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郫筒酒
□ 杨秀康
曾常路过成都包家巷。看见有一家“小花园”餐厅,大门口悬一副对联:“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
我想,这该是一种多美的、多好喝的琼浆啊,才让人想到郫筒酒,不用酤买的了。其他酒,不是一回事。我查询资料,原来这竟是杜甫的诗作中的一句。难怪主人要炫耀。
如今,市面上,至少我没有看到过郫筒美酒,也未喝过此款酒。
原来郫都区郫筒镇,得名源于历史上的一味美酒:郫筒酒。清代同治版《郫县志》记载:“郫筒之名,由此而起。”在一些收藏爱好者手里,还能找到一点郫筒酒的比如酒标、包装之类的存在,我在本土收藏家吴国先先生那里就曾看到过。于是,我向他了解起一些有关郫筒美酒的故事来,也算慰藉好奇心吧。
说到郫筒酒,绕不开西晋的山涛,据说他八斗酒不醉。因好酒饮事,作郫县县令时,偶然改良发明了郫筒酒。返京,带回郫筒美酒。京城一时以饮郫筒酒为时尚,号称“山公酒”。照此说来,山涛对郫筒酒的发扬光大,功不可没。按说,此酒早有,西汉大儒扬雄,其乡邻向扬子云求教求学,即“载酒问字”。想一想,当时的老百姓,是以酒来敬重汉儒大家的。后来有人云,郫县历史上应该大量产酒,疑是将今之邛崃、大邑拉郎配,有些牵强,我不太认可。因为,郫县历史上的行政管辖范围,并不包括今天的中国白酒原酒之乡邛崃、崇州和大邑。
唐人张周封在《华阳风俗录》记载:“郫县有郫筒池,池旁有大竹。郫人刳其节,倾春酿于筒。苞以藕丝,蔽以蕉叶,信宿香达于外。然后断之以献,宿号郫筒酒。”宋人赵忭《成都古今集记》也有记载:“成都府西五十里,曰郫县,以竹筒盛美酒,曰郫筒。”明人曹学佺《蜀中名胜记》也说,“郫县治内东,土台坟起,下有池,其底有井,谓之郫筒井。井畔产巨竹,刳为筒,汲水而酿。包以蕉叶,缠以藕丝,信宿香达于外。或云山涛治郫,以筠管酿酴釄酒,旬日香闻百步。今池井俱存,竹则不产。”这基本上就是今天我们还能看到的郫筒酒生产过程,加工工艺记录。
今人已无法品尝到郫筒美酒。但可以从叶圣陶的文章里想象。叶老在《成都近县视学日记》里写道:“郫县附近尚有杜宇蚕丛墓,及扬雄之子云亭,亦不欲观之。独行入城,尝郫筒酒。酒价每斤一元四。初以为白酒,熟知是黄酒,微苦。带有橘皮味。尽半斤。”1940年12月4日,叶老独行入城,自个小酌,吃了半斤郫筒酒。看来郫筒酒,着实美,是一种黄酒。朱德后来也回忆说,早年在成都读书,他喝过郫筒酒,味道很不错。朱德后来视察郫县,还希望当地能恢复郫筒酒的生产。《蜀中名胜记》记录有郫筒酒的主要生产原料:高粱、小麦、大麦、稻谷、玉米五种杂粮。民国年间,郫县益丰和、元丰源、绍丰和等酱园厂,还能少量生产郫筒酒,主要原料为糯米、小麦、高粱等。可惜种种原因,郫筒酒的生产工艺,传人不存,郫县已酿不出此味美酒了。
聊以自慰的是,我们还能从浩瀚的典籍中,发现许多古人称颂郫筒酒的文字文章。虽是只言片语,仿佛还能闻到其酒香。
杜甫在《将赴成都草堂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中一首这样写道:
得归茅屋赴成都,直为文翁再剖符。
但使闾阎还揖让,敢论松竹久荒芜。
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
五马旧曾谙小径,几回书札待潜夫。
我们看看杜子美,怀着喜悦的心情,用好酒来招待好友严武,将来成都为官治蜀。他们在草堂,当成就一段美酒夜话。也可能在摩诃池旁,泛舟抚酒。这“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如今已被雅安市、郫都区的个别商家拿来作广告宣传语。只是他们没机会付杜甫著作版权费。但美味应当继续。
同时代的李商隐也留下“锦石有棋子,郫筒当酒壶”的诗句,看来李才子也好饮郫筒酒。
大文豪苏东坡,就更怀念郫筒酒了。“可恨蜀山君未见,他年携手醉郫筒。”在杭州,苏东坡和友人把酒唱月,发出这样的感叹。他也许是当年和文同一起醉饮过郫筒酒的吧?这“君”,是谁呢?肯定是故乡人啊。
陆游后来入蜀为官,那可是“长瓶磊落输郫娘,轻骑联翩包海棠”,还要“未死旧游如可继,典衣犹拟醉郫筒”,“且拼烂醉沽郫筒”,可以想象这位蜀州通判,典卖衣服,都要多多购得郫筒酒,待客自饮,两不相误。
范成大有一首诗《入崇宁界》,诗中写道:“桑间三宿可回头,何况三年濯锦游。草草郫筒中酒处,不知身已在彭州。”大概指的是从郫县出发,过崇宁柏条河,走君平场,到彭州去。在饮得郫筒酒后,醉了,坐轿子,酣然入睡。竟不知身处何地,待醒来,已在彭州地界。大家可想而知,范老师是醉得如何糊涂。
清代康熙皇帝的儿子,果亲王路过郫县时,亲笔题写:“酴釄传香”四字,以资褒扬郫筒井。当然也是赞誉郫筒酒了。不知他当时可饮一杯?我认为当时的县令刘乃大一定是捧出了郫筒酒,一番推杯换盏后,带领果亲王于老县衙门内,夜游郫筒池,传就墨韵。
清代美食大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将郫筒酒、绍兴黄酒、常州兰陵酒、山西汾酒等,列为十大美酒。他可是在品尝了七次之后,大笔一挥。郫筒美酒,声名可比今日众多酒品牌,得意得多!
清末有一首竹枝词,也写到了郫筒酒:
倚南墙,几回凝伫。绿筠冉冉如故。帝城景色缘何事,一半花枝风雨。收听取,这气象精神。则要人来做。当留客处,且遇酒高歌,逢场戏剧,莫作皱眉事。那个是,紫佩飞霞仙侣,骎骎云步如许。清闲笑我如鸥鹭。不肯对松觅句,萍散聚。又明月,还寻锦里。烟霞路,浮名自误。待好好归来,携筒载酒,同访子云去。
看来,文人雅士多好饮郫筒酒。几多爱不释嘴,以饱口福。留下一段段有关郫筒酒的佳话。
中国人酿酒,历史很长。酒文化也非常丰富。郫筒镇,这筒,就是竹筒,郫县林盘修竹很茂盛,如今乡下,还能看到许多竹林掩映的人家。应该是先有池、井,井旁有大竹。后有汲水酿酒,山涛灵机一动,竹筒盛酒,以解酒瘾。郫筒酒按古人记载,盛于竹筒中,再次发酵,味道清新自然。清代设郫筒驿,尔后再有郫筒镇。
虽然,郫筒酒已不存于世,但美酒佳话仍长存于郫县百姓记忆里,至今让人津津乐道。
新闻推荐
去年10月起,一位在排列3频有斩获的彩民引起了郫县民俗文化街体彩网点负责人李姐的注意。李姐说,有段时间,这位彩民基本上每个月都要中奖3-5万元,今年2月甚至中了6万多元。李姐与他交流中...
郫都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郫都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