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十四载后 回乡参与创业 “妈妈农庄”慰藉了乡愁成就了事业

成都商报 2018-06-08 03:12 大字

村民们采摘“妈妈农庄”种植的新鲜蔬菜 摄影记者 王红强

游客在“妈妈农庄”的花田中骑行游玩 摄影记者 王红强

入夏,郫都战旗村“妈妈农庄”成片的薰衣草给整个村庄带来了紫色的浪漫。前来游玩的张女士随手一拍,发了朋友圈,不仅收获了近60个赞,还有人问她是不是在普罗旺斯。一边游玩,一边忙着回朋友圈的她恨不得为朋友们来一场直播。她告诉朋友,图片都不够反映这里的美,她感慨“真羡慕住在这里的人,每天生活在美景里。”

这样的情景在“妈妈农庄”董事长助理苏永全看来已是家常便饭。22岁开始先后到深圳、成都打工,离家十四载后,2007年,他回到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战旗村,参与“妈妈农庄”的创业,这一扎根就是十来年。这十来年里,他见证了“妈妈农庄”从规划图变为实景图,见证了成千上万游客沉醉在紫色花海,也见证了村民们生活的转变。

花田

大口呼吸花香

拍照不用修图

游客:来这一趟值了

从战旗村村口一路往里走,记者碰到了不少游客,看得出来,这个春节后接待了30万游客的村子,依然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往里不过百余米,右手边就是映入眼帘的花海。

记者看到,其实这片花海不仅有薰衣草,还有马鞭草等种类。不过,最受欢迎的还是要数紫色花海,一波接一波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最近天气好,这个照片跟在国外拍的一样,简直不用修图就可以发朋友圈了。”来自新津的张阿姨看到同伴给自己拍的照片,不停称赞。

除了拍照,也有不少游客选择租上一辆自行车在花田外的主道上慢慢骑行,“空气里都是花香,要慢慢骑,大口呼吸,太爽了,来这一趟值了。”从龙泉赶过来的年轻姑娘王小姐对这里也分外满意。

农庄

收入得到保证

工作就在景区

村民:幸福指数很高

“妈妈农庄”董事长助理苏永全欣慰地看着眼前的景象。他曾于1993年到深圳打工,后来回成都发展。2007年,战旗村党支部书记高德敏在电话里与之分享了“妈妈农庄”的规划,让其回家参与创业。2009年,苏永全开始参与前期筹备,3年后,“妈妈农庄”正式与大家见面了。据他介绍,2013年,“妈妈农庄”格外火热,薰衣草田吸引了很多游客来此游玩。

如今,“妈妈农庄”每年依然要投入上百万元对花田进行打造。“‘妈妈农庄\’是四川第一家规模化的薰衣草基地,也填补了四川花卉生态旅游的空白,因此,我们肯定要持续加大力度来打造,维护这块牌子。”苏永全说。

两年前,“妈妈农庄”开始转型,建成了以会议、婚庆、培训为主的基地。不过,在苏永全看来,不管转不转型,在“妈妈农庄”工作的村民幸福指数都很高。“‘妈妈农庄\’70%的员工是本地人,不仅收入上能得到保证,每天都可以逛逛花海、走走绿道,生活很幸福。”

一位正在采摘蔬菜的阿姨告诉记者,以前总想出门旅游,如今每天都在景区,“这种生活很满足!”

乡村

建设沿河绿道

发展林盘观光

五村连片打造泛战旗景区

走出花田,往右一看,楠木林大瀑布的牌匾十分抢眼。路边卖水的阿姨热情地告诉记者,往里走,不仅有河边茶室还有绿道、瀑布,“露营、烧烤,那都是很安逸的。”

一路前行,穿过绿色小长廊,就听到了潺潺流水声。河边茶室里,客人们在喝茶纳凉,主人忙完了,跟客人坐到一桌,闲聊起来。

乡村振兴给村民们带来了衣食住行的变化,苏永全告诉记者,如今光是村里的汽车都有300余台。而最大的变化,还是大家思维的转变,“乡村振兴转变了我们对土地的依赖性。”

再往里走,楠木林大瀑布就在前方。“坐在旁边,能感觉到飞溅出来的水花,凉飕飕的,夏天过来很舒服。”一位游客告诉记者。

沿河而建的绿道两侧,一些传统林盘星落其间,苏永全介绍,对林盘完成了保护性修缮后,未来还将发展林盘观光。“结合乡村旅游,引入生态田园火锅和特色民宿,到时候,就是推窗见日出、夜半枕水眠了。”

如今,战旗村和金星村、横山村、火花村、西北村等五村连片打造泛战旗景区。目前,郫都区已完成战旗村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花样战旗乡村旅游总体规划》已通过专家初评。成都商报记者 龚靖杰

新闻推荐

探古城遗址 寻蜀人之源

从蚕丛鱼凫之煌煌故里,到三国古蜀的军事重镇;从南丝绸之路的起点,到厚重历史文化积淀下的文博小镇……素有“蜀人之源”之称...

郫都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郫都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