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加工制作冒牌知名糖果销往全国多地 郫都警方破获 特大假冒知名注册商标案

成都日报 2017-12-01 05:06 大字

郫都区公安分局破获特大假冒知名注册商标案

在简陋的厂房内,没有健康证的工人身穿便服加工制作的大批量假冒棒棒糖、硬糖、酥糖从外包装上看几乎与正品糖果一模一样,再以低廉的价格隐秘销往四川、乌鲁木齐、甘肃、陕西、湖北、江苏等地,牟取暴利。

近日,成都市公安局郫都区分局经侦大队向媒体通报了这起特大假冒知名注册商标案。经过长达数月的摸排侦查,分局经侦大队联合辖区6个派出所,调动100余警力,一举打掉这一制售假冒知名商标品牌的糖果加工窝点,现场查获假冒某知名商标包装袋上百万份,查获原辅料约10吨,收缴大量制假工具,挡获涉案人员29人,总涉案价值2000余万元。

分两路开展突击检查

发现地下生产制售假冒糖果窝点

“我们接到举报称,辖区内有生产假冒商品的窝点,”据办案民警介绍,接到线索后,郫都区公安分局经侦大队立即协同郫都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分两路对郫都区安靖镇土地村7组兴明巷10号和安靖镇正义路218库房进行了突击检查,“现场查获假冒某知名商标棒棒糖90件,假冒某知名商标散装糖54件,货值金额达68904元。”

随后,经侦大队对经营假冒某知名商标品牌商家展开调查,于2017年1月22日将犯罪嫌疑人李某抓获归案。经讯问,李某供述,他的货是由一个叫魏某的人提供的。

案侦民警顺藤摸瓜,于5月4日在成都市某藤艺坊家具有限公司仓库内查获假冒某知名商标棒棒糖39件,假冒某知名商标硬糖71件,在成都市某仓库查获假冒某知名商标果冻185件,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魏某、胡某、曾某、陈某等四人,查获大量销售账本。通过突击审讯魏某等人,发现林某等人在新都区有一地下生产窝点。

蹲守摸排掌握生产利益链

调动100余警力打掉制假“黑窝点”

“涉案人员十分谨慎,有一定反侦查能力。销售时,老板通过电话、微信单线联系,通知员工发货。一般先开一辆面包车在某一个大道上,与一辆面包车接头,两人交换车辆后,开到翻包场装货,再运送到其他地方去。”

为了将地下生产窝点的整个生产利益链捣毁,警方又进行了一多月的蹲守摸排。逐渐掌握了生产制作的源头、辅料、包装、仓库、销售渠道等证据,一个特大假冒知名注册商标犯罪团伙浮出水面。

2017年6月6日,分局经侦大队联合辖区郫筒、犀浦、安靖、团结、安德、友爱6个派出所,调动100余警力,在成都市马家镇白螺路成功打掉这个在“史蒂芬糖果厂”内制售假冒某知名商标的窝点,现场抓获团伙主要犯罪嫌疑人林某、王某,同时抓获参与原糖制造的犯罪嫌疑人22名。

随后,办案民警又在成都市斑竹园镇三河村查获了该团伙翻包某知名商标糖果的加工作坊和3个仓库,现场挡获参与制假人员15名,查获假冒某知名商标品牌糖300余件、假冒某知名商标糖包装袋上百万份及大量制假工具,查获原辅料约10吨。

销往四川、乌鲁木齐、甘肃、陕西等省市

公安部发起全国集群作战

根据林某和王某供述,造假是因为利润非常高。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这一品牌散装糖果,20斤的批发价格在200元左右,而他们使用低价原料,生产成本在50元,再以60至110元不等的价格批发销售。

经进一步调查了解,该团伙自2011年以来大肆生产假冒某知名商标糖、某知名商标酥糖等产品,销往四川、乌鲁木齐、甘肃、陕西、湖北、江苏等省市。郫都区公安分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将此案上报公安部,公安部经过认真核查,于9月25日发起全国集群作战,分别向江苏南京、福建晋江、陕西西安、青海西宁、新疆乌鲁木齐等当地公安机关下达指令发起协同作战,现已全部收网。

目前,以林某、王某为首的系列假冒知名注册商标团伙的27名犯罪嫌疑人已全部被郫都区公安分局依法执行逮捕,并进入起诉阶段,案件相关工作还在进一步开展中。 “这些糖果的细菌含量超标,长期食用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危害。”民警提醒市民,假冒商品从商标、图案来看难以分辨,在购买时要注意购买渠道,在小摊小贩上出售,尤其是价格低廉、远低于市场价格的一定要引起注意,谨慎购买。本报记者 王静宇 摄影 刘阳

新闻推荐

制售假冒知名糖果 这个犯罪团伙栽了

查获的假冒糖果果冻、棒棒糖、散装糖,从外包装上看与正品糖果几乎一模一样,肉眼难以分辨真假。一些不法分子对知名品牌糖果进行假冒,在市场上销售。11月29日上午,成都市公安局郫都区分局通报了破...

郫都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郫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