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数据“逆行者”的背后:无人经济 带动消费体验多元化
长得胖嘟嘟的“小贩机器人”
“小贩机器人”还能向顾客推销产品
睿尔达机器人可提供送餐服务
4S店里的无接触配送服务机器人
用于医院消杀的睿尔达机器人
无人商店、无人货架、自动贩卖机、机器人餐厅、机器人服务员、无人停车场……得益于科技进步的支撑,无人经济创新消费流程,能够更快速便捷、品质多元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曾引发各方关注。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它再次成为焦点。
上周发布的成都一季度经济形势显示,1-2月,成都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6.6%、18.9%,带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33%,成为前所未有冲击中的经济数据“逆行者”。探寻这些数据的背后,不难发现以现代技术为核心支撑的“无人经济”正持续升温,并与多元化、科技化、时尚化的发展趋势形成共振,呈现出更多的无人服务场景,带动消费体验多元化。
无人服务场景 1
4S店里的“贴心人”
帮你设计一场交车仪式
在成都,如果你走进一家4S店购车,也许会被一款在大厅里走来走去的机器人所吸引。
“如果顾客想来杯饮料或者甜品,可直接在4S店微信公众号里面下单。在睿尔达机器人送餐的服务中,顾客所需要的餐品信息将同步出现在服务人员面前的界面上,及时提示服务人员准备顾客所需要的餐品,服务人员备餐完成后,由睿尔达机器人自动到达吧台取走餐品,将顾客所需餐品送达到手中。整个行进过程完全自主,不需要任何外界参与。取餐和送餐的过程中,睿尔达机器人系统自动控制储物门,氛围灯和储物柜内置照明灯,一切都是系统自动控制与完成,顾客不需要进行任何操作。如果你要去洗手间或者某个地方,也可以让睿尔达机器人带路。”上周,在天府菁蓉大厦,成都睿尔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CEO张睿向记者介绍说。
原来,为了增强顾客的多元化体验,成都一些4S店先后使用了成都睿尔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开发、设计的睿尔达机器人。张睿告诉记者,为了让顾客使用更加方便,公司与汽车4S店协商,最终将公司开发的小程序嵌入到这些4S店的微信公众号中,免除了顾客还要单独下载APP或者搜索小程序的麻烦。“我们是把机器人的控制权交到用户手机里。”
“更令人欣喜的是,在鲜花中拿到钥匙,喜提爱车,睿尔达机器人也能做到哦。”张睿告诉记者,“4S店工作人员在机器人中放上鲜花,里面有顾客刚刚买下的车钥匙,当顾客进店提车时,这款‘聪明’的机器人就会自动走到顾客面前,为他开启一场暖心、难忘的交车仪式。看似小小的举动,却大大提升了顾客体验感,不少顾客都会忍不住发朋友圈。”
不仅如此,这些4S店的顾客还可以通过睿尔达机器人在线修车、实时查看洗车进度。“在有效降低人工支出的前提下,机器人24小时提供标准化服务,为4S店准确统计服务数据,无疑可以为汽车消费助力。”张睿透露,目前睿尔达机器人所服务的高端用户其新增用户量均有同比一倍以上的大幅增长。
西博城里也有睿尔达机器人的身影。每当这里有大型展会的时候,“穿梭”于展会中的机器人为大家带路、送餐,高达每秒一米的移动速度,让机器人能够像服务人员一样快速到达用户身边,将服务带给用户。
无人服务场景2
博物馆里的“讲解员”
沙盘3D模型让你边听边看
胖胖的身材、圆圆的脑袋……除了在4S店里让人体验到温馨的服务之外,睿尔达机器人还有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那便是充当博物馆、展厅等的讲解员。
“这种应用场景下的睿尔达机器人,可以通过音频、视频等方式为参观人员进行讲解,也可以带路。与人工讲解员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睿尔达机器人还可以实时通过全息投影进行沙盘3D模型展示。讲到哪里,大家就可以看到什么。如此一来,大家就以更加直观地方式完成了参观。”张睿透露说,公司前不久刚刚交付了该款睿尔达机器人至锦江区白鹭湾新经济总部小镇展示中心。
睿尔达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远不止如此。疫情期间,一款身上装有红外热成像测温仪的RS-08防疫机器人除了自动测温,还可以进行无死角雾化消毒,3000平方米的公共空间消毒仅需15分钟。这款科技感十足的机器人,得到了央视的点赞。在郫都区税务大厅,也即将拥有公司开发设计的导税机器人,取号、云打印等功能一应俱全,甚至可以识别四川话来进行导税。
别看现在公司研发的机器人有这么多应用场景,最初可是因为与中邮速递易的“缘分”,才有了这家公司的诞生。在英国博士毕业后,成都人张睿前往深圳创业,“当时给中邮速递易做了一个实验性项目,简单来讲就是用户在收到包裹后,通过在APP上下单,机器人就可以自动在速递易柜子里取货,然后送到用户家中。”张睿告诉记者,由于中邮速递易第一个客户总部位于成都,而自己又是地道成都人,因此2018年3月,就将公司注册在了成都。受益于成都良好的营商环境、消费环境,成立2年多的公司发展迅速。“机器人能够以标准化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人工,帮助客户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以此来提升用户体验,这将是大势所趋。”张睿认为。
无人服务场景3
消费场所的“胖小贩”
不仅能卖货还能搞推销
当亚马逊首家无人便利店 Amazon Go正式对公众开放时,人们发现凭借传感器融合、视觉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实现“无需现金,无需排队结账,拿着想要的商品直接出门”的购物体验。我们或许还可以设想这样的场景——当你在办公室时,机器人把你需要的商品送。在2020成都新经济新场景新产品首场发布会智能生活分会场,可以实现这一功能的小贩机器人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在成都越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品牌总监李希成看来,人工智能要长出“手脚”,在平常生活之中服务人群,老百姓才能近距离感受到人工智能的魅力与便利。“调研数据显示,商铺零售空间只占商场面积40%,剩下60%的空间用于人流,智能机器人移动售货,既不会占用人流空间,还拓展了零售空间,因此我们专注于零售领域,而在江浙沪等地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场景中的应用目前也已经比较广泛。”
采访时,记者就在越凡创新的办公室见到了这个高约1.2米、重约50公斤、长得胖嘟嘟的“小贩机器人”。李希成向记者介绍,它可以自主在有消费需求的公共场合移动,自主上前询问顾客需求,进行商品推广及销售,在顾客选择喜欢的商品后实时托出商品,递到顾客面前。“同时,它还能通过生物识别,在大型商场等复杂环境中主动寻找目标顾客,投其所好地进行产品推销,并准确收集到消费者的反馈信息。”
事实上,“小贩机器人”不仅是零售商品刚需场景中的“卖家”,更是高效的产品“推销员”。李希成认为,通过全自主销售行为,增加了零售门店的销售覆盖面积、增大了顾客与商品相遇的频次、提高了商品的推广率与成交量。并且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处理与分析,让商户了解到真实的顾客需求,提供准确的销售依据。“这种移动的携带货物的机器人自身就对消费者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和客流转化能力,而与机器人的互动体验也增加了他们的消费欲望。”
无人服务场景4
不穿防护服的“中间人”
隔离病区送饭送药送商品
一场疫情提升了“无接触配送服务”的关注。与人与人“接触”服务相比,机器人“无接触配送”在安全性和便捷度上有明显优势,使其成为“无接触配送”的优选载体之一,而这些也都被成都越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人员看在眼里。
3月31日晚,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播出《科技防疫助力复工复产》,将镜头聚焦成都,以25分钟时长专题讲述科技防疫助力复工复产中的成都科技战“疫”故事,“智能”服务也再次备受关注。众所周知,疫情期间,救治医院是最前沿的“疫线”,而如何有效减少医院内的交叉感染防止疫情蔓延自然是重中之重。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是成都医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主战场”。其实,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烈性病区的走廊上,随时都能见到这样的机器人工作——“它们不用穿防护服,每天的主要职责就是在风险极高的隔离病区来回穿梭,把可口的饭菜和急需的药品送到每一位医护人员以及病患手中。”
这是成都越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全自主递送服务机器人,“我们的目的是尽量减少医护人员和病患之间一些非必要的接触。”李希成告诉记者,基于医疗服务的需要,有“知屏”“享递”以及“小贩”三款服务型机器人,研发的机器人可实现自主寻人交互,服务面积宽,可24小时不间断服务,能有效减轻一线医疗和后勤人员工作压力,“而在产品使用上,员工将产品进行消毒后再投入使用,也有效规避了机器人作为‘中间人’可能带有的病毒。”
李希成介绍,三款机器人中,“知屏”机器人用于医院门诊,可开展防疫宣教和信息查询工作,它是一款全自主智能服务大屏机,集跨楼层服务、识别、讲解、引导、推广等多种服务于一体,可在医院内自由移动科普防疫知识,实现24小时移动“小喇叭”功能;“享递”机器人可在隔离住院部开展物资配送工作,它是一款跨楼层智能递送服务机器人,能够在复杂环境中自主定位并递送产品、货物等,100L的超大载货能力使得它兼具传统递送机器人的负载和室内递送服务的双重功能;“小贩”机器人可在后勤办公区售卖小商品,开展便民服务工作,它是一款针对泛零售领域的全自主智能零售服务机器人。
双城纵论
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副教授、副主任吴军
未来消费“增长点”:
线上线下
消费场景互通
消费是社会生产整个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扩大内需,必须重视消费,推进消费创新。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副教授、副主任吴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12月16日,成都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大会上,成都就提出打造八大消费场景、实施12项制度创新和促进消费开放的6大工程,以期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新一轮“竞赛”中争先进位。
在吴军看来,用消费场景营造来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这种做法已不仅仅是消费领域本身的创新,而是上升到了关于城市高质量发展理念和路径的创新,因为它重新诠释了现代社会中消费与城市空间的关系,经济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关联。
“消费场景能够吸引多元人群汇聚、消费、互动与社会交往,从而对城市发展产生多重驱动作用:拉动经济增长、激发创新创意、促进社会交往和引导公众行为,成都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坚持创新驱动,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举措,努力破解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难题。”
众所周知,围绕消费的“创新”自然不能脱离丰富且广阔的市场基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这是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标志。吴军分析表示,从国家城市圈布局来看,成都集聚辐射和引领带动作用大,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作为西部地区消费中心具有超强的吸附力。
从历史文化维度看,成都有着“千年商都”美誉,消费城市是成都的鲜明特质。自古便有“锦里,蚕市,满街珠翠,千万红妆”,“夜游锦江”的习俗,不仅于此,其优势还在于人文与自然相互融合。从营商环境来看,成都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持续深化改革,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等。
从消费丰富度看,成都从自身城市特质出发,提出塑造八大消费场景,涉及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以衣食住行为导向的商圈建设,有彰显成都底蕴的特色街区打造,有体育健康脉动场景关注人们的身体健康,亦有文艺风尚品鉴场景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关注家门口的社区日常生活,极大地丰富和满足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如何以“创新”进一步挖掘并释放市场消费潜力?吴军则直言,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成都应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不断释放消费潜力,关注商圈经营恢复和电商经济发展,尽早恢复城市商圈活力。“企业消费的云上经济以及百姓线上教育娱乐消费实现线上线下消费场景互通是未来消费的增长点。”吴军认为,成都应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加强与在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为基于高新科技的新消费增加高质量供给。“除此之外,还应协调发展线上线下联动,实现文创与技术融合,促进互联网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融合,乘着5G、区块链发展的东风,打造具有线上优势的消费平台,巩固成都八大消费场景建设。”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婷婷
发展无人经济:
成都有技术担当
有消费创新基因
“无人经济是指借助物联网、人工智能、射频识别(RFID)等线上线下传感技术,以互联网的网络服务为依托,所提供的没有服务人员且大部分消费行为依靠消费者自主完成的新经济形态,是摆脱了传统场景对人的依赖的新商业模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婷婷首先介绍了她理解中的无人经济概念。
在她看来,无人经济的本质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些相对独立的环节或子系统利用机器或技术系统完全替代人力,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最为关键。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基础雄厚,是国内重要的一极,近年来紧抓新经济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得到长足发展,有发展无人经济的“技术担当”。
具体到消费领域,以无人经济为代表的新兴业态,是否说明成都具有消费创新基因?“这是毫无疑问的。”杨婷婷表示,伴随着技术发展与政策加码,在成都这座最适宜新经济成长的城市,无人餐厅、无人超市、无人图书馆、无人KTV、无人酒店等“无人经济”项目早已遍地开花。疫情期间,规避接触风险,这些“无人经济”项目又一次成为焦点,并且涌现的“流动应急智能中药房”等创新项目,也说明成都具有消费创新的眼界与能力。
她建议,下一步如果无人经济要更好地刺激消费,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应该朝着智能集成、注重情感、降低成本、规范发展这四个方向发展。
在智能集成方面,依靠对产品单一的管理技术、方法在市场中已很难获得强大的竞争力,这就需要以消费需求为导向、以科学技术为动力,不断推动产品创新,实现产品智能化、集成化;在注重情感方面,缺乏情感维系是当下无人经济应用于消费领域存在的一大弊端,未来,无人经济产业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来挖掘和分析客户的潜在需求,以此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情感需求,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在降低成本方面,产品服务个性化和定制化是消费需求的发展趋势,但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同时要注意个性化和定制化产品具有较高的生产成本,这就需要不断优化产品研发流程,降低成本;在规范发展方面,无人经济在消费领域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监管体系,避免无序发展,确保消费者权益,与传统消费场景形成有效支撑,以提升其可持续性。
本报记者 李艳玲 孟浩 摄影 张青青
新闻推荐
援藏队员与村民实地商讨机耕道修建事宜。◎夏宗文甘孜日报记者张嗥文/图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修建产业路,最大限度...
郫都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郫都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