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中国专利周特别报道从“六个新”看成都知识产权发展之嬗变

成都日报 2019-12-19 01:59 大字

专利导航培训

今年1月16日,经过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后的成都市知识产权局挂牌,标志着全市知识产权事业迈入了新时代。一年来,成都知识产权工作积极构建新格局、适应新需求;营造新生态,推动新融合;拓展新空间,培育新动能。

适应新需求 构筑新格局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城市发展基础已经从依赖廉价劳动力和资源转变为以技术和知识为基础的产品与服务,创新发展已成为现代城市面向未来的核心战略。成都市着力构建政策完善、要素完备、体系健全、运行顺畅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推进体制机制建设,不断优化知识产权运营发展新格局。

一方面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一方面是社会之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持续强化,“知识产权”的概念更多“飞入寻常百姓家”,由此形成的“共振”必将为知识产品保护水平的继续提升带来更多期待和希望。而在知识“大变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在为知识产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介绍,成都市健全知识产权发展的督查保障机制,以大督查推动大建设,连续几年将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核心工作纳入目标督查,推动知识产权工作落实。以企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有效整合政府资源、资金、政策配套用于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成都市先后出台《关于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提升国家中心城市产业能级知识产权政策措施的实施细则》(简称《成都知识产权十条》)《成都市关于鼓励知识产权成果进场交易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措施,涵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和服务全链条。

同时,健全全社会参与格局,构建协调顺畅、运转高效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营造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重视的知识产权环境。培养全民知识产权意识,不断创新知识产权宣传形式,开展典型案例报道、知识产权普法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形成全社会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

“成都高新区从构建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环境、公平竞争环境、法治环境、社会共治环境四个方向发力,积极探索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以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助力一流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高新区已在菁蓉汇、天府软件园、天府生命科技园、天府新谷4个专业园区设立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工作站,组织专家团队赴园区开展专业辅导,将基层知识产权服务延伸到创新创业一线。成都高新区成立海外知识产权维权联盟,探索构建多维度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今年,成都高新区知识产权服务联盟与美国、法国、日本、约旦等国家的知名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通过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有效提升成都高新区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抗风险能力,增强企业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水平及竞争力。经积极争取,今年全国首个国家知识产权新经济示范园区落户成都,成都高新区打造新经济五大应用场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

营造新生态 推动新融合

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价值链分工时代产业升级的核心。当前,全球化已经深入到研发环节,产业标准和技术专利成为决定国际竞争话语权和价值链利益分配格局的主要方面。

成都市知识产权工作坚持围绕全市新经济发展、“5+5+1”重点产业发展等中心任务,探索构建以知识产权为纽带的协同创新机制,推动知识产权运用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支撑、深度融合。

目前全市已立项专利导航项目9个、储备专利导航项目17个——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建立专利导航报告发布制度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评议机制,动态发布国内外相关产业的专利申请趋势及专利结构信息。在专利导航作用下,成都市先后出台《关于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促进成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明确提出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2000件。发挥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知识产权密集院所的引领作用,推动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加快由“制造”向“智造+服务”转型,打造国家级现代轨道交通产业新城,有力推动全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引导康弘药业、科伦药业、百裕制药、海思科制药等本土知名药企做大做强,药明康德等龙头医药企业把研发生产基地、西部总部等落户成都。

培育高价值知识产权,推动产业高端发展——围绕产业功能区建设,大力构建高价值专利池,创造一批创新水平高、权利状态稳定、市场竞争力强、维持年限长的高价值专利,推动知识产权创造由多向优、由大到强转变。建成网络空间安全、精准医疗、大数据、石墨烯应用等8家市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培育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20项、高价值专利池29项。在电子信息、轨道交通等领域培育一批高价值专利,成都市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专利占全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专利总数5.27%,有力支撑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注重品牌引领,助推乡村振兴——把知识产权作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以地理标志培育为重点,服务新农村建设。全市培育国家地理标志品牌已达91个,从业企业1000余家,地标产业总产值约263亿元,年出口总额超7亿元,有效带动就业和农村增收致富,郫县豆瓣等7个地理标志荣登中国品牌价值区域品牌百强榜,“郫县豆瓣”产业年产值达130亿元,“蒲江雀舌”茶产业年产值达11亿元,均已入围“中欧互认100+100”名单;蜀绣、蜀锦两个地理标志产品纳入中欧地理标志合作协定第二批清单。

拓展新空间 培育新动能

敢为天下先,不断创新——这是知识产权领域的常态,更是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动能。

11月27日,全国首个区块链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平台在成都试运行。为推动融资服务平台建设,成都启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平台的探索实践,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管部、成都市金融监管局和成都市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合力推进。该平台运行后,将有力激发成都市创新创造、推动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缓解中小企业评估难融资难。

“将知识产权服务贯穿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链条。”成都着眼知识产权确权周期长、评估难、处置难等问题,积极创新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创新服务载体、金融产品。搭建知识产权服务载体,打造全省知识产权类交易场所唯一具有金融牌照的成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出台《成都市关于鼓励知识产权成果进场交易的若干措施》,吸引、鼓励知识产权成果进场交易,促进知识产权成果扩散、流动、共享。目前挂牌项目5035宗,筛选有效项目2万余个,项目总金额超过16亿元。深化成都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和知识产权新经济示范园区建设,支持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成都商标受理窗口、中国(四川)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等知识产权高端服务机构发展,激发了全市知识产权创新创造热情。今年新增商标受理窗口2个,成都商标受理窗口已达3个,受理商标注册申请总量达3.16万件,位列全国地方受理窗口第1位,并通过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帮助企业成功融资2.61亿元。中国(四川)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有效开展快速审查、快速授权、快速确权、快速维权服务,帮助西南交通大学仅用时两个月即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缩短审查周期18个月。

在创新知识产权金融产品方面,成都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组建规模3亿元的成都知识产权运营母基金,已投资9000万元设立2只子基金,着力打造“政府引导、银企互动、投贷联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将传统单一“拨”的方式创新改变为“贷、投、贴”相结合的多种使用方式,创新“科创贷”等多个金融产品,初步构建了“创业投资+债权融资+上市融资”多层次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精准化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

新闻推荐

外地人坐动车过来买买买 成都这座意式小镇魅力何在? 得益于成都澎湃的消费动能,佛罗伦萨小镇今年销售额比去年增长60%

成都佛罗伦萨小镇吸引了不少人前来购物,享受休闲时光虽然是中国最年轻的佛罗伦萨小镇,但负责人透露,成都佛罗伦萨小镇...

郫都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郫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