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建设“期中考” 时隔8个月 社区有哪些新变化

四川日报 2018-05-08 06:36 大字

5月5日至6日,成都市市级领导干部和区(市)县“一把手”完成了一次“拉练”,主题是“城乡社区发展治理”。

2017年9月,成都召开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大会,提出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实施老旧城区改造、背街小巷整治、特色街区创建、社区服务提升、平安社区创建等“五大行动”。

时隔8个月,“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的社区治理成效是否有所显现?居民是否认同?从城市到乡村,与会者既是汇报者,也是答卷人。

□本报记者吴亚飞

改变的不仅是环境还有切身感受

走进武侯区玉林街道倪家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醇厚的咖啡香扑面而来,一些好学的居民正在学习咖啡拉花。通过空间整合、功能叠加,传统的8小时办公场所,变成了社区居民全天候互动式的“家园”。

在郫都区,以“可食地景”为载体,该区引导自治,让居民认领土地,拆墙透绿。此外,新津县还整合社治工作室、大群团服务站、便民服务室、综治中心等,打造社区“一家人服务驿站”,将便民代办、居家养老、社区教育等多元化服务功能合为一体。

改变的不仅是环境,还有居民的切身感受。

一场覆盖全域的社区亲民化改造,不仅留住了老年人的脚步,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纷至沓来:看书、喝咖啡之余,华阳的年轻人加入志愿服务的行列;6万名“蓉漂”也爱上了他们所在的桂溪社区,因为这里不仅有漂亮的社区公园,还可在办公大楼里享受到各种社区服务。

文化浸润拓展社区内涵

是什么让社区一天天发生改变?用文化浸润,让社区在拓展内涵的同时,成为梳理城市文化、“记得住乡愁”的载体。

玉林街道是成都街区的一块“招牌”。玉林街道党工委书记张瑞琴介绍,今年,玉林街道众筹了天府文化年、植树节、文旅驿站、生活博物馆等,既调动了社会资源,也增强了社区居民的责任和情怀。

各具特色的文化,成就了多元的社区形态,也一点一滴地改变着社区。

全省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区宣传服务站落地金牛区营门口街道花照社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华珍的“藏羌挑花刺绣”作品在展厅内一字排开,成为一道美丽风景线;在锦江区水井坊街道水井坊社区,“社区乡愁故事馆”引导居民筹集旧物,并通过各种活动再现“老成都记忆”,让社区变得有温度,也让居民变得有温情。

百花齐放的发展模式,还为社区带来了新的消费体验。

青羊区少城街道宽巷子社区充分发挥邻近宽窄巷子的地缘优势,培育社区特色商业品牌。支矶石街、泡桐树街等7条街道围绕“少城国际文创硅谷”整体功能定位,通过业态调整、场景打造、氛围营造等,正成为成都的“网红街道”。

“多办民生小事,多积尺寸之功,现代城市发展,不以发展速度和宏大论英雄,而以宜居性和人文尺度论成败。”成都市委主要领导强调,城市管理者要充分思考投入与产出、需求与供给、自身特征与竞争优势,创造市民需要的“理想城市”,创造城市发展的新“黄金时代”。

新闻推荐

成都市郫都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责令改正公告

(郫)市质监责改[2018]5-1号成都如果新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等1536家企业:(企业名单详见郫都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网址:http://www.pidu.gov.cn/;及成都信用网郫都信用,网址:http://www.cdcredit.gov.cn):成...

郫都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郫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