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打造创业之城 2020年创客突破20万人
“让本土草根成为‘菁英\’,让外来‘蓉漂\’成为主人。”继菁蓉汇、创享会等一系列创业分享活动后,成都再次“放大招”扶持创客。5月7日,华西都市报记者从成都市政府新闻办获悉,成都市正式出台《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15—2025年)》(下简称《计划》),鼓励青年大学生创业,鼓励在蓉高校开设创业课程,支持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创业,争取到2020年创客数量达20万人,创新创业数量载体达400家。
《计划》提出未来十年着力打造“成都创业、创业都成”城市名片,建成全国领先、国际知名的“创业之城、圆梦之都”。
关键词 创业力量
成立海内外高端人才 创新创业基金
成都将鼓励青年大学生、高校院所科技人才、海归、企事业单位人才创业。《计划》称,成都要依托各类孵化载体建设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引导青年大学生到孵化载体创新创业。鼓励在蓉高校开设创业课程,设立创业俱乐部,探索建立“学业+创业”双导师培养模式、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业绩与学分挂钩机制。
同时,支持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部、省属高校开展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分配权改革试点。引导国内外高校院所在蓉设立“技术转移+创业孵化”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资助国内外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带技术、带项目在蓉新领办企业。支持在蓉高校院所在编在岗科技人才兼职从事创新创业活动。
在海内外人才创业方面,成都将联合四川大学等高校设立“海内外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基金”,探索建立“企业提需
求、高校出编制、政府给支持”的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模式。值得一提的是,《计划》还鼓励企事业人员发挥技术、管理等优势连续创业。
关键词 创业载体
鼓励有条件区域 打造“创业社区”
除了对创客的支持外,创业载体的建设,也是《计划》的一大看点。
未来,成都将大力发展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支持成都高新区、成都天府新区、五城区和双流县、郫县等有条件的区域,打造“孵化器+宿舍”、“孵化器+商业空间”等创业社区。同时,引进国内外知名孵化机构落户成都。
在新兴产业领域,建设天府软件园、天府生命科技园、移动互联网大厦、国家信息安全孵化器、红星路35号等一批专业孵化器。引导有条件的工业总部、闲置楼宇和厂房转型成为各类孵化载体。不仅如此,成都还要重点在高新区、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规划建设一批新兴产业加速器。如成都经开区国际汽车“智造城”、金牛中铁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金堂节能环保装备科技产业化基地等。
同时,支持在蓉高校院所与所在区(市)县利用高校院所周边存量土地和楼宇联合建设创新创业载体,加快建设环电子科技大学、环西南交通大学、环西南财经大学知识经济圈和西南石油大学能源装备产业基地等协同创新试点区。
关键词 创业金融
青年创业信用贷款 最高或50万元
创业需要钱,成都将如何从“钱途”上关照创客?《计划》明确表示,要构建多层次创业融资服务体系,这其中包括了融资、科技信用和科技金融。
鼓励有条件的区(市)县设立天使投资引导资金,联合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共同出资设立天使投资基金,联合高校院所、新兴产业领军企业设立内部创业基金。支持各区(市)县政府建立创业企业债权融资风险资金池,鼓励银行、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产品,面向创业企业和创业团队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股权质押融资、票据融资和信用贷款等。
在区域科技信用服务体系方面,支持与人行成都分行共建综合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实现科技资源与信贷资源的常态化、交互式对接。引导建立科技企业信用评价标准,设立信用促进专业协会,开通创业企业银行贷款绿色通道。
此外,成都市正在研究青年大学生创业信用贷款,为广大学子提供资金支持。据透露,成都高校在校大学生及毕业5年以内的大学生和创业团队,均可申请该笔贷款,最高可贷50万元。
关键词 创新要素
建“创业天府”学院 碰撞智慧
未来,成都的创新创业或呈现集聚部落化。《计划》指出,支持成都高新区、成都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双流大学科技创新园打造创新要素核心集聚区,吸引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入驻。支持成都高新区和有条件的区(市)县打造创业街区,构建创业服务微生态。
同时,与高校、知名机构、大企业联合共建“创业天府”学院,打造创业指导平台,引入国内外知名创业品牌课程,面向创业者、创业企业、创业团队等传授知识、分享经验、碰撞智慧。组建成都创业培训联盟,聘请大学校长、成功创业者、知名天使投资人等担任创业导师。
现场·声音
四川大学常务副校长李光宪:川大学生创业 修读年限将不受限制
在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成都市特意邀请了多名学、创、投界的“大咖”参加,其中包括四川大学常务副校长李光宪。
在接受采访时,李光宪直言,成都推出的创业天府行动计划,针对大学生、教师、海外人才和企业人,这其中有3类人都与“大学”直接相关。所以,一所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在创新创业上有特殊责任,是可发挥更大作用的一个角色。
他现场向媒体透露了一剂“猛料”:为鼓励学生创业,川大已出台相关文件,改变对在校学生的学籍管理。也就是说,若川大有学生想创业,其在学校修读的年限可以不受限制。
不仅如此,李光宪还表示,学生创业后,取得的收获可计入实践课程的学分。他说,大学生创业并不一定非要成功,因为这是个能力培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无论成功或失败,都是一种人生经历,为其今后的成长创造了很好的锻炼机会。
李光宪还提到,目前川大正在和成都市合作,准备推出“海外优秀人才创新创业基金”。其中,川大和成都市各出资50%,吸引优秀人才前往成都创新创业。
此前,川大已和天府新区签约,共建校地合作基金、国际创新中心和国际医院。
现场·创客说
“海归”老总齐欢:“蓉漂”不“漂” 成都创业好安逸
“沿海地区的创业成本比成都高2到3倍!”成都青石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齐欢,用“性价比高”来形容成都的创业环境。
2010年,为照顾老人,在美国待了近11年的密歇根大学机械工程博士齐欢举家回国,“当时犹豫了很久,回国相当于重新奋斗。”
回国前,齐欢考察发现国内3D打印市场较为空白,尤其是针对军用、民用飞机发动机零部件制造、修复几乎没有。2012年,齐欢加入创业大军,专注工业级的3D打印。
“来到成都挺偶然。”齐欢笑称,2013年,成都某军工企业在展会上结识齐欢,并最终与他签订了长期技术服务合同,齐欢也因此将设备和科研人员“拉”到了成都。
目前,青石激光自主研发的工业级激光3D打印设备Metal+1005,已经用于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的制造与修复应用当中,其研发的高压涡轮叶片的修复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国内行业的空白。
自称为“蓉漂”一族,齐欢说,和“北漂”一样,我们属于成都的外来人口,没有成都户口,与“北漂”的不同是在成都创业我们并没有一种“漂”的感觉,在成都生活创业好安逸,这里有实实在在的工业需求作为支撑,也有实实在在的政策作为后盾,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
“成都的经商环境好,政府在税收减免方面帮助很大。”此外,齐欢还获得2014年成都市高层次创新人才研发经费100万元的资助。对于未来,齐欢说,计划在未来3年内将该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民用航空发动机领域,产生更大价值。
“学霸”蓉漂朱晓章:走得越远,看得越多,越喜欢成都
朱晓章有两个身份。他既是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的讲师,又是四川中电昆辰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总经理。
翻其履历,可用“学霸”二字来形容:硕士研究生获得四川省优秀硕士论文、博士获得国家奖学金、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联合培养博士。
朱晓章告诉记者,他博士毕业时准备回到成都创业,“成都有我的母校,有聪明可爱的学生们,有教导我十余年的导师。虽然我有很多机会离开,但最终选择回来当‘蓉漂\’。”
朱晓章认为,在成都创业有着太多优势,成都的投融资环境很容易吸引到全国各地的天使投资。另外,创业需要人才,成都的高校资源丰富。甚至在深圳创业的同学今年专门在成都开了分公司。除了钱和人才,创业也需要氛围和平台,在优惠政策方面成都远远领先于其他城市。
作为高科技创业,朱晓章并没有从投入少、见效快的软件行业切入,而是利用自己专业优势,选择在硬件领域打造硬通货。尽管技术含量十足,但朱晓章所创立的中电昆辰依然立足于解决用户实实在在的需求。
朱晓章和团队发现,全球范围内的暴恐事件发生的频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公共场所是安保工作的敏感区域,但这些区域并没有太先进的技术措施。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朱晓章研发了精定位安全系统,他将其形象地称为“鹰眼”。
作为在成都十多年的外地人,朱晓章认为“蓉漂”一词浓缩了自己过去的10年。回过头去看,真是因为走得越远,看得越多,越喜欢成都。本版稿件采写华西都市报记者殷航 张想玲见习记者肖纯制图 杨仕成
新闻推荐
邛崃楠木溪不知你是否和我一样,想老了后,住到一个人不多的小镇,房前栽花屋后种菜。平时工作生活节奏紧张,不妨周末去成都周边看看,除了有隐匿的美景,还有不可错过的美食。寻觅成都周边的“世外...
郫都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郫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