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代妈妈们传下来的正宗回锅肉
◎ 张且敏
一个星期天,我为老妈精心烧了一碗红烧肉,食材用了心的,买了市面能买到的土猪肉,加了干香菇,时令红萝卜,出锅后大家品尝,一致认为松软香糯,色味俱佳。饭毕,老母亲喃喃自语:“怎么没有肉啊?” 我笑道“红烧肉不是肉?”老母亲道:“回锅肉!”原来老妈由衷喜欢的是回锅肉。一言道出一位老成都人的品好,在老人家心中,再好吃的菜也比吃了几十年回锅肉逊色啊。
凡事都有渊源,老母亲是民国过来之人,她的童年生活在一个大家庭,家道尚可,可能那时人崇尚节俭,惜疼食物,一月仅有初一、十五打牙祭,吃的就是回锅肉,可以想象,饮食品好就在那时形成,成了一生的钟爱。其实,老成都人基本都在回锅肉的滋养中长大,或说回锅肉是川人重要菜肴之一。
回锅肉深受大家喜爱,被誉为四川人的当家菜肴,一点不过分。其原因是易做,味美,食材普通大众,煮肉的汤加上萝卜,就汤菜全齐了,再佐两样时令小菜,一碟四川泡菜,自己食用或待一般随客也不觉寒碜失礼。回锅肉实际还有其优点,菜性温和,荤素相间,味美价廉,犹如做人,行中庸之道,不温不火,不偏不倚。有别于现在流行的江湖菜过于厚味,刺激,少了江湖菜久食必杀味蕾,败味口的缺陷。家中高堂,现年九十八,一生喜食回锅肉,并无追求山珍海味,旁证此菜有利长寿,无碍健康。
说起回锅肉的起源,民间传说源于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清朝初年,迁徙到四川的移民为追念故土先人,每逢初二、十六便要备酒、割肉、杀鸡,祭神祭祖。肉须割猪坐墩肉,神祖忌生,得先把刀头肉稍煮断生方可作供品。祭祀后再把肉切成片回锅煎熬,配上时蔬,这样就有了回锅肉。再有一种说法是源于清朝末期,由成都一位姓凌的翰林发明,此人宦场失意,回到故乡潜心专研厨艺,就这样首先炒出回锅肉。实际回锅肉的传承则是由一代代千万家庭主厨的妈妈们完成的。要炒一份回锅肉还是有几分讲究,第一、食材要地道新鲜,主料猪肉最好选择粮食喂养的土猪,实在没有取其次也是大膘猪较好,切忌不用瘦型猪,部位二刀肉或五花肉都行。所用辅料郫县豆瓣也不能含糊,也要正宗大厂生产的较好,甜酱、豆豉也要上等为佳,其次俏头蒜苗也要选软叶的香蒜苗。第二、刀工也稍加讲究,厚薄均匀,入眼,蒜苗斜刀片薄。第三、火候要很好地把握,如果食客老年居多,猪肉煮软一点;青年人多则稍硬一点,缘于有嚼头。回锅肉这道菜的关键就是熬肉,俗称肉起灯盏窝就恰到好处,这时火候最重要,过了肉质有点柴,欠一点火候肉质显得有点塌,欠香,此后佐上调料蒜苗等,一份上乘的回锅肉就诞生了。过去正宗回锅肉是不放味精、鸡精之类,吃的就是食材本味。
我炒了多年的回锅肉,略有心得,历年夏天,必自做豆瓣,用上等二荆条加发了酵的胡豆瓣酿制而成。自制的豆瓣炒回锅肉,又别有一番浓香,是市面所购豆瓣无法体验的。当然,回锅肉有许多变格,以俏头的变化而命名,例如:青椒回锅肉,家常豆豉回锅肉,豆腐干回锅肉,盐菜回锅肉,锅盔回锅肉,不一而论,其滋味各有千秋,适嗜者好了。连山回锅肉在四川享有美誉,独树一帜,其特点实际就是真材实料,食材地道。主厨大师说所用豆瓣是饭店独家密制,显得有几分神秘,但四川人都知道,能用古法,原料上不掺假,就能做出美味的豆瓣,自古没有秘方,一样做出美味的回锅肉。
新闻推荐
金砖国家首部合作影片《时间去哪儿了》将于11月8日、11月12日在以下院线免费放映:太平洋影城(春熙店)157座、太平洋影城(王府井店)163座、太平洋影城(川师店)70座、万达影城(锦华店)122座、成都新时代蜀都...
郫都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郫都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