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激荡治蜀兴川的根本动力

宜宾日报 2017-06-16 04:08 大字

(上接第一版)

在学习中明晰方向,在对标中校准路径。这种坚持,保证了四川全面深化改革沿着中央确定的方向路径稳步推进。

2015年8月,就在搭建改革主体框架“行程过半”的重要时期,主导全省改革的“中枢神经”——省委改革办做出了一项重要决定:安排专人建立对接盯跟机制,每次中央深改组会议后,第一时间发出对接提示通知,同时把责任直接压在对应的9个专项小组和省直部门头上,由省委常委、副省长等直接牵头,并纳入省直部门年度绩效目标考核。

这一过程中,“四大原则”一以贯之:一是凡是中央专项改革方案,原则上省委都要出台相应对接方案,不制定而直接贯彻是少数例外。

二是凡是对接中央转型方案,原则上都纳入省委深改组《年度专项改革方案上会审议计划》,放在指定改革方案的优先位置。

三是对接时限原则上控制在半年以内,防止延误改革。

四是凡是属于对接中央专项改革方案,原则上都经过省委深改组会议审议,不能由部门自行出台,防止搞选择性改革。

截至2016年底,2016年6月30日前中央正式出台的改革方案,四川省基本实现对接。今年上半年,四川省将完成2016年底前中央正式出台的所有专项改革方案对接。

对此,中央改革办一位负责人评价:“四川贯彻中央改革部署严丝合缝”。

率先垂范,始终坚持党政主要领导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抓改革落实,既挂帅,又出征,亲力亲为推动改革落实落地

聚焦农业改革的“广汉之行”刚刚结束,6月6日至7日,另一场同样关注改革的重大会议——全省国资国企改革经验交流暨工作推进会召开。

王东明和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前往川投集团、省铁投集团等部分国企深入考察。王东明强调,要把抓改革落实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做细做实工作、抓紧抓实督察,列出清单挂图作战,及时发现、总结、推广基层创新举措和鲜活经验,以“三严三实”精神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早在2014年2月省委十届四次全会上,王东明就针对新时期涉及面更广、调整利益格局更难的情况,提出推动改革部署落实“知行合一”的问题,要求全省上下在增进改革共识、坚定改革信心、吃透中央和省委的改革精神的同时,要把功夫下在抓落实上,见诸改革行动、见诸改革实践。

抓调研、抓规划、抓推进、抓落实,改革肇始,王东明就提出“一手抓改革方案制定、一手抓改革任务落实”的总体思路。

从一纸蓝图到付诸实践,筚路蓝缕,四川三年全面深化改革道路上,随处可见党政主要领导亲力亲为的身影。

在抓调研中明思路。2013年10月,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召开前夕,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筹备工作专题会议作出决定,成立20个重大改革专题调研组,每个专题调研组分别由一位省领导牵头,随后三个多月时间里,包括省委书记、省长,以及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等20多位省领导在内的调研组成员“一竿子插到底”,直接与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面对面交谈,倾听民声、搜集民意。

在抓调研中谋方向。2014年2月,省委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王东明担任组长,上任之初,即直接上手研究和牵头制定省委深改组年度《工作要点》《工作台账》和《改革落实台账》。

一个月后,在赴川东北地区等调研中,王东明提出“以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为突破口”的农业农村改革主攻方向;

2016年2月17日至18日,王东明赴成都、德阳、绵阳等地调研,要把全面创新改革作为引领全省“十三五”发展的“一号工程”的提法浮出水面;今年4月11日至13日,在赴攀西地区开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调研中,“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的工作思路和着力重点逐步成型……

在抓督察中求落实。2016年4月,《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加强改革落实工作的意见》出台,把中央关于抓改革落实的要求具体化,对正式出台的所有专项改革方案每年组织开展一次落实情况督察评估,对所有省直部门和市州年度改革工作实现绩效目标考核全覆盖。

在抓考核中求落实。省委十届四次全会以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召开 20次会议,其间,听取了13个市州和9个省直部门的改革落实情况汇报。让省直部门和市州党政主要负责人上会报告“应考”,也是四川推动改革落实的重要举措。

在抓分解中求落实。今年,就在全省改革主体框架搭建基本完成的关键时刻,王东明推动建立起“主要负责同志带头、省领导直接抓专项改革方案落实”制度,将51个专项改革方案列入今年“省领导直接抓落实任务清单”。其中,王东明、尹力各负责其中的5个,同时要求省委改革办将省领导亲自抓的专项改革方案纳入“月月督察”范围,列为下基层调研的一项重要内容。

与此同时,一种“省委深改组统筹决策、专项小组分块抓总、牵头部门组织实施、参与部门各尽其责、改革办协调督促”的改革工作总体格局逐步成型。既要挂帅、又要出征,在省委深改组第二十次会上,王东明对省级领导干部、省委深改组成员和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这个“关键少数”反复叮嘱。

6月2日,尹力专门听取他直接抓落实的专项改革方案牵头省直部门工作汇报,对推动改革落实有关工作进行研究部署。

这些背后,是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的坚定决心。

制度为先,始终坚持在体制机制的创新中抓改革落实,在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抓改革落实的制度体系

从2014年启动全面深化改革至今,四川已累计制定专项改革方案超过330个,数量居全国前列。要推动改革落实,靠人,更靠制度。

从一开始,省委就从全局着眼,构建起“1+9”的改革工作组织体系,即1个由省委书记任组长的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9个分别负责经济、国企和科技、农业农村等领域的专项改革小组。

从2014年开始,为确保全面深化改革有条不紊推进,四川每年都出台年度改革要点、工作台账两份重要文件。

同年底,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十届四次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年)》,对未来五年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整体安排,为全省全面深化改革描绘出一张清晰的“总施工图”和“时间表”。

如此一来,四川形成了远有规划、近有要点的清晰施工图,远近结合,一目了然。

在此前基础上,今年初,省委深改组在继续编制实施年度《工作台账》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用“清单制+责任制”编制实施年度《改革落实台账》。同时启动建立全面深化改革“清单制+责任制”信息化平台,在省委改革办设立运行中心,通过党政内网连接9个专项小组、所有省直部门和21个市州,形成全省改革工作一张网、一盘棋。

这样,即使面对几百个浩繁的改革任务,每一项改革均可实现责任具体、有章可循,改革效率稳步提升。

不仅如此,从一开始,四川就将改革督察作为推动改革落实的一项重要制度来抓。从2014年开始,每年五六月,开展一年一度的全面督察,对所有正式出台半年以上的专项改革方案全覆盖,一个方案建立一本台账。

2016年,推动改革落实的督察机制进一步升级,四川省建立起“清单式”精准督察制度,以“专项改革方案”为单元,以每个方案中“具体改革事项”为对象,按照“已完成、已启动未完成、未启动”3种类型逐一分类评估,为每个专项改革方案建立“落实情况档案”,全程跟踪评估督察,直至销账完成。

从今年起,四川将督察的频率提升为月月督察,选取一批重大改革方案,每月赴三至五个牵头负责的省直部门实地督察,重点督察省领导直接抓落实和今年需要完成并销账的改革方案。

为将改革落到实处,2014年起,省委作出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每年对各部门和市州当年改革重点任务进行调研评估,将结果纳入目标绩效考核,在150分的总分中改革一项占据10分。从2017年开始,将提升对改革落实的考核比重,纳入考核二级指标。

清单制将任务细化,责任制将任务分解到人头,督察制注重过程监督,考核制强调结果导向,由此一来,全面深化改革有了一整套的制度体系,确保其落到实处。

2016年7月,四川省出台专门意见提出将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明确没有为个人、他人谋取私利等七种情形可容错免责,由此形成“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问责无为”的改革导向,为勇于改革者保驾护航。

让迷失者清晰,让怯弱者勇敢,让懒政者受罚,让缓慢者加快,严密的制度体系护航,四川全面深化改革这艘航船,三年多来始终行稳致远。

精准发力,始终坚持重点突破与渐进推进相衔接、重数量与重质量相结合,排出优先顺序,集中力量攻坚,推动改革落地落实

四川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始终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在点面结合中实现改革的落实。

在精准发力中抓落实。瞄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排出优先顺序,出台专门改革方案,靶向出击,提高改革方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把全面创新改革作为引领“十三五”发展的一号工程,编制出台综合改革、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改革试点等“9张清单”,军民融合产值去年跃升至全国第二。

针对民间投资持续走低的现象,精准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将开展市场准入限制专项清理,确保民间投资在市场准入条件、资源要素配置、政府管理服务等方面享有平等待遇。

四川是农业大省,也是农村改革的先驱。几年来,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突破口,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包括成都市郫都区在内的多个区县被确定为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开始农民有偿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探索。截至去年底,全省培育家庭农场3.4万个,农民合作社7.4万个,龙头企业1万家以上,新型职业农民10万人,全省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规模扩大到30%。

简政放权是四川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核心。几年来,四川先后取消、调整、下放430项行政审批事项,省级层面核准事项只保留281项,成为全国最少的省份之一,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三张清单”制度基本建立。政府核准投资项目范围大幅缩减,需省级核准的事项减少60%,属全国核准事项最少的省份之一。

在系统推进中抓落实。四川不仅注重重点领域的尖兵突进,更集合相关领域,整体推进,纵横拓展,提升改革的整体效力。

就国企改革为例,以混合所有制项目推出为切入口,四川省国企改革从纵横两个维度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推进。《全面深化省属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方案》《四川省省属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办法》等系列重要改革方案陆续出台,将国企改革由此前的单点突破引向整体推进。

在提高方案质量上抓落实。2014年,交通运输部将四川省纳入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改革试点。随后几个月,四川省专门组织调研组,赴贵州考察,研究借鉴山东、云南、福建等省举措。同时,多次召开省内座谈会,反复征求多部门意见,随后数易其稿。

前期反复调研,找准问题;后期多方问道,寻求答案,其间数易其稿,千锤百炼,锻造出一份份高质量的方案,确保了改革落实的成效。

人民作证,始终把百姓的获得感作为评判改革落实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并以之作为继续深化改革的不竭动力

再过几天,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78岁的王清术又将领到每月按时发放的150元“村福利金”,不久后这笔钱将增到每月180元。

过去这不敢想。转变来自三年多前战旗村开始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化改造试点,改革让村民们荷包不断鼓起来。

王清术是全省千万改革受益者之一。在全面深化改革三年多进程中,四川省始终把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增强群众改革获得感,作为评判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

省委十届四次全会旗帜鲜明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全省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紧紧依靠群众推进改革,必须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真正做到谋划改革汲取人民智慧,推动改革凝聚人民力量,检验改革接受人民评判。

老百姓的获得感,正是改革的初衷;群众的幸福感,正是改革的应有之义。

人民作证——受益于全省贫困地区全部实施贫困患者“先诊疗后结算”制度,今年70岁的广安区农民蒋华建住院几乎不花一分钱。截至去年底,贫困人口就医个人支付部分占比由2015年底18.21%降至1.49%。

得益于四川在全国率先实施的全域分级诊疗制度改革,成都市民李阿姨可以随时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签约医生,接受咨询治疗。

受益于行政审批权下放新政,攀枝花力宏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胡震现在当地就能办到建筑施工证,从交资料到拿证,不到10个工作日。

受益于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改革,成都市温江区花木种植大户郭朝建获得银行超过1000万元贷款,顺利度过产业严冬……

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眉山启明星铝业有限公司每年可节约电费1.4亿元。

不同区域,无数个鲜活的个人,见证、度量着改革的含金量。

数据说话——今年一季度,四川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近19万户,同比增长33.34%,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总数已突破440万户。

伴随着全面创新改革的深入推进,四川科技创新成果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年新申请专利逾14万件,居全国第7位,同比增长28.69%。

伴随着农业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过去三年,四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上一个千元台阶。

2016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超3.2万亿元,同比增长7.7%,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呈现总体稳定、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今年一季度,四川GDP增速达到8.2%。

从微观到宏观,实实在在的案例和数据,让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可感可知。正是这种真实的获得感,赋予了全面深化改革沉甸甸的质感,赋予了继续深化改革的不竭动力。

新闻推荐

生命在脱贫战场燃烧 ——追记四川广元市昭化区南斗村原党支部书记张绍清

带头发展产业,“屡败屡战”差点耗光了家当,终于帮大家找到致富路;舍生忘死工作,哪怕到了肝癌晚期,仍奔波在田间地头……2016年3月28日,张绍清燃尽“生命之火”,永远融入了他深爱的这片土地。张绍清是四...

郫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郫都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