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发展从科创空间和产业社区起步 成都部署产业功能区建设
成都发展 位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的永安湖城市森林公园。
产业功能区建设是成都转变城市和经济工作方式的一次革命,同时也是克服“大城市病”丛生和区域发展同质化的治本之策。高品质科创空间不仅是产业基础能力和公共服务平台的主要承载区,也是未来产业生态功能和新市民生活空间的集中展示区。
9月初,四川省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举行,对全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进行再安排再部署。
建好产业功能区,成都从科创空间和产业社区建设起步,加快推进产业功能区建设成势见效、形成竞争优势。成都各个市区也将研究科学规划建设功能区和高品质科创空间,并在推动高品质产业社区建设中找到路径和办法。
郫都区
10个镇域产业功能区全新亮相
郫都区在建设产业功能区和高品质科创空间上,探索了一条新路径——镇域产业功能区。该区在加快推动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成都现代工业港、成都川菜产业园、成都影视城4个市级产业功能区基础上,将在全区10个街道(镇)建设10个产业功能区。
“建设镇域产业功能区,旨在充分发挥郫都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的激情和作用,激发更多高品质科创空间的创新创业和创造潜力,推动创新创业战略深入实施,激发自主创新能力和内循环增长动能,重塑区域经济地理,加快带动全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区域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促进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同时也是一个打造更多高品质科创空间的抓手。”郫都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规划策划、核心区建设、项目招引促建、市场主体培育、考核评估等举措,到2020年底,各产业功能区核心起步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到2022年底,各产业功能区核心起步区基本建成,形成一批空间结构协调、产业活力强劲、城市品质高端、服务功能完备、市民安居乐业、独立成市的特色街区、特色小镇、现代产业新城。
据介绍,镇域产业功能区将密切结合各街镇特色,比如三道堰镇依托域内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文化本底,打造三道堰国际亲水度假旅游功能区。
一批高品质科创空间正在郫都区茁壮成长。作为郫都区公园城市建设新地标,位于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核心区的菁蓉湖科创商务区,正在成为快速崛起的科创商务区、郫都区未来的价值高地。
连日来,郫都区相关部门正在紧张筹备着一场重要的活动——成都市菁蓉湖科创商务区城市机会清单发布会,届时将推出22宗招商地块+2大产业载体。
“南有兴隆湖,西有菁蓉湖!”郫都区相关人士表示,菁蓉湖科创商务区建设,高品质科创空间是重中之重,即将发布的科创商务办公投资机会,包括一栋地标级甲级写字楼、一批绿色科创总部基地、一批双创特色办公空间,“未来的菁蓉湖将打造成为成都西部的国际科创商务中心、高品质生态宜居中心、时尚生活消费中心。”
新津区
以人本逻辑推动产业社区
场景营造创新
近日,成都市召开产业社区建设现场推进会。记者了解到,新津区正以党建为统揽,以创新为动力,全力促进人城境业融合发展,以高品质产业社区建设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
据悉,新津围绕“机制创新”做了“三篇文章”。健全一体化规建机制,建立健全“公园城市+全域旅游”领导小组制度,将公园城市重大事项纳入集体研究决策,同时建立专家顾问委员会制度,提供专业化咨询和全流程指导;构建规划建设导则体系,以导则指引公园城市重点区域、重要节点、重大项目的策划、规划和设计。
同时,构建扁平化管理机制,建立“一个领导班子统筹协调、一个管委会具体推进、一个国有公司投建运维、一组镇街协同治理”的功能区运行机制,每个功能区由一名区级领导联系分管,相关委办局负责人、镇街党委书记兼任功能区班子成员,确定一家国有公司实施投建开发。
推行市场化运维机制,建立“功能区管委会+国有公司+市场经营主体”模式。新津区还将实施“津商回归”“津商培育”计划,发布机会清单,引进社会资本投入产业社区。
此外,新津区还将推动科创赋能,营造“有活力”的生产场景。在智能制造产业园规划智能制造科创空间、天府农博园规划农博科创空间、牧马山国际商旅区规划“学区+社区+园区”三区融合多元共享科创空间,在梨花溪文化旅游区规划文创旅游及山水运动科创空间,建成智能创享中心、农博创新中心、花漾新津文创中心等示范项目。
突出智能应用,营造“数字化”的机会场景。探索“物理开发+数字开发”,构建“BIM + CIM”功能区数字化智慧运维底座,实施TOD+5G公园社区示范项目、天府希望智谷、天府数智农业示范园、工业互联网中心建设,打造“线下孵化+供应链+线上平台”数字经济创新场景。
完善功能配套,营造“有品质”的生活场景。据了解,新津将围绕天府明珠公园智能科创、骑龙湖创新创意、花漾新津文创等产业社区建设,合理布局教育健康、文体休闲等生活配套设施和公园、绿地等生态场景,加快省骨科医院、成都外国语学校、恒大都市广场、人才公寓等功能项目建设,推动空间设施与美好生活精准匹配。
高新区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产业生态圈加速成型成势发展
8月29日,2020年天府国际生物城项目招引攻坚行动暨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举行。此次集中开工23个项目,总投资约168亿元。
“这些项目均是聚焦生物产业生态圈产业链、创新链及产业社区建设,筛选出的高能级重大项目。”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们坚持精明投资、强链补链,大力推进产业功能区及产业生态圈建设,助力成都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
此次集中开工的23个项目涉及生物产业生态圈创新链、产业链及产业社区建设。“今天集中开工的这些项目,既是在做强产业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是在补齐生活短板,提升城市能级。相信这些项目的开工,将进一步为生物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这23个项目涵盖生物技术药物、新型化学药制剂、高性能医疗器械、专业外包服务、智慧健康+精准医学等领域。
今年疫情发生以来,天府国际生物城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攻关和防疫物资生产,以实际行动助力疫情防控。瀚辰光翼不断升级基因检测设备,帮助筛查新冠病毒;迈克生物4项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取得国际国内认证,并销往意大利、西班牙等40多个国家;川大华西国重研发的重组蛋白新冠疫苗已于日前获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文。而上述三家企业都将在生物城展开新的布局。
此外,这次开工的项目中包含6个产业社区项目,如修建安置小区、配套市政道路、建设消防安全公共设施、人工湿地、景观海绵等。
围绕生物产业特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坚持“以人为本、先人后产”,共同营造产业人群需求场景,构建“10分钟生活服务圈”,为产业人群提供优质环境、教育、医疗和配套。
例如,在环境方面,生物城推进街道空间一体化设计、小街区规制、微绿地建设,建成开放55万㎡永安湖绿道示范段和26.5万㎡条条河湿地公园城市生态绿心。
“下一步,生物城将深度聚焦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结合高品质科创空间打造,加快构建多元参与的产业社区治理机制、完善优质精准的产业社区服务机制、建设融合发展的产业社区交流平台,呈现‘人城境业’有机融合的国际化产业社区。”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相关负责人表示。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晨 秦怡
新闻推荐
徐鸿仪向祝寿的人们致以军礼“我叫徐鸿仪,是原飞虎队队员、抗战老兵,现在100岁了。”对着镜头,老兵向前来贺寿的人们致...
郫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郫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