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罗玮:做好事是在播撒爱的种子
□本报记者 刘淼淼
7月19日晚,当记者拨通罗玮电话时,电话那头传来一阵咳嗽声。“这几天感冒了,正在外面抓药。”自从2005年捐肝以后,由于身体免疫力下降,感冒对罗玮来说成了家常便饭。当记者提到她被评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一事时,罗玮幽默地说:“已经当过两届候选人了,都是‘老油条\’了!”
“捐肝不后悔,但愧对父母”
2005年,时年19岁的广元女孩罗玮从报纸上得知蒲江县妇女廖红霞患肝硬化晚期,急需做肝移植手术时,不顾亲朋好友劝阻,自愿无偿捐献55%的肝脏,成功挽救了廖红霞的生命,成为我国器官移植史上无偿为陌生人捐肝的第一人。她的事迹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感动了无数人。
8年过去,当年的“捐肝女孩”已是一个1岁多孩子的母亲。回顾当年的捐肝举动,她别有一番感触。“捐肝这事我不后悔,但对父母有亏欠。”她叹道,“当时年纪还小,家庭责任感不是很强,想到上面还有个哥哥,就算我出了事,至少还有哥哥照顾父母。”直到去年做了母亲,罗玮才深切体会到父母当年有多么难受。
8年前,罗玮的父母曾极力反对她捐肝。为了不让罗玮的家人难过,廖红霞也拒绝接受。但这些都阻止不了罗玮的决心,最后,父母只好无奈地默许了。
捐肝对罗玮身体的影响很明显。“经常感冒,而且不容易好,得去医院输液才行。”她说,精力大不如前了,连性格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挺外向的,动了手术后就不太爱说话了”。说到这里,她流露出一丝委屈:“有朋友说我出了名就不爱理人,其实是因为话说多了就很累。”
怀孕期间,罗玮到医院检查身体,查出各种问题,“医生说可能跟以前捐肝有关,幸好最后确诊没有大问题。”
但这些代价在她看来仍然值得——8年过去了,廖红霞仍然健康地活着;她的女儿雪儿已经上大学二年级了,叫罗玮的父母“外公”“外婆”,每年都会到广元和罗玮一家待几天。“母爱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我捐肝值得。”罗玮说。
“钱够用就行,有能力应回报社会”
罗玮告诉记者,她最近刚换了工作,跳槽原因很简单,新公司待遇好一些。“很多人以为我很有钱,都不相信我家的房子是租的,而且还欠着几万块钱。”她无奈地说。
2005年罗玮捐肝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为她捐款10多万元,除了医药费还剩下几万块钱。罗玮和家人商量后,决定用这笔钱开办一所留守老幼托管中心,解决外出务工人员老人、小孩的生活起居和学习辅导等问题。由于经费不足,罗玮一家甚至卖掉了住房。但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袭来,托管中心建筑受损,罗玮只好另寻场地,东拼西凑借了20万元进行装修,希望重建托管中心。由于和房东意见不合,托管中心未能恢复,反而亏损了20万元。尽管一家人都努力还款,但至今仍欠着几万块钱。
因为做好事负债累累,养育孩子的负担也很重,但罗玮十分想得开:“人这辈子就活几十年,钱够用就行了,有能力应该回报社会。”
在2008年的抗震救灾中,她也是这样做的。地震发生后,许多群众跑到托管中心外的空旷地带避险。为帮助流离失所的受灾群众,罗玮一家设立了一个集中安置点,前后救助300多人。不仅如此,她还到广元团市委报名成为抗震救灾志愿者。当年5月20日,她被组织批准“火线入党”。
当记者问到她坚持做好事的动力时,罗玮说了一句话:“自己做好事,别人心里就有了爱的种子,种子会生根发芽,传递下去,就会给后代创造一个美好的时代。”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雪记者黄泽君)10月16日,记者从蒲江县获悉,蒲江县首个院士创新工作站在东骏激光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工作站首批聘请了1名中科院院士,2名专家进站,协助企业进行科研项目研发。工作站建立...
蒲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蒲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