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丸古郫县 地理位置很重要
古郫县地图
《四川全图》为乾隆初年用兵金川时为军事目的而作,故每幅地图都具有浓厚的军事色彩。这其中,“郫以弹丸地,居松潘、杂谷要冲,境连省会,控制金川,为诸邑最”。显示了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
郫县有几处较为重要或标识有争议的地名,值得一说。
乾隆彩绘《郫县图》郫县城北郊有杜鹃城。《华阳国志·蜀志》云:杜宇为王,“移治郫邑”,即杜鹃城。杜鹃城名与杜宇望帝死后化为杜鹃鸟传说有关。晋左思《蜀都赋》云:“鸟生杜宇之魂”。《华阳国志·蜀志》云:“望帝纳梁氏女以为妃,移之郫,禅位开明,升西山隐焉。二月子规鸟鸣,故蜀人闻子规鸟鸣,悲而思之。”故称郫旧城为杜鹃城。
据史书记载,郫县除杜鹃城外,另有古郫城,在县北五十里。秦灭蜀后,为加强对蜀地控制,在修筑成都城的同时,另筑郫城。
望帝故宫即古郫城,距今城五十里。相传杜宇初治郫,秦张仪城郫,周回七里,在郡西北六十里。晋太安二年,李雄攻据郫,自称益州牧。
郫城历经上千年的变迁,城址已发生很大变化。今天的郫县城址始筑于明代。明洪武初年,建郫县治。明天顺年间,知县唐节筑土城。乾隆《郫县志》云“即今城”。成化初,知县钱渊增修。高一丈五尺,周围八里三分,计一千九百九十四丈。辟四门,门各置楼。至明正德年间,知县李时畅重修。
清乾隆十一年,知县李馨重修四门城洞、城楼,名其东曰阳春,西曰地肃景,南曰迎阜,北曰拱辰。然日久颓圮,“甚非所以固金汤而奠民居也”(《郫邑改建砖城记》)。
乾隆三十年冬,始改土城为砖砌,倡民捐修,至乾隆三十三年竣工,周围四里二分五厘,计七百二十一丈,高一丈三尺。共有四门:东名仁术,南名文明,西名德义,北名清远。城楼四处。嘉庆二年,知县缪光黼补修。
郫县古城遗址中心发现了约550平方米的大型房址,其中有五个卵石垒成的呈平等排列的祭台遗址,这应是古蜀先民祭祀和集会的场所,从中也反映出古蜀人对“五”这个数字的迷信,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郫县古城已成为当时古蜀人重要的中心聚落。
鳖灵墓。乾隆彩绘《郫县图》中标有鳖灵墓,在城郊西南。据乾隆《郫县志》云,鳖灵墓“在县西南五里”,乾隆志卷首《疆域图》标有鳖灵墓,与彩绘图相同。按北宋陈皋《杜宇鳖灵二坟记》云:杜宇、鳖灵死后皆葬于郫,“今郫南一里,二冢对峙若丘山”。乾隆彩绘《郫县图》没有标识杜宇墓所在地。
据天启《成都府志》云:“杜宇鳖灵墓,郫县南一里,二冢相对。”乾隆《郫县志》云:“杜宇墓在县北一里”,鳖灵墓“与杜宇墓对峙”,此处“北”字当为“南”字之误。嘉庆郫县志图所标方位与乾隆志图相同。鳖灵墓早在宋代就曾一度荒芜。
到了清代,鳖灵墓和杜宇墓又数度荒废,二墓处“陇亩之畔,居人指点,未免累累疑似”,就连本地人也很难辨认。乾隆十二年,知县李馨伐石以表其道,“禁樵采焉”。
从乾隆到嘉庆,鳖灵墓与杜宇墓皆未尊称为丛帝陵、望帝陵。陵是帝王陵寝的专称,清初,鳖灵墓、杜宇墓“尚为居民盗葬,累累不可胜数”,不可能在当时称为陵,故乾隆、嘉庆志皆称墓,不称陵,其改称陵或与道光年间修建望丛祠有关。
何武墓。乾隆彩绘《郫县图》标注有何武墓,位于县城西北杜鹃城之西。《西京杂记》载何武死后,初葬于北邙山薄龙阪王家冢东北一里,其子何况迁葬于郫县城南里许。北宋时,赵抃知成都,“始饬郫令就其墓旁建祠享祀,俾桑梓有所钦式,用以劝忠也。”
郫筒井。郫筒井,在郫县治内。天启《成都府志》云:“郫筒井,郫县治内。”乾隆《郫县志》云:“郫筒井在县治内。”《益部谈资》云:“相传山涛治郫,用筠管酿酴醾作酒,经旬方开,香闻百步,今其法不传。”
宋公桥。宋公桥为明蜀府丞宋景修建,长十丈,高一丈,宽一丈四尺。跨沱江河,在西路大道上。清乾隆彩绘《郫县图》有宋公桥,位于城郊西南角。考天启《成都府志》云:“宋公桥,郫县西门外。”
乾隆《郫县志》卷首《城池图》所标宋公桥在城西门正对,而彩绘《郫县图》西城门正对的是送生桥,二者相去甚远。 李勇先
新闻推荐
三道堰镇卫生院家庭医生团队照。团队简介郫县三道堰镇卫生院家庭医生团队组建于2011年,团队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公卫人员及乡村医生20余人组成。主要服务内容有:健康教育、老年人健康管...
郫都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郫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