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都区发现秦汉聚落遗址

成都晚报 2018-03-07 08:43 大字

昨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通过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考古发掘,在郫都区发现了一处成都平原目前所见保存最好的战国秦汉时期聚落遗址,是四川地区目前为止所发现年代较早记录乡一级基层聚落的考古实物材料。该遗址对认识成都平原向汉文化变迁的过程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郫都区发现保存完好的秦汉乡级遗址

“郫县古城”是成都平原早期古蜀文明的八大古城之一,在古城湮没之后,到了秦朝、汉朝,在这片区域有人生活吗?他们是些什么人?如何生活?

据郫都区指路村战国至汉聚落遗址发掘负责人杨波介绍,这处遗址,位于郫都区,是去年6月开始发掘的,遗址区总面积约有300万平方米,此次发掘面积700多平方米。已经发掘的这一小片区域,就位于面积30万平方米的古蜀时期“郫县古城”的旁边,时代要比“郫县古城”晚上千年。在该遗址内,发现了保护完好的从战国时期到东汉时期的人类遗迹。

在这处遗址上,考古人员发现了人类建筑的房屋遗址,房屋有古蜀常见的干栏式建筑,也有古蜀不常见的基槽式的建筑;还发现了为数众多的井,平均每隔30米就有一口,井口竖着陶制的井圈;还发现了瓮棺葬,这是秦汉时期关中地区常见的葬俗。

在房址周围,发现了瓦当,据说当时只有级别比较高的人才能使用,而且是从中原带来的建筑习俗,在古蜀是没有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井里还发现了一枚陶双耳罐残片,用繁体字写着“□子乡”,第一个是什么字,只能靠猜测,但是这枚带字陶片,是四川地区目前为止所发现年代较早记录乡一级基层聚落的考古实物材料。

战国晚期,秦灭巴蜀之后,蜀地开始实行郡县制,有了乡、里这样的基层行政单位。此前,在国内一些考古遗址,虽然已发现过乡一级的基层聚落,但是并没有找到相应的文字资料。

“土马路”可过贵族马车

在这个遗址,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条用由鹅卵石铺设的“土马路”,宽达4米,可过马车,两侧有排水沟。在马路旁,还找到了一枚贵族座驾的配件“盖弓帽”,这是一枚固定马车顶上伞盖的青铜帽,常常在墓穴中作为陪葬品被发现。“这说明当时还有比较大的人物来到这里,甚至驻扎在这里。”

在指路村出土的器物中,有巴蜀文化晚期的器物,如釜形鼎、陶釜、瓮、豆,也有一些秦汉文化的器物,如罐、盉、甑等。杨波认为,两种文化的器物出现在同一个遗址里,表明这一时期,在成都平原上,巴蜀文化与秦汉文化正在融合。

在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文物整理室内,架子上堆放着一叠一叠的陶片,多为泥制灰陶和黄褐陶,每一片陶片上,都有一串黑色的编号。有的已经修补好了,呈现出器皿的样子,有的像碗,但是“碗”的底部连着高高的座子,还有小小的罐子。

杨波特意指示记者观看一只从考古发掘现场带回来的陶井圈,据说由两名工人费了很大的劲儿才抬起来。井圈圆筒形,直壁,直径约60、高65、厚3厘米。“在指路村所发现的陶井圈,形制几乎都是一样的。”

据说,在该遗址还出土了一些新莽时期的货币,在这些货币之上的地层,还有房址发现,说明该聚落一直到东汉时期,都有人类聚居。

杨波认为,郫县古城及周边,处于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带,地理区位重要,历史文化绵延不绝。从发掘所获资料来看,该遗址堪称成都平原目前所见保存最好的战国秦汉时期聚落遗址,甚至在全国范围内也是不多见的。

指路村遗址系首次在科学考古发掘中出土带有乡名的陶文,极有可能是该遗址在秦汉时期的名称,尤为可贵。从出土器物的情况来看,该遗址很可能是战国晚期秦灭巴蜀以后秦移民及其后裔留下的,所以该遗址对认识成都平原向汉文化变迁的过程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成都晚报记者 汪兰(图片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新闻推荐

唐宋两部《成都记》(上) 到底是“扬一益二”还是“益一扬二”?

林赶秋/文成都真是一个美好的所在。纵,历史悠久;横,沃野千里。亘古亘今,它不仅仅是巴山蜀水钟毓而出的“大都会”,也是维系整个西南地区的文明枢纽。成都城史之古老绵长,远远超过了“成都”这个地名的...

郫都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郫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