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泥鳅鳝鱼 一大钵
杨小云 文/图
说起吃鳝鱼,想起个趣事儿。
十六七年前我学开车,我爹和他的一位老同事,也跟着我去学。老爹明曰不放心我,其实就是不服老,赶时髦,我懒得揭穿他。当然,那时候学开车不贵,驾照也很容易拿到,所以满大街都是“黄司机”。我们仨跟着一个师傅在老双黄路,就是成都到黄龙溪的一条土路上学,那条路弯弯曲曲,有坡,车又少,所以特别适合练车。那个师傅每周末带我们仨练习完车后,就一溜烟儿把我们载到一家馆子吃饭。那是一家只卖土鳝鱼泥鳅的馆子,土,就是野生河鲜。当然,每一次开到地方后,都是我们买单,师傅则优哉游哉地坐河边上,我去买烟给他,然后唤老板上菜,我爹和同事则陪着他聊天。那家馆子临河,歪瓦斜墙,破椅烂桌,可生意好得打拥堂,每次都要排队候着。
第一次去吃的时候,司机师傅对堂倌说,来5斤泥鳅5斤鳝鱼哈!我们仨面面相觑,四个人怎么吃得完这么多?不大一会工夫,铺了塑料布的竹桌上“嗵”一声,搁上两个洗脸盆大小的搪瓷大盆,一盆是泥鳅,一盆是鳝鱼,全部油红闪亮,里边红绿黑黄白相间,红辣椒,绿黄瓜,黑泥鳅,黄鳝鱼,白葱段白蒜头,视觉嗅觉味觉全是刺激。小心翼翼夹一筷子吃下去,麻辣鲜香软,和着黄瓜条的脆,味蕾顿时被刺激得豪气冲天,和师傅一样吃得酣畅淋漓,居然全吃光了。那时候是18块一斤,学完车后我们记住了那家馆子,后来陆陆续续也爱去吃,从18元,28,38,48……后来就忘了。
今年春天,我跟一个朋友去黄龙溪,经过双黄路,那条路早就认不出来了,延长了不知多少倍,拓宽成六车道不够,似乎还在扩。因为扩马路,很多馆子墙上又画上大大的“拆”字,似乎还要扩成八车道的模样,
朋友是好吃嘴,说带我去一家开了几十年的老馆子,吃土鳝鱼和泥鳅。他拐来拐去,来到一条河边,乡坝头的河岸边如今也打造得跟城里头的府南河一个模样了,沿河一溜儿整齐划一的人行道,间或种植些高大的垂柳、榕树,河堤小坡上绿植葱茏。往远处看,一栋栋统一修建的楼房的空地上,偶尔望得见一小片一小片油菜花,偶尔飘来若隐若现的菜花香气,以及躲藏在风里的旱厕味儿,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乡野的味道。
来到这家店,我四处一张望,装修的确是四川郊县那种随意的乡野风格,木头圆桌上仍然铺了塑料布,柜台前玻璃瓶里一款款自泡的酒和简陋的电饭锅并排,很是粗犷和直白。店里没有菜单,墙上贴有一张纸,上面有泥鳅、鳝鱼、火巴火巴菜和啤酒、豆奶的价格表?泥鳅、鳝鱼价格真不便宜,88元一斤。我们各样要了一斤,两大钵端上来,油红闪亮,一筷子下去,顿时,恢复了早先的记忆,几乎与从前一样啊,麻辣鲜香软,一打听,果真是从前临河那家馆子。不过,现如今的确不如年轻时那么勇猛了,不知是不是老了的原因,满满一大钵,竟然剩下不少。
高段位的吃货是既会吃又会做,还是回家自己如法炮制一钵吧,餐馆做的太辣,改良一下:
剐好的鳝鱼一斤或二斤、大葱、姜片、大蒜无数,黄瓜一根。鳝鱼洗净,加少许白酒和盐去腥,入锅里不放油,干炒去水汽,然后洗锅,放油,待中度油温时(油锅里有少许泡泡)放郫县豆瓣、豆豉、干辣椒、花椒,炒出香味再入高汤,煮开后加鳝鱼、大葱段、姜片、数颗独头蒜(可多放),焖煮至鳝鱼软时再丢入黄瓜段,起锅即成。鳝鱼换成泥鳅亦可如法炮制。
新闻推荐
小朋友亲自上阵,在皮影艺人的指导下动手体验皮影表演。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曾洁摄影陈羽啸6月11日上午8点,距国际非遗博览园正式开园还有一个小时,门口的领票点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
郫都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郫都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