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实施国际国内双对标 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本报讯 “坚持国际国内双对标,奋力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3月2日,成都高新区召开对标管理工作专题讨论会,提出了成都高新区对标先进地区加快发展的思路及目标,即坚持国际国内双对标,从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资源集聚上着力,打造全国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打造全球顶尖人才创业基地。
会议指出,成都高新区要将电子信息产业打造成5000亿级产业集群,从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三大细分领域着力,“加粗”“拉长”集成电路产业链,提升新型显示产业层位,促进高端软件业向移动化、云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将生物产业培育成为第二个引领型产业。以国际生物城为载体,建设智慧健康产业园,并加强与武汉光谷、上海张江等生物医药产业园以及古巴、以色列、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合作;加快打造国际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探索硅谷银行发展模式,设立金控集团,抢占金融科技战略高地,支持征信评级、支付、智能投顾、普惠金融等应用方向的金融科技产业。
在创新驱动方面,成都高新区提出打造全国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将制定协同创新专项政策,争取开展国有无形资产单独管理试点、高校院所体制机制改革试点;编制国际菁蓉镇发展规划,加快与郫都区、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共建国际菁蓉创新中心步伐,建立院士工作站、高新—高校协同创新创业孵化基金;推动成立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联盟,设立成都高新区硅谷创新中心;着力打通军民融合创新通道,在军工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实施军民融合型大企业大集团、军民融合创新成长型企业培育工程。
在体制机制方面,提出将打造一流产业生态系统,构建以“资本+人才+渠道”为基础的招商体系;实施国际顶级科技园合伙人计划(TSPPP),在产业集群、金融创新、金融开放等领域合作取得突破,建设全球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综合服务平台。
(本报记者 马静璠)
新闻推荐
6号线盾构机提前37天下井背后:3000工人辛劳作业 等着混凝土灌完 在工地一守就是10小时
6号线盾构机提前37天下井前日,成都市目前最长的全地下线路——6号线一、二期工程的首台盾构机在侯家桥站顺利完成了下井工作,比预定计划提前37天拉开了盾构施工的序幕。“这离不开我们3000名一...
郫都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郫都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