纾难解困增福祉 成都市郫都区倾情援助道孚纪实

甘孜日报 2020-04-17 00:46 大字

援藏队员与村民实地商讨机耕道修建事宜。

◎夏宗文 甘孜日报记者 张嗥 文/图

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修建产业路,最大限度节约村民的劳动力和生产成本;发展民宿旅游,让贫困的村民吃上“旅游饭”;修建磨坊,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够磨面;重建麻孜乡韩家沟村3座危桥,让村民过河不再担惊受怕;开展“厕所革命”,让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一年多来,成都市郫都区第五批援藏队以党建为引领,聚焦道孚群众身边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将一个个琐事办成了大好事、大实事,获得受援地群众的一致称赞。

急难事马上办 农牧民笑开颜

2019年春分,冰雪融化,万物滋生。正是一年忙着播种的大好时节,麻孜乡吾斯尼村最贫困的呷亚组村民却为不能春耕而犯愁。原来,呷亚组唯一的一头耕牛在年前失窃。周边的村落都已实现了机械化耕作,不再饲养耕牛,而9户村民的200亩地因为在山上,无产业路可通,无法使用机械耕作。村民小组长扎西绞尽脑汁,多次往村上、乡上寻求帮助,但都因为缺乏资金,修路一事一再搁置。担心误了农时,扎西急得好几夜没睡好。

正在下乡调研的郫都区援藏队领队林明西了解到呷亚组村民面临的困境后,当即表示:“老百姓的事就是大事,不管遇到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要想方设法解决好这个问题,让老百姓种地实现机械化,解放生产力。”林明西说到做到,当天就安排队员帮助协调专业人员和修建道路的机具。经过十余天的努力,道路顺利完工,呷亚组的村民终于赶上了春耕播种的“末班车”。

“修好这条机耕道,改变了村民的原始耕作方式,保障了粮食收成,让我们可以有更多时间外出务工,感谢郫都区对我们吾斯尼村呷亚组的帮扶。”扎西说。

2019年7月,麻孜乡韩家沟村3座危桥因年久失修,被暴雨冲毁,该村村民只能淌水过河,十分危险。林明西了解情况后,立即通知村上召开村民大会,商讨由村民投工投劳,援藏队出水泥、机具等物资,与村民共同修桥。9月,新桥终于修建完工,正赶上秋收运粮,村民再也不用淌水过河了。检查验收时,村干部和村民对郫都区的援藏队员连声道谢。

“走婚大峡谷”是道孚扎坝片区的一张旅游名片,这里风景绮丽、语言独特、风俗迥异,数千扎坝人至今仍延续着奇特的走婚习俗,是全世界第二个母系社会走婚习俗地区。这里还是四川鲜水河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核心区域,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嘛呢经舞。

虽然有绚丽的自然风光、厚重的民族文化,但由于各种原因,扎坝片区的乡村旅游发展却严重滞后,为了让群众吃上旅游饭,过上好日子,近日,郫都区第五批援藏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多方筹措社会资金22.5万元,用于帮助扎坝片区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特色乡村民宿旅游,项目建成后将惠及45户村民。

聚焦民生诉求 增进民生福祉

道孚县很多村没有磨坊,为了解决这一实际问题,郫都区援藏队多方筹集社会资金,在甲斯孔乡泽珠村、麻孜乡油龙村、瓦日乡布日倭村的村边修建磨坊。布日倭村磨坊投入近7万元,正在修建。泽珠村、油龙村的磨坊2019年秋已相继投入使用,每日可磨面800斤—1000斤,实现了村民们多年的愿望。

“村里主要的粮食作物就是青稞和小麦,以前附近没有磨坊,村民要开拖拉机到60公里外的县城磨面,特别是雨季,交通极不方便。加工费也贵,每磨100斤青稞或小麦要30元。泽珠村‘爱心磨坊’开业后,本村村民每磨100斤青稞或小麦收10元的电费、人工费和机器维护费,其他村村民每磨100斤青稞或小麦也只收15元。除去成本,剩余的收入作为村集体资产,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和生病的贫困村民。”泽珠村村主任俄布泽绒说。

道孚素有“藏民居艺术之都”的美称,但脏乱臭的旱厕影响了群众生活的舒适感。郫都区援藏队了解情况后,在农村大力开展 “厕所革命”,试点推广干封式粪尿分集生态厕所,收到良好成效。

麻孜乡、龙灯乡、木茹乡受灾群众临时救助;龙灯乡多名待业青年外出就业、骑游队统一马鞍;麻孜乡油龙村边坡维护、功龙村村委会危墙重建;义务植树恢复植被;“固定党日”引领村民开展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全体队员“一对一”“一对多”,每年不少于2000元资助贫困学生……几年来,郫都区援藏队立足基层调研,帮助解决群众反映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仅2019年,郫都区援藏队就发动和引导社会各界向道孚县定向捐款(物)1000余万元,其中300余万元用于解决基层民生诉求。

新闻推荐

在普通人的日记里 我们读到了什么

日记,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是一个人生命中最个人化的表达,因常常带有私密性的倾吐,大部分的日记,作者是不愿意公开的。但也...

郫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郫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