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雄绣口一吐,就是半个宇宙
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蜀文化史上第一位具有全国性历史影响、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星
作家眼中的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
蜀地自古出异人。绮丽的历史叙事为蜀地涂抹了一层层深重的赤红,就像四川盆地铺天盖地的红壤与怒放的桃花,成为了久远历史的一种暗喻。
西汉时,严君平、落下闳一心问天,穷窥天象,达到前无古人的高度;司马相如、扬雄宛如峨眉、瓦屋两大并起之峰,成就了蜀地峭拔华夏文化的两大奇人,至此,蜀地璀璨的文采与孤绝的文思,开始居高临下,蔓延长江大河。司马相如、扬雄两位均是口吃者。口吃俗称结巴,雅称“重言”,“双声”,医学上称为“语阻”。尽管众多口吃者自卑、无法胜任“剧谈”,但司马相如、扬雄因放弃了结结巴巴的口头叙述,承接楚辞之风,继而精雕细刻出一种文体,雄阔的巴山蜀水化为了笔下的滔滔雪浪与无垠森林,厘定了汉大赋的任督二脉。
壹
扬雄之师严君平
□蒋蓝
扬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今成都郫都区)人,西汉官吏、学者、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
扬雄的先祖,系姬周支庶,因食采于晋之扬,而以扬为氏。后来,为逃避战乱,迁往巫山,再沿江而上,在今重庆住过一个时期。到祖先扬季时。方来到四川郫县,当时家有百余亩土地,在广种薄收的西汉,有百亩之地的家庭,应说是不富裕的。
到扬雄时,“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西汉金的单位是斤,十金指金十斤,家境并不阔绰。
自汉武帝立五经博士之后,通经成为读书人追求仕途的主要手段。学通一经,扬名立万,就可成为博士或弟子员,许多读书人都为功名利禄而穷研经籍。扬雄在这样的风气下,没有成为懦懦书生,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他的老师严君平的影响。
《汉书 王贡两龚鲍传》载,严君平在成都市井以卜筮为业,“有邪恶非正之间,则依蓍龟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势利导之以善……裁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博览而亡不通,依老子、严周之指,著书十余万言。扬雄少时从游学,以而仕京师显名,数为朝廷在位贤者称君平德。”
这一段记载里,我们可以发现,成都自古以来拥有一种坚韧的民间性,利与害、孝与顺、忠与善,鉴事而判,标举正义,在严君平身上算是找到了源头,他身上其实具有司马迁笔下“游侠”的部分精神特征。他不依靠官府为生,绝不厕身游走官场、乞食公门,而是设肆卜卦,以智慧养活自己。单凭这一点,杜甫就远不及严君平。很显然,老师赚足了一天的饭钱,才开始对弟子讲授《老子》奥义。
严君平亦凡亦仙,神话事迹和传闻极多,如可以瞬间遁迹,可以倏忽出现在百里之外。据说,严君平91岁去逝后葬于郫县平乐山。他在平乐山生活了四十多年,在山上写出了“王莽服诛,光武中兴”的预言,提前20多年预测了“王莽篡权”和“光武中兴”两个重要历史事件。当然,这其中不乏附会。
这一段交往经历对于扬雄弥足珍贵。多年以后,他在《法言 问明》里称颂严君平师:“蜀庄沈冥,蜀庄之才之珍也,不作苟见,不洽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虽隋和何以加诸?举兹以旃,不亦宝(据《音义》,当作“珍”)乎?吾珍庄也。”可见老师的思想和操守,给扬雄毕生以重要的影响。
正因如此,少年扬雄口吃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静亡为,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汉书 扬雄传》)与其说严君平的学识卓绝,不如说严君平言传身教的民间性,成为了扬雄的圭臬,由此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独立精神。读书自然不再是追求名利的敲门砖,而是遍涉各家学说,不以富贵、贫贱为念。称赞扬雄是把巴蜀人文、古蜀仙道思想与中原文化予以融汇的第一位大家,恰如其分。
贰
扬雄跳楼
扬雄早年极其崇拜司马相如,“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汉书 扬雄传》)。他的《甘泉》《羽猎》诸赋,就是模拟司马相如《子虚》《上林》而写的,其内容为铺写天子祭祀之隆、苑囿之大、田猎之盛,结尾兼寓讽谏之意,这也开启了一种献策、献表的文章结构模式。其用辞构思亦华丽壮阔,与司马相如赋相类,后世有“扬马”之称。
西汉时人的寿命短促,一个人四十多岁已算是老人,似不应远游。扬雄四十余岁,竟然离开四川,首次来到京师长安。
《扬雄传》:“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上方郊祠甘泉泰畤、汾阴后土,以求继嗣,召雄待诏承明之庭。正月,从上甘泉还,奏《甘泉赋》以讽。……其三月,将祭后土,上乃帅群臣横大河,凑汾阴,……上《河东赋》以劝。……其十二月羽猎,雄从……故聊因《校猎赋》以讽。”据扬雄被荐“罗余,奏《羽猎赋》,除为郎”来分析,扬雄被荐是在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时年他已42岁了。
扬雄入仕时,正面临刘氏皇室同王氏外戚集团的斗争。扬雄既无力维护刘氏王朝,又不敢得罪外戚势力,只得埋头著述,企图超越于现实的政治斗争之外,在写作中获得自由。可惜,自己早年的民间性价值观已经严重不适应官场生态,扬雄不得不以夸大、蹈虚、华丽之辞来大肆“美新”,歌功颂德,这显然是为了避祸的违心之作。
最严重的还在于,他竟然歌颂王莽:“周公以来,未有汉公之懿也,勤劳则过于阿衡。”汉公指的是王莽,阿衡为伊尹。历代文人认为这段话是向王莽奋力献媚。伊尹、周公为商、周二代人所称道的贤相,扬雄将王莽与之相比,实际上是慑于王莽的威势,对王莽的一种婉转箴劝。只是,这种“箴劝”对于王莽而言,何其微弱!
刘向、刘歆、扬雄同是西汉末年笃学之士,而政治和学术倾向各异。在刘歆授意下,扬雄开始教授刘歆之子刘棻辨识古文奇字。刘棻后来擅自造作符命,他与刘泳、丁隆、甄寻皆被王莽杀害,扬雄被当作与刘棻等有牵连的同党。在治狱使者来收捕他时,他从天禄阁上跳楼而下,几乎丧命。后遂用“扬雄投阁”谓文人无端受牵连坐罪,喻走投无路。
这一年,他已经67岁了。
王莽听到扬雄跳楼后,他查明扬雄的确不知情,下诏不予追究。京师为此评道:“因寂寞,自投阁;因清静,作符命。”
“投阁事件”后,扬雄因病被免职,不久又恢复了大夫的职务。扬雄一生贫困,晚年“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从游学,而钜鹿侯芭常从雄居。”(《扬雄传》)在清贫寂寞中结束了半路入仕的一生。钜鹿人侯芭常跟扬雄一起居住,扬雄传授他 《太玄》与《法言》。侯芭为他建坟,守丧三年。
经历“投阁事件”的劫难,也成为扬雄从写作转向学术研究的分水岭。扬雄认为辞赋为“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转而研究哲学。仿《论语》作《法言》,模仿《易经》作《太玄》。提出以“玄”作为宇宙万物根源之学说。有人嘲笑他,于是他写了一篇《解嘲》;为了宽慰自己,又写了别具一格的《逐贫赋》,写他惆怅失志,质问贫困何以老是跟着他?这篇赋发泄了他在贫困生活中的愤怒。多用四字句,构思新颖,笔调诙谐,却蕴含着一股深沉不平之气。
叁
载酒与问字
蜀人爱酒源远流长。扬雄是名士,非寻常之辈所能及。不然的话,他如何写得出彪炳千古的《酒箴》?比如《酒箴》中比喻喝酒的人好像井口边上的瓶子,很容易被打碎。后以“观瓶居井眉”喻那些喝酒过量之人,有如井边瓶,极易破碎。《苏轼诗集》卷二十八,苏轼有《偶与客饮……戏用其韵答之》,他有些苛刻地认为:“扬雄他文皆不奇,独称观瓶居井眉。”其实不管别人的瓶子是否打烂,反正扬雄这个酒瓶子,的确快碎裂了。
扬雄一度罢官,他素来无积蓄,非常贫困。可是爱酒依然,一往情深,这如何是好?
有人知道了实情,索性用车载着酒和菜来向他求教。扬雄一见酒菜来了,文思大进,思想精骛八极,玄言奥义,连绵不绝,送酒的人因此大为受益……事情一传开,京城的有钱人都拉着酒菜来上门请益……这就是“载酒”一词的由来。
扬雄喝酒,更悟出了酒的启示录,比如他在《法言》说过,只有喝酒的实际内容而不讲究礼仪的形式,就会显得粗野;而讲究礼仪的形式而没有喝酒的实际内容,就会显得虚伪。形式与内容相符合才是真正的礼仪。扬雄其实拿捏到了一种分寸:适度。这本是蜀地的生活价值观。
扬雄对古文字学素有精湛研究,加上博闻强记,阅书无数,简直就是一部滔滔“字海”。诸如甲骨文、金文、篆书之类。有人就专门向他学文字学,这就是“问字”的由来。
“载酒”、“问字”这两件雅事,就这么合到一起,成了一条品格极高的成语。也可以说,扬雄是当时学问的象征。
肆
玄是扬雄体系中的最高范畴
扬雄死后,他的《法言》大行于世,但《太玄》未得到进一步彰显。
作为扬雄哲学的最高范畴,“玄”有三种含义:其一,是指整个世界的总规律。其二,玄是天、地、人形成的总根源。其三,玄是包容天、地、人的绝对,这是“玄”作为最高范畴的主要含义。
扬雄对后世的影响意味深长。
我们知道,汉代的巴蜀经学兴起于文景之世。文翁奖励儒学教育,领先全国以“七经”造士(增加《孝经》《论语》),于是七经之学盛行巴蜀,经学大家渐次辈出。两汉巴蜀经学以易学、小学最盛,《诗》《书》之学次之,而《礼》《春秋》《孝经》《论语》之学亦有可观。中原的三皇五帝为具体神灵,巴蜀却改“三皇”为天、地、人;“五帝”也改为白帝、黄帝、青帝等等,具有五行观。巴蜀学者不满当时章句之儒 “碎义逃难”、“违背孔真”的现象,自严遵始融《易》《老》于一炉,扬雄创拟经新篇。仿《周易》而造《太玄》,仿《论语》造《法言》,就与太学传统很不一样。
在我看来,扬雄其实是渴望以自己的言路,在葆有孔子、圣哲的基本观点前提下,结合蜀地仙道思想、地缘文化,创造性地提出一种人才观、天地观,从而构成巴蜀经学独辟蹊径、自成体系的地缘学术特色。
在哲学、汉赋之外,扬雄在文字学和史学两个领域成果卓异。唐代刘知几 《史通正史篇》指出,扬雄曾续写《史记》,可惜原书已佚。东汉王充在《论衡 须颂篇》说:“司马子长纪黄帝以至孝武,扬子云录宣帝以至哀平,陈平仲纪光武,班孟坚颂孝明。”说明扬雄继司马迁之后,写作了汉宣帝到汉平帝这一段历史。扬雄还著有《蜀王本纪》,是研究上古四川不可或缺的史料。
在文字学方面,扬雄有《训篡》《方言》等书。《汉书 扬雄传》说:扬雄以为“史篇莫善于《仓颉》,作《训篡》”;《华阳国志》指出:扬雄认为“典莫正于《尔雅》,故作《方言》。”这两部书,都是关于古文字学的珍贵经典。
伍
遥望“西蜀子云亭”
扬雄一生历官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及新朝王莽四帝,又是一位历经两朝,历官四代的耆宿。他文彩焕然,学问渊博;道德纯粹,妙极儒道。王充说他有“鸿茂参圣之才”;韩愈赞他是具有“大纯而小疵”的“圣人之徒”;司马光更推尊他为孔子之后、超荀越孟的巍然“大儒”。连《三字经》也把他列为“五子”之一:“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获得如此隆誉的蜀人,殊然一人耳。
扬雄出身贫寒,成就极高。唐代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论证茅屋、草亭同样能孕育出公卿贤人,体现孔子的“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的思想,例举了诸葛亮、扬雄二人,写下了“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一千古名句。
《汉书 扬雄传》只言子云住宅“处于岷山之阳”,时人称为“子云宅”,因向他求学、问字者极多,故时人又称其居为“问字宅”。“宅”与“亭”含义显然并不一样,而且古代的“亭”是一种地方行政建制。“子云宅”何时被变为“子云亭”的呢?
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认为:刘禹锡所说的“子云亭”,其实就是“子云宅”,就是指的扬雄的故宅。刘禹锡是为了让《陋室铭》中的句子押韵,有意将“宅”改为“亭”的。
因《陋室铭》名声太盛,蜀中“子云亭”四处林立,凡是扬雄曾涉足过的地方,纷纷修建“子云亭”,其中较有名的有成都、犍为、剑阁、绵阳、郫县等地。
哪里才是真正的“西蜀子云亭”呢?
据《直隶绵州志》记载,扬雄在前往京师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之前,曾寓居涪县,即今绵阳。在西山和钟阳镇(今涪城区新皂镇)两处留有读书台和洗墨池等遗迹。《四川历史人物名胜词典》也认为是绵阳西山“子云亭”,它也是目前仅存的一座“子云亭”。子云亭始建于隋,屡圮屡建。据《绵阳县志》载,清末重建的子云亭是木结构的长方形亭台,1976年在暴风雨中倒塌。后在原址又重建子云亭,仿木结构,至今犹存,称原址子云亭,以区别后来新建的子云亭。
人物简介
扬雄 (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今成都郫都区)人。西汉末年经学家、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文学家。他的文学名篇有《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与司马相如、班固、张衡并称为汉赋“四大家”。他潜心经学著述,以经莫大于《周易》,传莫大于《论语》,仿著《太玄》《法言》。蜀文化史上第一位具有全国性历史影响、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星,最有体表性的人物。
主要贡献
在经学、哲学、文学、语言文字学等方面做出了整个中国文化史上都堪称一流的重大贡献。
历史功绩
当西汉末年谶纬神学泛滥之际,维护了孔子与五经的正统地位,发展丰富了经学的时代内容;并在哲学、文学、语言文字学上创立了至今依然光彩夺目的成就。
当代价值
才高行洁的高尚人品与丰厚的文化贡献,都是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精神财富,对中国梦的实现具有积极的历史文化意义。
新闻推荐
四川启动新生产机动车环保达标检查非“国五”禁止上户 买新车看清楚喽
四川启动新生产机动车环保达标检查省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工作人员对重型柴油车进行环保达标检查。“国五”时代真的来了!从7月1日起,全国所有制造、进口、销售和注册登记的重型柴油车必...
郫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郫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