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靠着家传剃头手艺他在成都买房安家

天府早报 2017-03-01 09:55 大字
二月初二这天贺师傅为20多人剃头

街头手艺人

■天府早报记者赵霞实习生粟麟摄影报道

前天是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大人和小孩要在这一天剃头,能在新的一年里讨个好彩头。旧时,剃头师傅被称为“侍诏”,理发店叫做“侍诏厂子”,而贺师傅正是目前成都为数不多的老剃头匠之一,当天他为20多人剃了头。

33年前,贺师傅带着父亲传授的剃头技艺和爱人来到成都 “闯天下”,在这里生儿育女。剃头收费从0.2元涨到了现在的9元。光阴从贺师傅的一把剪刀中流过,如今,53岁的贺师傅,手艺也没传下去,只好决定干到哪天是哪天,话语中多了些无奈。

■民俗专家

二月二成都以给孩子剃头为主

就全国而言,由于地域不同,各地风俗也各有差异。天府早报记者专程请教了民俗专家袁庭栋。他告诉记者,据他所知,成都地区在二月二这天主要还是以给孩子剃头为主。

民谚说“二月二,龙抬头”,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大家都会等到“龙抬头”的日子理发,俗称“剃龙头”,据说可以带来一年的好运。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摆摊34年

剃头加修面,用父辈传授技艺过活

“生意还是比平时要好些,”贺师傅告诉记者,“农历二月初二那天,保守估计还是有20来个人的生意。”

贺师傅在双桥子一片摆摊已经有34年了,顾客也基本都是老主顾。

贺师傅家在安岳县,家里有兄弟姊妹4个,他排行老二。半个世纪前,贺师傅的父亲在乡里开了一家理发店,是乡里乡亲口中剃头的一把好手。虽然跟父亲学过这门手艺,但当时十七八岁的贺师傅想出去“见见世面”,于是他去遵义修过铁路、也在水泥厂里做过工。体验了一圈生活的不易后,贺师傅还是决定回到四川,用父辈传授的剃头技艺给妻子和自己建起一个家。

“1984年我就到成都来了。”贺师傅一边回想一边说,“一直都在双桥子这一片剪头,住家也是在旁边的居民大院。那时候还是在老的三层住宅门口摆摊,放两把椅子,挂上镜子,搭个棚子,就开张了。”

“最开始的时候剃头含修面是2毛,后来慢慢涨成4毛、8毛、1.5元、2元,都是跟着生活走的。”贺师傅说2元这个价格一直维持了10年时间。贺师傅的爱人赵阿姨说:“现在生意不好做了,年轻一点的都去理发店了,只有老头老太太才来我们这种菜市场里的小店。”

老顾客多为找贺师傅剃头有人曾“三顾茅庐”

贺师傅的摊子就摆在菜市场外的墙边,一个遮雨棚,两面是其他美发店淘汰的镜子和两把他自己做的椅子,就是全部的家当了。

随着城市发展改造,不少老顾客搬家离开了双桥子片区,但偶尔还是会有顾客专程从很远的地方赶来找贺师傅剃头。“那个大爷都80好几了,他就是从三环外坐着公交车,专门过来剪头的。”平时早上8点开门,晚上7点收工,下大雨的话就不摆摊,正是因为这样的“随性”,曾经有人为了找贺师傅剃头“三顾茅庐”,“今天不在明天来,明天不在后天又来。”

贺师傅店里有不少“老古董”。贺师傅指着其中一把锈迹斑斑的铁椅子介绍,“这是我自己设计,请别人焊成的,用了近20年了,客人坐着稳当,躺着舒服。”在记者采访期间,不断地有顾客上门,“这些都是老顾客吗?”贺师傅腼腆地点了点头。

虽然现在剃头都用电动剃头刀,但是贺师傅的包里还装有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用着的老式手推子,“偶尔就是会有那么一两个人不喜欢带电的工具,所以就一直带在身边。”说着,贺师傅还从包里掏出两把老式剃头刀给记者看。

也有担忧年轻人不愿学,剃头手艺将失传

贺师傅的爱人赵阿姨说:“二月初二那天剃了二十多个人,比平时多得多,一天下来都没歇口气。”和普通的理发店不同,剃头师傅工作时要一直站着,修面时还要注意手上的刀,不能刮伤客人。

贺师傅说:“站是基本功,这是不在话下的,但是让我坐一个小时我就受不了。遇到给婴儿剃满月头一次没有一个小时是不行的,小孩子头皮很薄,刀也不敢下重了,不然会出血,那是相当有难度的。”

采访中,赵阿姨和贺师傅都表示出对剃头手艺即将失传的担忧。“年轻人不愿学剃头,来剃头的也大多是大爷大妈,”贺师傅说,“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好玩、轻松的工作,剃头这么累,他们不喜欢也正常。”

靠着这一次不超过10元的剃头生意,贺师傅和赵阿姨在成都买下了自己的房子,和其他兄弟姊妹一样在成都安家落户。“大儿子在郫县上班,小儿子19岁,还在念书”,对于未来贺师傅显得很乐观,“等我剃不动了就不剃了,退休。”

■小知识 “二月二龙抬头”为什么要理发?

农历二月初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所以把这一天叫做“龙抬头”,有几种来历。

一种说法: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动物,到了二月初二前后,逐渐从冬眠中苏醒,开始活动,所以这里的“龙”是在蛇、蚯蚓等动物的基础上,由古人想象加工出来的;

还有一种说法:春回大地之后,老百姓也盼望“龙”能够镇住一切蝎子等有害的毒虫。

另外,“龙抬头”还与中国古代天文学有关,传说在二月初二这一天,东方的地平线上会升起“龙角星”,所以称为龙抬头。

前来理发的大多是老主顾老式剃头刀手动推刀贺师傅给顾客修面

新闻推荐

2442次“约会”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成都城市创业品牌“菁蓉汇”启动两周年

本报讯(记者冉倩婷)2017年2月8日,成都“创业天府·菁蓉汇”活动启动正好两年。“经过两年时间,‘创业天府·菁蓉汇\’已经成为成都市推进全面创新改革、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的‘双...

郫都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郫都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