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本报记者邹渠成都市世纪城中心附近的天府下穿隧道每天

四川日报 2012-10-13 17:41 大字

□本报记者 邹渠

成都市世纪城中心附近的天府下穿隧道,每天,都有数千辆汽车呼啸而过。像这种下穿隧道,成都市内有54处。

当你乘车穿越这些下穿隧道时,你也许不知道,一批人为保障隧道安全正警惕值守。10月9日上午,记者来到天府下穿隧道旁边的排污泵站。

一张床,一袭蚊帐,一套炊具,值班人员简单生活背后却是责任的重大:3台大功率抽水排污泵,每小时可排出2400立方米积水,足以应对暴雨袭击。为预防突然的断电事故,泵站自备了一台大功率柴油发电机。值班人员告诉记者,这些设备都是由电脑控制,一旦下雨出现积水,泵站就自动启动。为防万一,泵站还有一套手动控制系统。

下穿隧道,城市交通的重要节点,也是城市防洪的重要节点。据成都市水务局副局长丁鹤介绍,目前成都市全市59处下穿隧道,全部建有排水泵站,保证了这些隧道安全。

9日下午,记者来到蒲江县寿安镇的蒲江河畔,整治一新的堤防上铺满如茵绿草,加上沿岸绿树景观,十分漂亮。该县水务局人士介绍,这段长1公里多的河道以前破烂狭窄,防洪标准非常低。今年实施中小河流整治项目,拓宽了河床,加固了河堤,使防洪标准由以前的5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并采取生态工程的办法整治,采取草皮护坡,使河堤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自然。

成都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大屏幕上显示出邛崃桑园、崇州怀远、蒲江鹤山等防汛关键节点位置的监控视屏画面。虽然汛期即将结束,但值班人员仍一丝不苟地坚守岗位。

岷江、沱江和湔江三大水系穿成都而过。为保证成都这一特大中心城市的汛期安全,这几年成都加大投入,提高防汛减灾能力。随着岷江董河坝、沱江金堂峡、府河城区总出口等三大洪水出口的陆续打通,病险水库整治、府南河沙河治理和一大批城市排水管网建设,为整个城乡防洪排灌创造了良好基础。目前,全市中心城区82条河道共建堤防1200公里,整治病险水库58座,建排水管网4360公里。

延伸阅读

四川众多河流滋养着两岸的土地与人民,可又时时发生旱洪灾害。由于基础薄弱,平均每年旱洪灾害损失达到GDP的3%以上。水利抗灾减灾能力不足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隐痛”。

近年来,四川省加大防汛减灾能力建设,除建设一批控制性水利骨干工程外,结合非工程措施建设,逐步摸索出一系列适合四川省省情的科学防灾减灾措施。

全省加强了流域监控基础性建设工作。目前,通过整合水文和气象监测系统,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可适时监测690个水文雨量站点、180个气象雨量站点以及120条大中河流,并可对十大江河的重要防洪区域水情和18座大中型水库水电站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同时还将渠江流域洪水风险图成果应用于省级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为防洪指挥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川省抓住地震灾后重建机遇,建成了42个山洪灾害防治及防汛预警系统,共建成了自动雨量站611个,人工雨量站435个,自动水位站184个,预警及群测群防站点264个。

四川省防洪减灾还有大手笔。今年出台的《渠江流域防洪规划》提出,到2030年将投资310亿元整治渠江。规划实施后,巴中、达州、广安城市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以上,县级城市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以上,乡(镇)防洪标准达到10年至20年一遇,满足国家防洪标准要求。

新闻推荐

蒲江:采茶节助推产业迈上新台阶

——写在2013第四届中国采茶节开幕之际□黄泽君3月18日,2013第四届中国采茶节即将开幕。这一茶产业的盛事,又将吸引众多天南地北的茶企、茶产业专家汇聚蒲江,共商全国茶产业的未来发展大计。办节4年...

蒲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蒲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