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历时8年,《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签署,折射出双方深化经贸合作的决心 这100个中国特产有了欧盟“身份证”
安吉白茶、赣南脐橙、郫县豆瓣、普洱茶、山西老陈醋……一批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特产,从此有了欧盟新的“身份证”。
9月14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签署。根据协定,纳入其中的地理标志将享受高水平的保护,还可使用对方的地理标志官方标志。
同样,慕尼黑啤酒、帕尔玛火腿、马吉那山脉橄榄油……这些在欧洲久负盛名、家喻户晓的产品,也将在中国获得“特殊”保护。
一
从浙江湖州的安吉白茶,到德国的慕尼黑啤酒,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的产品,都设定了高水平的保护规则,目的在于保证其不受仿制和篡夺,使消费者都能买到货真价实的高品质商品。
据介绍,地理标志是表明产品来源产地的重要标志,属于知识产权的一种。
目前,双方首批各有100个产品入选;4年后,第二批地理标志保护清单将各增175种产品,最终一共会有550个。
此次中方的100个地理标志产品,是来自27个省区市的地方特产,包括绍兴酒、五常大米、安溪铁观音、安丘大姜、库尔勒香梨、武夷山大红袍、吐鲁番葡萄干等地理产品。
不仅如此,据央视报道,除了酒类、茶叶、农产品、食品外,还有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宣纸、蜀锦等,这是欧盟第一次在其协定中纳入此类地理标志。
2011年,中欧地理标志协定谈判启动。历时8年,2019年底,中欧双方宣布结束谈判。
中国商务部条法司负责人曾表示,该协定是中国对外商签的第一个全面的、高水平的地理标志协定。
在分析人士看来,这也是欧盟首次通过协定允许外国地理标志持有者使用其官方标志,将有利于中国相关产品获得欧盟消费者的认可,进一步推动相关产品的对欧出口。
二
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的签署,其背后折射出的,是中欧深化经贸合作的决心。
目前,中国是欧盟农产品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国,欧盟农产品主要进口来源国,也是欧洲地理标志产品五大核心市场之一。
据欧盟测算,欧盟地理标志市场约为748亿欧元,占欧盟食品和饮料市场的6.8%;出口额为168亿欧元,占欧盟食品和饮料出口总额的15.4%,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将为中欧贸易带来新机遇。
事实也正是如此。
以德国为例。《法兰克福汇报》网站援引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称,4月至6月,德国向中国出口商品价值共计约230亿欧元;而美国作为德国常年的最大出口国,在这一季度对德进口额为200亿欧元。
这意味着,今年第二季度,中国是德国最大出口目的国。
不仅如此,德国经济研究所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整个2020年,中国有望取代美国,成为德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地。
在进口方面,从2016年起,中国已连续成为德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国。
此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经济与全球贸易严重下挫,中欧作为两大市场坚持开放合作,一定会发挥拉动世界经济复苏的“双引擎”作用。
今年8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班次和货运量同比分别增长62%和66%,再创历史新高,彰显了中欧合作的巨大活力。
三
2020年,是中欧建交45周年。
一直以来,中欧双方务实合作保持良好势头。9月14日,中国、德国和欧盟领导人以视频方式共同举行会晤,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的正式签署,对深化中欧经贸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对此,新华社的评论认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
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中欧作为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合作什么,具有世界意义。
目前,中国全面复工复产,欧洲也强力推出振兴计划,促进经济复苏,这正是双方务实合作、互利共赢的恰当时机。
中国欧盟商会此前的问卷调查显示,会员中只有11%的企业考虑重新规划投资,这一比例达到过去10年来最低,表明在华欧企愿意长留中国。
显然,加强对话和协作,坚持合作共赢的大方向,共同维护多边主义,抵制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中欧关系还能提质升级、行稳致远。
新闻推荐
8月30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交管局获悉,为保障成灌高速入城段绕城犀浦立交桥节点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2020年9月8...
郫都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郫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