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古城鸟笼跻身收藏品

四川日报 2016-05-13 07:59 大字

纤纤丝竹编出别样非遗

□本报记者 吴晓铃

4月15日,成都郫县古城鸟笼的省级非遗传承人王明文,终于完成了客户定做的手工鸟笼。鸟笼全部由斑竹做成,没有任何装饰,看上去并无夺目之处。但这个耗时一个多月制作的鸟笼,将以超过万元的高价出售。

2011年成为省级非遗的古城鸟笼,以其精致做工,让原本用于逗鸟的鸟笼,动辄售出几千上万甚至几十万元的高价,从实用品跻身于收藏品之列,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

走遍一座山寻找一根竹

走进郫县古城镇指路村,不时可以看到农家小院里有人在手工编织各式鸟笼。刚刚被评为省级非遗传承人的王明文,在自家院子里开设了工作室。“自从鸟笼制作有点名气,根本就搞不赢了。”41岁的王明文感叹道。

王明文的手艺继承自父亲王修其。上世纪70年代末,父亲到彭县(今彭州)赶场时,偶然看到人家的屋檐下挂了一个精致的竹编鸟笼,于是记下样式回家照做了一个,没想到居然卖了好几块钱。从此,他便开始主攻鸟笼制作。售价从几块、几十块钱开始,到后来动辄上万元,但每年还是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耳濡目染之下,王明文21岁开始制作鸟笼,并渐渐迷上了这个行当。

王明文说,古城鸟笼从选料开始,每个环节都很讲究。制作鸟笼的竹子,要选韧性最好的斑竹,且生长3年以上。而为了保持原料的稳定性,烤去水分的斑竹还必须放置3年以后才能用于鸟笼编织。

每年,古城鸟笼的工匠们都要远赴邛崃、雅安等地的深山寻找合适的竹料。“深山里的竹子为了争取阳光,抽条长,竹节少。”王明文说,即使在雅安等地的深山,要选到合适的竹料也不容易。“有时候走完一座山,也不一定找得到几根适合的竹子。”

小鸟笼制作有大讲究

在制作鸟笼阶段,程序更是复杂,最重要的是底部起固定支撑作用的大圈。“如果大圈表面不平等或厚薄不一,整个鸟笼的形象便破坏了。”王明文说,因此必须先碾平竹料。

工匠们会用传统的火烧法,让竹子渐渐变软,再用铁圈将其碾平。王明文说,这道工序最讲究火候。如果火势太旺,竹料就将燃烧报废;火不够大,竹料在压平并且盘成圈的过程中,就可能断裂,或者未来龟裂。

当底部的大圈做好,笼身的小圈、垂直的竹丝,相对就要容易许多,不过照样不能马虎。王明文说,古城鸟笼摸上去表面异常光滑,并非是上漆的效果,而是靠一遍又一遍地抛光打磨。“有时候打磨一只鸟笼就得花一个多星期。”待最后抛光,鸟笼的表面便能泛着莹润的光泽。

制作一个鸟笼,王明文还会用到各种数学知识。“比如要计算每根竹丝之间的间距,误差要在1毫米以内;竹丝与圈之间的钻眼也要垂直,否则就有歪歪扭扭的视觉感。”

即使鸟笼的门,制作也很有讲究。有人喜欢开合的流畅,那竹丝的打磨就要整齐划一。若是要防止顽皮的鸟儿因此悄悄打开鸟笼门,便将鸟笼门最上面的竹丝稍微做粗,这样放下的时候鸟笼门就会卡住,鸟儿就无可奈何了。

工匠们还摸索出在鸟笼内壁贴青的工艺,不仅保持了鸟笼的美观,让清洗也变得更为轻松。

售价不菲但后继乏人

王明文还在鸟笼的美观上用了不少心思。传统的鸟笼大圈采用斜拼法,但长年累月的日晒雨淋,接口就可能龟裂。如果采用双接口嵌入的工艺,再用其它装饰品遮盖,会不会更加耐用和美观?如今,他的鸟笼大多会用这种方法制作,使用寿命可以上百年。

他还尝试在笼身进行雕刻。几年前,他与两位师傅合作的一个鸟笼因为雕工众多,卖出了18万元的高价。而他刚完工的一个鸟笼因为用了双接口嵌入式的大圈工艺,甚至景德镇手工制作的手绘鸟杯,不仅获得第五届四川省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也被收藏者叫出了4万多元的买价。

虽然鸟笼售价不菲,但同样面临后继乏人的尴尬。王明文说,一般的手工鸟笼只能卖到两三千元,但花的时间长、枯燥,很多年轻人在得不到市场承认的时候就会选择放弃。然而要做到他这样身价的,没有十年八年根本不行。在古城鸟笼最红火的年代,指路村从事鸟笼制作的有上百户,但在塑料笼、铁丝笼出现以后,坚持做手工鸟笼的只有几十户了。

不过,王明文打算一直把这门手艺坚持下去。“现在很多客户指定买我的产品,就是能够通过产品感觉到相互间的交流,这是一个比单纯赚钱更有趣的体验。”

新闻推荐

成都每季度赴外招揽人才

本报讯(成轩记者张明海)变“被动等才”为“主动引才”,成都瞄准目标人群,实现“面对面”精准引才——5月14日,成都市“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深圳行”活动在深圳举行。成都市人才办负责人介绍,成都市“创业...

郫都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郫都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