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也要与时俱进
王大隆刀剪的工作人员在介绍特色的“蟹八件”(吃蟹工具)。
羌绣手工艺人。
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谈成都“非遗”资源特点
从数千年前的古蜀国国度到今天的“第四城”,漫长的历史发展留给了成都数不尽的文化留存,它们或存在于书本典籍,或留下遗迹供后人凭吊,或有音,或有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逐渐有了一个统一的名字——“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时代的变迁,并不是所有的有代表性的事物都会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里,它们可能因为耗时太久而逐渐被工业化的生产所淘汰,也面临后继无人的囧境。
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不只是一句话那么简单,保护是基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充分了解之上的,所以华西都市报专访了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请他解读成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保护。
成都“非遗”资源很丰富
华西都市报记者(下称记者):今年是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也是成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举行的第十个年头,作为长期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学人,您是怎么看待成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
谭继和:在头几届,我参加过多次非遗国际论坛,深知海内外学者十分关心神奇神秘神妙的、具有川味特色的成都非物遗产:首先,成都的“非遗”很丰富,很神奇,与成都的历史紧密相关。金沙遗址同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一脉相承,是古蜀国神奇文明的开端,出现了以神秘的太阳神乌为标志的、古蜀人仰望星空想象出来的羽化飞仙的太阳神崇拜。先秦至战国有大禹治水、鳖灵治金堂峡,李冰治都江堰,至今留下了“开(放)水节”国家非物遗产。到汉代,成都是中国城市五都之一,作为当时中国的织造中心,老官山出土的世界仅有的蜀锦提花机和西域丝绸之路出土的织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蜀锦肩膊,是当时领先世界的成都蜀锦蜀绣蜀缎织造技艺的非遗实证。到了唐宋,“扬一益二”,成都和扬州是当时居于世界中世纪城市前列的繁荣商业都市,出现了世界雕版印刷术的源头和世界纸币之祖交子技艺。历史留给了成都太多的非物遗产,这些非遗项目往往和成都历来的生活方式、城市气质有关。唐宋时候,成都人俗好游乐,讲究休闲、享受,每年有大游江、小游江,城中的酒肆里有剑南烧春酒,蜀国弦古琴,胡旋舞的表演。是当时地方长官和政府很重视的休闲活动。
根深叶茂 川味独特
记者:和中原文明相比,巴蜀文明有自己鲜明的地域特征,这对成都“非遗”项目的特点有没有影响?
谭继和:当然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各民族各地区都有自己的特点。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两个:一是土生土长,根深叶茂;二是川味独特,源远流长。第一个特点很好理解,因为我们今天看到的“非遗”项目就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鱼凫传说、还是沱江上的号子,还是年节时候的舞龙舞狮,成都春联的发明,都是土生土长的。而第二个呢,有一句话叫“蜀之为国,肇于人皇”,这个其实就是讲古蜀人,也就是新石器时代人类智慧与文明初期,开创古蜀国文明最早、自成一体、世代相袭的民间口述传说。可以举个古蜀音乐的例子详细说明。从古蜀音乐的源头和发展脉络来看,古蜀王为悼念王妃“武都山精”而制作了《陇归曲》《臾邪歌》。魂归陇右是古羌人来蜀后思乡的曲子,“臾邪”是劳作时的号子,这是三千年前古蜀人最早的思乡曲。它和巴人的《巴渝曲》相互融会,衍变到唐代成为《竹枝词》,再发展为清代川剧高腔和清音,在今天道家仙乐、府河号子、西岭山歌里还隐约可寻它的活态基因的传承,这是川味独特、脉络悠长的成都民间音乐的一个明证。我们还要看到,成都的“非遗”项目也体现了巴蜀人浪漫主义的传统,富于想象,神奇梦幻,善于仰望星空,追求太阳光明,而且具有川味幽默,工艺独特,富于创造性。
成都“非遗”资源分五类
记者:在普通人眼里纷繁复杂、各有千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如何分类呢?
谭继和:成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很多,从国家级、省级到市级,加起来超过110种,我们一般将其分为五类:传统的戏曲曲艺系列、传统音乐舞蹈杂技游艺系列、传统技艺、美术和医药系列、民间口述文学系列和生产、生活、节庆民俗系列。
记者:这些分类里面,你觉得哪些项目最有代表性?
谭继和:像戏曲曲艺系列就是以川剧、清音和扬琴为代表;蜀派古琴、洞经音乐、火龙舞是传统音乐舞蹈杂技游艺系列的代表;传统技艺、美术和医药系列里就多了,比方说有大家熟知的工艺“四大名旦”:蜀锦、蜀绣,金银釦漆艺和瓷胎竹编。还有郫县豆瓣、糖画、陈麻婆豆腐等。民间口述文学系列里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大禹的传说、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传说,望娘滩的传说等。至于第五类嘛,有都江堰放水节、草堂人日诗游、龙舟会、火牛阵等等。
三种特色的保护方式
记者:尽管被列入“非遗”名录,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项目就“安全”了,您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去保护它们呢?
谭继和:保护和传承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需要三种特色的保护方式:一是对源于农耕时代的濒于失传的记忆需要原真性、封闭性的保护,原汁原味地养起来、保护起来。这是因为这些濒危的遗产是天府农耕社会先人的知识和智慧的结晶,当今工业时代的后人难以再产生。因此,需要原汁原味地保留,留给后人去解读。二是传承性的保护,把古代流传下来的活态基因元素一代代的学习和传承下去,例如今天的羌族释比文化中,有夏代大禹的文化元素,羌族沙郎舞、羊皮鼓舞中传承着源于大禹治水跛足的禹步动作的文化基因。三是生产性或者叫产业性的保护,主要是指对那些既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又与时携行的艺术,需要通过可持续的文化创意产业手段在发展中传承保护。 华西都市报记者 王茜本版摄影陈羽啸【中国文化遗产日】
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2015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保护成果全民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新闻推荐
任性女子正从公交车窗往外跳。(视频截图)跳车前两人曾要求司机停车,司机以“未到站台不能停车”为由拒绝9月25日下午5点30分左右,从成都金沙公交站开往郫县客运中心的成都305A路公交车...
郫都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郫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