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转移就业助力脱贫攻坚

达州日报 2019-08-05 09:09 大字

本报讯 近年来,达川区在扩大转移就业规模、增加就业收入等方面持续发力,助力脱贫攻坚。

开发公益岗位

达川区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坚持“乡镇主导、属地负责、村级管理”的原则,在全区已退出贫困的142个村开发辅助性公益性岗位,实施托底援助。完善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岗位救助、实名服务、动态监管的长效机制,从岗位开发、人员安置、薪酬待遇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实现公益性岗位开发、投入、利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加大开发力度,深度挖掘基层服务岗位,摸排用工招工信息,积极协调用工单位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尽快实现就业。做好跟踪管理,加快实现就业困难人员信息动态管理,真正发挥辅助性公益岗位兜底安置作用,目前累计开发贫困村公益性岗位726人。

搭建就业平台

为促进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加强精准就业促扶贫,达川区主动深化与省内外经济发达地区劳务协作,继续强化与重庆九龙坡区、新疆克拉玛依乌尔禾区及成都郫都区、成华区等地劳务合作对接,并举办达川区就业扶贫暨达(川)·郫(都)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和达川区2019年服务农民工暨就业扶贫流动招聘会,邀请成都市郫都区、江苏省苏州市等省内外大型外地企业现场招聘,为达川区劳务输出、转移就业再添助力。活动累计参加招聘企业121家,提供岗位2957个,参加求职人数达3600余人,现场达成意向协议342人,成功入职110人,共发放各类政策宣传资料8700余份。

今年以来,达川区共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3场,解决3515名贫困群众就业增收问题,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工作。

创办扶贫车间

达川区按照“围绕产业、一地一品、因地制宜、持续发展”的原则,重点建设厂房式、居家式、合作社式“扶贫车间”,以签约结对、村企共建等形式,采取“企业+村组+扶贫车间+贫困户”模式,积极引导优质企业、返乡能人到乡村设立分厂、创建车间,从而为群众和用工企业搭建平台,促进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真正发挥就业“扶贫车间”的稳定就业、稳定增收作用。

达川区亭子镇的康琳鞋厂就是一个“扶贫车间”,该厂通过提供技术相对简单、劳动强度弱、务工时间相对灵活的弹性工作制就业岗位,采取集中加工和分散加工相结合的方式,计件取酬,让留守妇女和老年人居家就业,让贫困群众增收。目前,该“扶贫车间”吸纳了32名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常年提供就业岗位185个,人均月固定收入达3500元以上,实现了32户100余人顺利脱贫。

截至目前,达川区已认定就业“扶贫车间”13个,吸纳就业人员达529人,其中贫困劳动力82人。

增强致富技能

达川区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落实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各项政策措施,定期提供就业指导、创业培训、贷款服务、政策咨询等“一站式”就业创业服务,(紧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三大运营商对小区“断网”

小区业主担心辐射阻扰基站建设消费质量报社舆情监测中心利用专业技术手段,通过对政府职能部门、新闻单位网站和微博的观察...

郫都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郫都区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