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天府绿道为载体,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正在成都成型 公园城市6本账
江家艺苑竹艺村天府沸腾小镇
居家过日子,要有一本明白账。一座城市的发展,关系着数以千万计的民生,更少不了明白通透的“账本”。
日前,天府绿道晒出“账本”,这条全国规划最长、纵横全域16930公里的三级天府绿道体系,承载了公园城市再现蜀川画卷千年盛景的梦想。如今,天府绿道已建成3689公里、完成投资341亿元。
从天府绿道放眼成都这座城市,可以看到一本更大的“账本”。以天府绿道为载体,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正在成型。如果把公园城市的建设视为一次投资,翻阅公园城市的账本会发现,两年前成都敢为人先地转换赛道,换得不断攀升的收益:通过主动调整空间布局,重塑城市产业经济地理,城市获得永续发展的空间来统筹产业、规模和人口;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引擎,新经济崭露头角,新动能澎湃涌动;城市发展逻辑转向生活导向,生活城市名片彰显。
公园城市的价值蕴藏在哪里?在水润天府、茂林修竹的大美形态中,在市民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里,在源远流长的城市文脉中,在悠然宜居的城市品质里……
生态账 1
厚植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
前不久,一张成都观鸟者的照片在网上火了。照片上,他们“长枪短炮”,在成都市植物园观赏着一种叫寿带的稀奇鸟儿。
将现在的成都称之为观鸟者的天堂,应该不会有异议。城西的浣花溪公园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最佳观景地,城南的兴隆湖每年冬春两季吸引大量迁徙的候鸟来停留,同时观测上万只鸟的壮观场面就在这里,城东的青龙湖湿地公园里藏着一座“鸟岛”,野生鸟类200多种记录在案,其中稀有、易危、濒危鸟类就达30余种。
生物日益多样化,在科学家眼中,正是一座城市生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府绿道的建设,承载起了这座城市的生态多样性。修建绿道,远远超出了一时、一地、一个物种的现实需要。它向人类提供农林产品、水资源等供给服务,也具有气候调节、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等调节服务,还向市民提供低碳出行、休闲娱乐等服务。绿道的建设涵养了一个生命共同体,让城市发展建设中人类活动轨迹逐渐“退隐”,重塑生态系统原本的呼吸节奏。
更多的数据,证明着成都生态环境的变化。2019年,成都全市地表水水质总体呈优,优良水体比例由2016年的70.5%提升到90.7%;2019年成都全年优良天数创下287天的历史新高,较2018年增加36天,优良率78.6%。绿道已经成为人们品读成都的重要方式——锦城湖公园、桂溪生态公园、江家艺苑,是成都人最爱的出游地;绕城高速两侧500米范围内,正在打造中的锦城公园,让花海桑田回归城市。
一条蜿蜒的天府绿道,串起了大美成都全域公园的美好图景。
美学账 2
诗意栖居的美学价值
在龙泉山的东西两侧,会看到成都两种完全不同的美。
东部新区美得很具未来感。规模全国第二的天府国际机场展翅待飞,3D穿梭的交通模式让人仿若置身一部赛博朋克的科幻大片。龙泉山以西的城区,则用尺度和空间凝聚了一座城市的记忆和文化,枣子巷、黄伞巷、寻香道,让人重温时光沉淀的美学。龙泉山脉如一条主轴,将两种美学统一得天衣无缝。
“其实城市就像是树木的年轮一样,是一圈一圈发展的,是一种持续生长的关系。”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建筑系主任、教授赵炜这样看待成都的新旧美学。
这是公园城市独特的美学价值,让人回到诗意栖居的理想生活。这份与空间对抗、与密度对抗的诗意,来源于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的“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十字”方针,系统破解大城市病,以全新的发展方式增强区域人口和经济承载能力。
过去10年,成都人口增长复合率在整个西部地区稳居第一,年均净流入人口约35万。过高的人口密度,带来“高楼综合征”、拥堵、尾气等环境资源的重负,也带来“上学难”“就医难”等公共服务供给的匮乏。成都主动调整城市空间布局,重塑的城市空间疏密有致的格局,既留下了老成都的美,也开启了新成都的美。
根据新总规,成都的西控、北改区域是彰显历史人文底蕴的传统城市形态,南拓、中优区域是能够体现高端能级的现代城市形态,而在东进区域,是体现绿色智慧开放的未来城市形态。
这是公园城市的大美形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人文账 3
以文化人的人文价值
成都有一道网红墙,墙内是百年名校四川大学,墙外是薛涛制笺的望江楼公园。翠竹森森,衔接两处极具人文意味的地标,却弥补不了校地之间的区隔。
改变正在发生。去年9月,望江楼公园的围墙拆了,与此同时,四川大学的人文资源也走出校园。打开围墙,博物馆群与城市周边资源无缝衔接,带动文旅资源的价值转化,依托望江路沿线景观打造、场景塑造和环境改造,川大博物馆群将形成博览文创场景。
这是天府锦城街巷游线的其中一条线。以天府锦城项目为依托,散落在城市角落的人文盛景被串联成带,被岁月冲淡的城市人文记忆也逐渐复苏。
“锦城丝管日纷纷”,如今这一盛景,在武侯音乐大道上的成都音乐产业中心再现。在路面上延伸的长长的五线谱灯带上行走,远远看去,行人就犹如乐谱上跳动的音符。“二十里中香不断”,如今,在杜甫草堂东门湖面周边的寻香道“浣花吟诗”段,就能找到这份千年前的诗意。
猛追湾、枣子巷、大川巷等点位已开放,成为备受欢迎的网红打卡地,人文映照城市、感染城市,城市也因此成为更具底蕴、更有实力的城市文化旅游新地标。
经济账 4
拓展绿色发展的经济价值
在成都,绿道不仅仅是用于观赏的风景,它还有多姿多彩的耍法,也有鲜美可口的味道。搭一艘古香古色的乌篷船,从东门码头出发,看锦江商贸胜景;到香香巷打卡网红美食,从东南亚料理吃到德国酸奶;带孩子去江滩公园泛舟,一艘皮划艇划出一个野趣十足的周末……这些场景,都发生在绿道上。
天府绿道的打造坚持场景植入,在绿道有机植入创新文化、前沿科技和商业模式等新经济特色因子,打造出绿道经济新业态。场景加场景的排列组合,加出一本绿道+的“生意经”。
例如,“绿道+夜市” 的夜游锦江项目,接待游客达1.5万人次,“绿道+美食”的沸腾小镇年营业收入近1000万元,“绿道+乡村旅游”的竹艺村靠生态和人气发展竹林经济及竹制品加工业,竹制品经营收入达2040万元。这几年来,天府绿道文旅IP组成一个品牌集成,旗下的夜游锦江、江家艺苑等绿道场景品牌68个,个个品牌吸金能力都看涨。
绿道经济背后,是成都向高质量发展的导向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塑比较优势。例如,曾经位于二三圈层的“西控”区域,工业主要承接中心城区的产业转移,现在已成为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项目的首选。就在7月9日,包括“熊猫古镇·理想新城”项目在内的7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超千亿元,均瞄准“西控”区域这片蓝海。
当天,成都“西控”区域还首次发布高质量发展机会清单,262个投资项目中,涵盖了投资40亿元的天府国际中医药养生休闲度假区项目、投资50亿元的郫都区花卉旅游小镇项目、投资100亿元的蒲江县川藏铁路综合运营保障基地建设项目、投资100亿元的成都临邛文博创意产业示范区项目等——无论是项目的数量还是质量,“西控”区域在生态价值的转化上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路。 下转02版
新闻推荐
11岁男孩“走失之谜”: 怀揣8元如何从成都 独自坐高铁到广州?
小谭在广州被警方找到6月26日,成都郫都区一儿童走失,一天后,这名11岁的儿童竟然在1600多公里以外的广州被找到。母亲易...
郫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郫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