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聚一堂 标兵能手谈业务话成长成都检察机关发挥标杆作用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叶锐正在作报告
田馨睿正在作报告
报告会现场(图片由成都市检察院提供)本报记者王一多
2017年2月24日,从北京传来了好消息,成都市检察院公诉一处副处长叶锐获得第六届全国检察机关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全国公诉标兵”的称号。据悉,这是成都市检察机关参加全国六届公诉业务竞赛取得的最好成绩。
像叶锐这样的业务标兵分布在成都检察机关各条业务线上,他们在比赛后褪去荣誉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3月30日上午,成都市检察机关召开全市检察机关全国检察业务竞赛“标兵能手成长之路”报告会,包括叶锐在内来自全市各条业务线上的9名个人代表和2名集体代表作了报告,全市检察干警通过电话电视会议观看了全程。
这是成都检察机关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发挥全国检察业务竞赛“标兵能手”示范作用、辐射作用和表率作用,以点带面带动全体干警向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检察方向发展。
回顾这场报告会,它带来的不止是感动,更多的是对检察人梦想与信念的坚持与努力。
【勤奋与坚持】不忘初心 重走司考路
在报告会上,“集训”两个字频繁出现,这是每一个参加业务竞赛的检察官都曾遭遇的备战经历。
成都市检察院控申处的沙呷阿衣在2014年参加了首届全国刑事申诉检察业务竞赛,备战时间约为五个半月,其中集训时间约为两个半月。“在集训期间也基本上没有太多的休息时间,每天从早上9点到晚上10点都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被戏称为‘重走司考路\’。”和沙呷阿衣并肩作战的还有成都市检察院控申处的张珏琼,他们每天备战16个小时。“那些个日夜里,熟记了千余条法律法规,聆听了80多堂培训课程,阅读了50多篇学术论文,学习了40多篇政策讲话,钻研了30多本业务书籍,撰写了共近20万字的案件复查报告。”
去年10月成都市检察院案管办副主任王沿琰刚参加了全国检察机关第一届案管业务竞赛,回忆起比赛的难忘瞬间,“为了保证案件评查的精准性,集训时我和队友们把《刑法》《刑诉法》和相关的司法解释翻了无数遍,一个人有问题立即提出来全员讨论,甚至在去教室的那几分钟的路上,都在争论某个案件定性是否准确、证据是否充分、程序是否规范。”就是在这一次次的坚持讨论中,队员们对案件程序规范和实体处理的标准把握越来越清晰。
而这种勤奋与坚持并不只是在备战集训时才有,彭州市检察院的罗关洪用10年时间完成了从锅炉工到检察官的蜕变,2015年12月参加首届全国未检业务竞赛获业务能手称号。“别人办一件案件,给我分两件案件,工作量比别人增加一倍。有时候案件上班时间实在办不完,我就吃住在办公室,晚上靠着沙发垫子将就对付。”
【学习与传承】法律工匠 共圆检察梦
检察工作的专业性对检察官不断提出新要求和新期待,今年初,全市检察长会议上,吕瑶检察长提出,要加强学习,解决能力危机和本领恐慌,要努力实现“法律工匠”的梦想和追求。“所以一直以来,我将学习作为最重要的武器,将学习作为生活的态度。学习重在平时,贵在坚持。短时间的培训只能解决短时间的问题,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长期的学习有待自身的自觉。所以我坚持每天看书,经常动笔,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成都市检察院侦监一处副处长田馨睿在报告中这样说道。
郫都区检察院公诉科科长王青已经年过四十,同样对学习抱着这样的态度。“2012年成都市检察机关举行监所业务竞赛,当时我已年逾四十,然而我并没有因此拒绝此次学习提高的机会,毅然报名参加,积极准备应考。”王青告诉大家,“那段时间,我的业余时间全部交给了书本,记不住就写,写一遍记不住就再写,案头堆满了厚厚的写满知识点的笔记本。”那一年,法医专业毕业的王青被最高检评为全国监所检察业务能手。
在备战期间,来自侦监、公诉等部门参加过全国竞赛的教练和选手,会从汇报的礼仪、答辩的方法,到报告的制作,毫不保留地传授宝贵经验。这是前辈新人之间的学习,但更是一种传承,将成都检察人的传统传递下去。叶锐作报告讲道,“有一种传承叫领路人,有一种传承叫陪练,有一种传承叫以身作则。”
【团队与队建】荣誉背后 构建人才计划
“正是每个人默默无私的奉献,铸就了这个团结而具有坚强战斗力的团队,最终成就了每个成员的成功。”叶锐在报告中将团队作为第一个关键词进行讲述。王沿琰同样认为“团队就是力量”,在他集训期间,省检察院郑雷主任眼睛刚做完手术,纱布还没拆就到学院和队员们一起对案件评查进行讨论;主教练、替补队员、市检察院案管办的技术专家一直在背后支持着参赛选手。
青白江区检察院民行科科长刘浩在报告中首先感谢了团队的帮助,他将自己在前台获得的荣誉与幕后的奉献者共享,“团队之间相互鼓励、有书同享、有难共帮,让我充满力量和勇气。”成华区检察院技术科副科长陈天策作为个人代表的最后一名报告人,同样提到“团队协作是基础”,在集训过程中,他与四川省队友们携手共进,一起认真研习模拟竞赛试题,一起练习和观摩比赛,一起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互相之间取长补短、精益求精。
备战时的团队协作都得益于成都市检察机关常态化的队伍建设,当天,高新区检察院政治部主任刘毅严和郫都区检察院副检察长付静作为团队代表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做法。
高新区检察院以践行“检察长工程”为指引,努力实现优秀人才培育与检察工作发展良性互动。“制度上,研究形成了《检察业务学习制度》,以‘推动检察人员适应专业化、职业化改革方向,着力提升检察人员执法规范化水平和履行法律监督的能力\’,构建了有时间保证、有目标引领、有进度要求、有考核标准、有反馈评价、有督促激励的常态化学习制度。行动上,采取检察长及班子成员带头领学、带头办案、‘1对1’联系指导业务能手等多种\‘传帮带’形式,以及通过集中学习、案件讨论、出庭观摩、听庭评议、检察官沙龙、业务交流,派员参加清华、复旦等大学业务培训等多种形式锻炼队伍,培育标兵能手。”刘毅严分享道。
郫都区检察院则结合实际遵循规律,制定了干警成才规划。“根据新形势下检察工作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落实<成都市检察机关2016-2020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实施意见》,从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工作、保障措施四个方面对我院5年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规划和措施。”付静介绍说,“根据建议要求一是成立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二是站在战略高度明确了我院5年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目标和重点,为我院每年的人才培养计划提供了指引和遵循;三是针对司改后不同职务序列人员和青年干警的培养,结合职业特点和对象特点,提出了不同的培养思路、目标和方法,打破了以往的“大锅饭”式培训模式,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1名代表作完报告后,省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王燕作了讲话,她充分肯定了成都市检察机关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全面扎实推进人才建设六项重点工程,逐步建立起一套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制度机制,努力营造促进人才竞相涌现的良好环境。同时,她要求成都市检察机关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加大现有检察人员培养力度、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立足实践,提炼积累易复制易借鉴的成都经验,持续推进检察人才队伍建设。
随后,成都市检察院检察长吕瑶在讲话中指出,全国检察业务“标兵能手”代表和单位代表的报告集中体现了成都市检察机关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体现了检察官的理想信念和精神风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吕瑶也提出,希望业务标兵能手们充分发挥榜样作用,传递正能量引领工作新发展,同时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再立新功,载誉前行,成为真正“善谋事、敢担当、能创新、会办案”的中坚力量和顶梁柱。同时,鼓励全市检察干警树立看齐意识,争当新一代业务标兵能手。
吕瑶强调,成都市检察机关要正视当前业务建设和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本领恐慌的问题在不同业务条线还普遍存在。成都市检察机关在人才培养和过硬队伍建设方面,要以改革为契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定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检察工作发展需求,大力加强业务能力建设,培养在全国有影响力、知名度较高的领军业务人才,能够办理疑难复杂类案专家型人才和能够推陈出新的创新型人才,真正实现“争创一流检察机关”的重任。
新闻推荐
新闻事实:日前,四川宜宾一家幼儿园给幼儿吃发霉烂苹果的新闻引发社会关注。“小饭桌”的安全问题,再次让万千家长揪心。媒体观点:目前,我国还没有学前教育立法,教育、物价、工商、卫生等各部门...
郫都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郫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