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袁隆平在川试验田酝酿“大变脸”

四川农村日报 2017-11-13 06:51 大字

□本报记者 樊邦平

为推动长江中上游两系杂交水稻的研发和推广,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2005年亲临成都,建立了全国第三个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分中心。如今,挂牌十二年后,袁隆平在成都的试验基地正酝酿着新一轮的改变,从单纯的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向公益与商业兼具的现代农业产业实体转型。

杂交水稻推广的重要平台

晚秋,成都市郫都区犀浦镇石亭村,一片丰收后的稻田在沙西线与绕城高速的交汇区,与周边的苗木基地风格迥异。这片田地便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的核心试验基地,2005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亲自建立。

11月3日,记者来到成都分中心。秋收后,这里的工作重心已由田间转向了实验室。“挂牌十二年,在三十余亩试验田中,我们选育出了四川首个两系杂交稻新品种,使四川两系品种选育实现了零的突破,这打破了‘两系杂交稻不适合四川地区\’的既定结论,为两系杂交稻向长江中上游推广做出了重大贡献。”分中心副主任彭甦告诉记者,该中心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根据全国水稻生产不同生态区,继在北方建立了天津分中心、在华南建立了深圳分中心之后,在西南建立的分中心,有员工20余人,核心基地占地50余亩,外围试验基地100余亩。

“我们首先是依托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科研和技术支撑,其次通过整合长江上游、中下游以及国内外科研种质资源,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彭甦告诉记者,成都分中心专注杂交水稻选育12年,推出了具有市场竞争力品种超200个,分中心选育的品种2012年在贵州省亩产980.6公斤,创造了当时全国水稻单产最高纪录。2015年分中心培育出可媲美泰国大米的“泰香199”品种,亩产可达700余公斤,成为我国重要的优质稻新品种。截至目前,成都分中心自主选育定型的苗头组合达到700余个。成立十二年来,随着成都分中心“看禾选秀暨科研成果展示会”的召开,每年8、9月份这里俨然成为了全国杂交水稻技术推广学习和交流的主要平台,也是企业家、育种家必到之地。

打造国际杂交水稻种业硅谷

“分中心成立以来,袁隆平院士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先后多次莅临成都,指导我们的工作,这对我们是莫大的关怀和鼓励。”彭甦至今对几年前袁隆平亲临分中心的那一幕记忆犹新。

(下转02版)

新闻推荐

郫县豆瓣夫妻肺片赴美 旧金山将掀川菜风

在“2016旧金山·成都美食文化节”活动举办近一周年之际,成都美食将再次走进旧金山和硅谷,在大洋彼岸掀起“川菜风”。昨日,记者从2017“旧金山·成都美食文化节”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为进一步巩固成都...

郫都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郫都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