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 “龙门阵” 茶馆里连摆4年 今年都摆了啥?

成都商报 2019-12-28 04:22 大字

12名市民代表及成都市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坐在一起摆环保“龙门阵”

摆心情

从2016年起,从忧心忡忡到忧大于喜,再到喜忧参半,今年则是喜大于忧。

摆数字

截至12月26日,成都空气优良天数达285天,比去年全年增加了18天;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同比下降6.9%、6.7%

摆难度

眼下成都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到了拉锯阶段,就像60分到90分容易一点;现在到了80分、90分,提高的难度就会更大。

昨日下午5时,在蓉创茶馆连续4年举办的环保“龙门阵”如期开摆。在12名市民代表身旁一起“喝茶”的,是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

相比于4年前,大家对空气质量的焦虑感少了。一个个热点问题和建议也让这场散发温度与热度的“龙门阵”越摆越深。

4年4种心情 从“忧心忡忡”到“喜大于忧”

自2016年起,每年年底,成都市都会邀约市民去蓉创茶馆摆天气,今年的“龙门阵”从心情摆起。从忧心忡忡到忧大于喜,再到喜忧参半,今年则是喜大于忧,四年座谈会的心情可用四种状态概括。今年的喜大于忧从何而来?现场播放了2019年成都大气污染防治的短片。

数据显示:截至12月26日,成都空气优良天数达285天,比去年全年增加了18天,首次未出现重污染天气;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67μg /m3、42μg /m3,分别同比下降6.9%、6.7%,创下自2013年国家实施空气质量评价新标准以来最好水平。根据测算,今年SO2、CO、PM10、O3四项指标可实现达标,其中PM10将实现首度达标。目前,成都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168个城市中排第78名,同比改善幅度排名第19位。

所有人都知道,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聚焦靶向治理、精准管控,成都围绕工业、机动车、扬尘“三大污染源”,狠抓治污减排、控车减油、清洁降尘,推动全市大气污染防治靶向治理、精准管控。在推进科技治气方面,成都持续运用“散乱污”企业整治督查平台、“智慧工地”监管平台、扬尘在线监测平台等信息化系统,强化污染源精准管控。

国际友人的感受:

口罩今年一次没戴过

成都青椒网创始人邱永浩连续四年参加座谈,对首次座谈会记忆犹新。彼时,他提了六个问题,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信任的问题。

成都伊藤洋华堂有限公司经营企划室室长平石幸雄是一张新面孔,也是唯一一名外籍人士在蓉代表。在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每一位发言人的建议,他用自己在成都四年的亲身感受来谈了成都生态环境的变化。“2016年的冬天刚来成都,经常戴着口罩,随后两年戴口罩的时间逐年减少,到今年一次没戴过。”平石幸雄说,他感受到成都在治理空气方面的速度非常快,在推进绿色发展中采取了诸多有效举措。

“成都这两年空气质量一年比一年好,但是,会一直好下去吗?”第一次参加座谈会,成都市郫都区水源地之家社区服务中心(巾帼护水队)法人代表刁婕的发问直接辛辣。

“我来回答,可以持续改善。”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张军坦诚回应,眼下成都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到了拉锯阶段,需采取更多方法和措施,但难度也会越来越大,“就像60分到90分容易一点,现在到80分、90分,提高的难度就会更大。”

一个共同的期许:

共建共治共享美好生活

匆匆而来的樊建川显然是提前做了功课。“我们能不能搞一个‘成都蓝’市民普及展览?”作为建川博馆馆馆长,樊建川认为,“成都蓝”的取得离不开政府部门、企业和市民共同的努力。

治大气污染,成都明年怎么干?座谈会现场,成都市相关部门表态,要更加有耐心和定力,既要打攻坚战,更要打持久战。成都将继续抓好污染防治各项工作,不断建立和完善治理制度,提高治理效能,坚决打赢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希望每一位市民主动参与环保工作,积极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共同维护我们的蓝天、绿水、净土,携手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

红星新闻记者 李彦琴 摄影记者 王效

新闻推荐

医护康养站:把“医养结合”沉到社区去 在院内资源有限的现实背景下,市八医院又一次大胆探索创新

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参观医护康养站早上,老人们来医护康养站做八段锦老人在文化区练书法医护人员下社区□邓晓洪/文贾梦...

郫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郫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