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抗战时期的“四川漫画社”

四川政协报 2016-11-08 00:00 大字

■龚敬威

“桃园聚义”商救国

1937年“七·七”“八·一三”的枪声相继打响后,全国处于抗日战争的烽火之中。在大后方的四川,由于地处西南,有些人尚未受到多大震动,特别是美术界的一些“大师”们,还沉浸于为艺术而艺术的小天地里。

这时,成都有几个“艺术学徒”蒋丁引、乐以钧、苗勃然等,经常聚会在商业场内一家小茶馆“桃园”里,谈论国事,忧心忡忡,他们深感国难当前,民族危亡,应当拿起画笔,以漫画代武器,宣传抗敌救国。他们认为漫画能以尖锐而活泼的风格、洗练又明快的形式,对广大人民(包括文盲在内)进行最有效的宣传。他们商定后,立即分头约集了张漾兮、谢趣生、梁正宇、洪毅然、龚敬威、冯桢、车辐、江宁、刘素怀等l0多个朋友,成立了一个抗日救亡宣传组织——“四川漫画社”。

利用报刊发表抗战漫画

当时,张漾兮在《新民报》负责漫画撰稿,谢趣生在《新新新闻》报主编“每周漫画”。四川漫画社一成立便借两报版面,每周组织一版“抗战漫画”专刊。不久,乐以钧又受聘担任《国难三日刊》特约木刻撰稿;龚敬威也受《华西日报》总编辑王白与的委托,主编“华西漫画”。于是抗敌漫画的宣传阵地就更扩大了。与此同时,《星芒报》《时事新刊》《战时后方》等报刊均向四川漫画社约稿。

抗战期间,印刷、制版条件很差,报纸上的漫画均由刻字工木刻。因此,四川漫画社同仁常与他们合作,帮助其掌握复制画稿的必要技术,并创出“木刻加网模”的新手法,使黑白线条表现出浓淡、明暗,与“锌版拉网”无异。

引人注目的大型宣传画

在“桃园”的碰头会上,四川漫画社同仁感到光在报上发表小型漫画,宣传力度还远远不够。决定还要搞3项工作:第一、把抗日宣传画送到街头闹市;第二、争取电影院的座上客“娱乐不忘救国”;第三、积极筹备一次规模较大的“救亡漫画展览”。

他们自掏腰包,购买铅皮,自钉木框木架,以磁漆代油画颜料,借梁正宇家厅堂作画室,集体创作了3幅大型彩色宣传画:第一幅《日寇到处无净土》,揭露日军“三光政策”暴行,悬在总府街商业场口;第二幅《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号召后方同胞为抗战作贡献,悬在祠堂街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门口;第三幅描写《平型关大捷》的场面,摆在春熙路孙中山铜像面前。三幅画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行人,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自制幻灯片在电影院放映

成都人闲时喜欢看看电影。为了让他们受到抗日救国教育,四川漫画社决定试着搞一些宣传抗战的幻灯片,供电影院(主要是“新明”、“智育”电影院)在正片前加映。但是,他们根本不懂幻灯片怎样制作,且无设备和材料。社员张漾兮想出了一个“土法”:在玻璃版上勾出漫画棱角,用各色玻璃纸剪贴拼起,再画上黑色线条,一幅手工幻灯片便成功了。大家照他的“样版”如法炮制,于是,一批宣传抗日救亡的漫画陆续出现在银幕上,使那些爱看歌舞片、爱情片的影迷们受到了很大震动。

救亡漫画展览轰动锦城

在群策群力的精心筹备下,四川漫画社举办的第一次“救亡漫画展览”,终于在1938年1月15日开幕了,地点在成都春熙路基督教青年会。共展出了l60余幅作品,内容、形式各有特点,主题包括打击日寇的,揭露汉奸的,讽刺醉生梦死的,嘲弄发“国难财”的,还有反法西斯主义的。这次画展共分两部分,除前述第一部分外,第二部分包括木刻、水彩、水粉、素描等多种形式,标价义卖,收入之款,全部购买布匹,捐助抗日入川难童,直接从经济上支援了抗战。

“救亡漫画展览”轰动了锦城,各报纷纷报道。作家沙汀、周文、陈翔鹤、杨波,著名电影演员白杨、谢添等均到场参观,写文评价。

在“留言簿”上,有的观众写道:“看过这次展览,使人油然产生同仇敌忾之感!”有的写道:“每幅漫画都是射向敌人的炮弹!”一位参观者引用鲁迅的诗句“于无声处听惊雷”来比喻这个展览。

展览闭幕后,成都附近各县均来邀请四川漫画社前去巡回展出。为了进一步扩大抗日救亡宣传,该社特派车辐携带展舳去崇宁、郫县、双流、温江各地展出。车辐自任解说员,由于解说通俗生动,吸引了大量赶集的农民来参观,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本文作者当时系“四川漫画社”成员之一)

新闻推荐

郫县特邀监察员监督民生落实 本报讯(记者 张明海)日前,郫县纪委聘请的14名特邀监察员走进重大民生工程项目现场,查问题、提建议,将重大民生项目置于特邀监察员们的

每到一处,特邀监察员们都对项目“刨根究底”,表现出很强的专业性。据郫县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特邀监察员来自社会各行各业,涵盖经济、金融、法律以及工程等多个专业领域,且都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他...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