡慕。”邓维彬说,他被朱老师的画画吸引,每天都去趴在窗外看,足足看了一个多星期。

有一天,邓维彬正看得入神,忽然著名画家朱任君老师走过来对邓维彬说:“小朋友,你进来吧,你想画画吗?我给你笔和纸。”邓维彬回忆,他就这样有幸认识了朱任君老师并与朱老师成就了一段师生缘。“在朱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我以工笔画入手,开始学习工笔画的勾线、用色、染色等。” 邓维彬说,从那以后,他便踏上了他漫长的绘画之路。

1975年,邓维彬高中毕业后被下放到蒲江县当起了知青,劳动之余只要有时间他便到处去写生。在这期间他遇到了在浦江县文化馆(四川美院毕业)的王老师,于是他又跟随王老师学习了素描、水粉等绘画基础知识。

1978年,知青招工,邓维彬成了一名驾驶员,供职于四川省运输公司汶川分公司。据邓维彬介绍,当驾驶员期间,每次出车,喜欢绘画的他总是在他的车上备了一个画箱,只要一有空,邓维彬就会拿起画笔画上几笔。邓维彬说,在阿坝藏区生活的近十年时间里,他收集了大量的大山大水大自然的绘画素材,为自己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澄怀观道 方可论艺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在阿坝藏区生活了近十年后,邓维彬因为绘画方面的天分被运输公司调入公司工会工作。进入工会后,邓维彬除了工作时间为单位简报和广告搞创作外,还在工作之余潜心研习中国画。“在工作期间,时间上往往不好安排,经常会影响到我搞绘画创作”。为圆画家梦,上世纪90年代初邓维彬从运输公司辞职,通过成人高考进入了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学习,开始系统地接受专业的绘画教育并最终获得了本科学历。

据了解,在川大艺术学院学习期间,浓厚的艺术氛围与自由的创作风气,邓维彬如鱼得水,很快便掌握了绘画方面的基本技法,并对中国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其绘画创作水平也有了迅速的提升并正式开始了他职业画家的生涯。“当时自己虽然把自己定义为职业画家,不过想法却很简单和单纯,就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在权威的刊物上发表,能被社会认可。”邓维彬说,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他后来又进入四川省诗书画院山水研修班和花鸟(走兽)画研修班学习,邓维彬的画艺从此大幅精进。在2008自贡国际恐龙灯会全国中国画大展上,邓维彬创作的一幅作品就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优秀奖,并得到了2000元的奖金。“这次获奖,对我的推动很大,表明自己的作品已经初步得到了认可。”同年他创作的《达维印象》得到多位国内艺术前辈的好评,并且顺利入选 “全国首届中国山水画艺术双年展”。据了解,在这次双年展上,邓维彬创作的《达维印象》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得到了画展评委的一致好评,国内诸多媒体同时也对其作品进行了广泛报道。从那以后,邓维彬在画坛便有了一定的名气,关注他作品的人也越来越多。

既雕既琢 复归于朴

据了解,画家邓维彬曾在藏区生活多年,对藏区有着深厚的感情,并有着一种难舍的情怀,因此在他的作品中,藏地美丽风景自然是少不了的。在邓维彬的山水画中,可看出藏区人与自然和谐巧妙地隐匿在美丽的山水之中,人类的居所与周围的群山、寺庙、经幡、白云共同和谐地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正如评论家所言,在邓维彬的山水画里能看到“生活气息”。

邓维彬告诉记者,他特别钟情藏地风情的中国画创作,一是与他在藏区有近十年的生活经历有关,二是他与 “和美西藏”美术作品大赛的结缘。“2011年的一天,我在百度上搜索‘全国画展\’,结果搜出来的资料中第一个就是‘和美西藏\’。全国性的、综合性的以‘和美西藏\’为主题的画展并不多,‘和美西藏\’在我的印象中是第一个。”邓维彬说,此时离大赛报名的截止日期仅剩几天,为此他还特意与大赛组委会联系,结果他送去的一幅《祥云》参赛作品一举夺得优秀奖并特邀参加由中央统战部组织的全国知名画家赴西藏采风团的采风活动。邓维彬说,在这次获奖和西藏采风之后,他就着力创作了大量以藏地风情为题材的工笔画作品,其中2012年-2013年期间创作的《高原印象》等6幅作品又相继参加了“和美西藏”美术摄影作品在德国、澳大利亚等地的海外巡展,获得了广泛的好评。“中央统战部邀请我随展出行,但因特殊原因未能办理到公务出国护照,因此我最终没能成行,尽管这样,我依然感到很高兴,因为我的作品都是表现藏区新生活的,通过我的作品能够向海内外传递出一个真实的、发展中的新藏区的形象,我心满意足!”

据了解,画家邓维彬除了擅长山水画创作,还擅于工笔动物走兽画,除了藏獒,大熊猫、梅花鹿等都经常是其笔下的题材。“我喜欢画工笔动物走兽画,源于2008年5·12那场大地震。”邓维彬说,5·12地震后,搜救犬的故事感动了他,于是他创作了美术作品《特殊战士》并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60周年四川省美术作品展”,从那以后他就开始涉足工笔走兽画,2009年他创作的梅花鹿“大地情”入选“2009中国画展”。他特别喜欢画藏獒。2013又以藏獒为题材创作了《捍卫》,一举荣获“全国花鸟画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从此邓维彬成了我国创作藏獒工笔画数量最多的画家之一。

在很多人眼里,藏獒是非常凶猛的动物,但记者发现,邓维彬画的藏獒虽然身形凶猛,眼神却非常柔和。“我对藏獒的偏爱,一是源于对藏獒忠诚品质的认同;二是在藏区同胞眼里,藏獒是‘守护神\’。藏獒的忠诚是它们最显赫的优秀品行。金钱原则在獒犬面前根本不可能通行,它认同的只有养育它的主人和与它共同生活的朋友,不管这个主人和朋友是贫穷还是富贵。我作品中藏獒画得很随和,就是希望通过我的作品来表现人、自然、动物和谐共生的关系。同时表达出了藏獒对主人的忠诚、对职责的坚守,对人侵者的顽强抵抗。”从这些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藏獒精神恰恰是对消费文化时代通行的“任何事物都可以进行等量的货币交换”逻辑的一个否定。邓维彬说,“藏地是我一生的创作源泉,因为我爱那里的山山水水,爱那里的人们。另外,我在藏区工作多年,亲眼见证了藏区所发生的变化,感受到了藏族人民的质朴与纯真,领悟到了藏汉之间的坦诚与真挚。我作为一位艺术家,有义务也有责任,通过自己的画笔画出真实的藏区,让更多人了解藏族文化,看到藏区正在发生的变化,这也是我创作藏区题材作品的初衷。”来源:《金融投资报》 http://jrtzb.com.cn/

国内统一刊号 CN51-0043 邮发代码 61-102征订:028-86968486

新闻推荐

公立医院改革 患者能得啥实惠

■新华社记者胡浩董小红高皓亮公立医院系统是我国医疗体系的“主力军”。公立医疗体系布局和运行是否合理、公立医院服务是否良好、行为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和就医感受。...

蒲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蒲江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